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

方法

选择3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哮喘组激素吸入前(吸入前哮喘组)和吸入后3个月(吸入后哮喘组)及对照组外周血IFN-γ、IL-4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吸入前哮喘组IFN-γ和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吸入后哮喘组和对照组[(297.31 ± 47.56)μg/L比(349.10 ± 55.13)、(389.07 ± 64.24)μg/L, 0.20 ± 0.04比0.33 ± 0.09、0.41 ± 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吸入后哮喘组IFN-γ、IFN-γ/IL-4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入前哮喘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吸入后哮喘组和对照组[(1 057.84 ± 82.42)μg/L比(932.80 ± 45.13)、(817.33 ± 78.3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吸入后哮喘组IL-4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支气管哮喘儿童机体存在Th1/Th2细胞功能失调,吸入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的Th1/Th2细胞失衡具有纠偏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因门静脉高压择期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高危因素。结果共70例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术后出现持续性发热37例,其中21例存在感染因素(已剔除),16例无感染因素(发热组);33例无发热(非发热组)。非感染性发热发生率为22.9%(16/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
期刊
@@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耐吉西他滨的胰腺癌PANC1细胞耐药性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诱导法建立耐吉西他滨PANC1细胞株(PANC1-GR)。采用脂质体法将靶向HMGB1的siRNA转染细胞,构建siRNA-HMGB1-PANC1及siRNA-HMGB1-PANC1-GR细胞株。应用CCK-8法检测吉西他滨对4株PANC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计算耐药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