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性格;主体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的弊病是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语文课堂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有赖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何为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本身就体现着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一是通过外在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展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世俗精神,其内容特指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主体精神,在此意义上,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文学科与科学彼此之间的区别与对立;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精神归宿的关注,在这种意义上,人文精神就是人所特有的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着向往。总的来讲,人文教育传授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发展学生对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能力和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其目的是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提高人的思维水平和心性境界,并指导人以更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思考
  1.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塑造美丽的教师人格,这是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生命样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好老师就是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它也许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的微笑是学生快乐的表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是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兴奋剂,教师的情绪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教师的友善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教师兴趣广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教师的坦率和宽容更容易使学生也拥有这样的品质。
  2.调整语文课程安排
  首先,首先要善于挖掘课内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把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与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
  其次,开放课堂内部系统。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学习媒介的开放的语文课程体系,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教学摈弃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发表不同于自己的见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大胆想象。
  最后,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去,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去,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理论与实践经常有意无意结合的大语文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各类语文课程。
  3.更新语文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由于旧观念的根基很深,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人文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而且语文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倡导人文化评价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要改革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倡导人文化评价。要让语文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就要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总之,要以学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鲜明程度为衡量教育的标尺,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语文评价新观念,使语文教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发挥作用。
  综上,语文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是陶冶学生情操、指导学生人生的价值意蕴。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养育,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实现由“学步”到“独立行走”的转变,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为“起跑”做准备。这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更需要丰富的情感、理性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人文精神,把握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自主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地、创造性地学好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素质所包含的两大系统,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促进。实际上,任何活动的结果都是活动者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应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它在人的发展和成长中,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智力因素;培养  决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观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引进钢琴这种乐器的一百多年里,在深度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很多有名的钢琴家,但在广度上,在民族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有待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育;乐器;民族化教育;发展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普遍。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全世界享
摘 要:写作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既是一大重点,也属于一个难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为数不少的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新课改的今天,提出要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写作能力,就是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表现之一。由此可见,提升之,是当务之急。写作需要素材,除了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要多阅读来潜移默化的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生;作文;水平  中国自古代以来,留下有关于读书的名诗、谚语、俗
摘 要: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们相辅相成。英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并在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词汇教学  语言是文化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一种语言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
摘 要:在医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说明了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手段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满足医学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医学改革  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价值,教员们要转变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