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黄釉瓷以素取胜

来源 :致富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32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收藏品市场上,米黄釉瓷器比较少见,米黄釉五彩瓷更难得一见。早几年,一件极为罕见的康熙官窑米黄釉五彩玉棠春玉壶春瓶以63.8万元成交。米黄釉瓷市场空间和升值的潜力非常大,值得关注。
  米黄釉为单色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煅烧后呈现不同色泽。黄釉瓷从明代开始烧制以来,其品种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丰富。到了清代,黄釉瓷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在器形、纹饰上有所创新,其色彩种类也随之增多,有娇黄、鹅黄、麦芽黄、米黄、蜜蜡黄、鸡油黄、蛋黄、粉黄、柠檬黄釉等色泽。
  有一种釉色泽淡雅,黄中泛白,类似小米颜色,故名米黄釉。清代米黄釉瓷器创烧于康熙时期,以雍正时质量最佳,传世较少。康熙米黄釉不使用传统的铁做着色剂,而是用锑做着色剂。康熙时期不仅烧造米黄釉瓷器,而且还用米黄釉做地,在上面施以彩绘,使器物显得非常清新淡雅。
  例如:清雍正米黄釉小盘,直径11.5厘米,底有“大清雍正年制”款。撇口,曲壁,浅弧腹,圈足。胎体轻薄,外均施米黄色釉,釉色浅淡纯净,釉面光洁莹润。
  又如:清乾隆米黄釉矾红山水大碗,口径20厘米,高7厘米。通体米黄釉素雅洁净,看不到任何杂质,在自然光下有一种金色渗出。釉面上用矾红细笔描绘通篇山水楼阁,古意盎然。颇有高翔的画风,简单线条体现中国传统画意。大碗的造型端庄,低足撇口。碗足修边圆润,胎体紧密结实,露白釉处发出一种三代瓷特有的乳色。碗底六字篆款:“大清乾隆年制”。
  再如:清道光米黄釉粉彩兰花纹杯,直径8.5厘米,侈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光素无纹,外壁在米黄釉上绘兰花,底书“德泉堂制”矾红楷书四字两行方框款。道光米黄色地粉彩盘,上绘粉彩兰草纹,以墨彩绘诗文,底书“大清道光年制”款,为道光朝彩瓷之名品。
  清代米黄釉粉彩瓷把米黄釉与粉彩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瓷种,清中晚期的米黄釉粉彩瓷仍可见到。这样的瓷器粉彩浓艳、华丽,绘画技艺精细,是官窑器中的典型佳作,更具皇家气质,受到皇室的喜爱。釉色决定清代米黄釉瓷投资价值,投资者应注意米黄釉瓷的釉色,釉色的精美决定了收藏品的地位。米黄釉色彩越纯越受人喜欢。清代黄釉瓷以素取胜,但目前卖点最好的仍是清代创新的单色黄釉瓷,如蛋黄釉、蜜蜡黄、米黄釉、柠檬黄釉瓷,这些瓷器在市场中倍受关注,都有不菲表现。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本刊将着力推进传播形态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提升理论宣传在移动终端的覆盖
周末的下午,妻子接了一个电话,脸上略过丝丝不快,但还是挤出朵朵花儿来。  她的高中同学丽丽打来的电话,说是没事从这路过一起吃饭。  放下电话,妻子很犯愁。说实话,妻子不是小气的人,没事了请朋友吃个饭不算啥,况且坐一起聊聊天挺好的。她们以前也没少一起聚。  可是,今天妻子答应人家的话明显犹豫了许多,她那同学竟然毫无察觉。今天妻子的侄子结婚,其家在农村,那些礼节道道多如牛毛,妻子昨儿一大早就回娘家了,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危害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7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观察组,297例普通型前置胎盘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胎盘粘连、胎
对银鹊树、膀胱果、珙桐和兰果幼树苗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可为植物分类和早期鉴定提供依据。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ver magpie tree, cystocarp,
乌兹别克斯坦准备停止向吉供气乌兹别克斯坦准备在近期停止向吉尔吉斯斯坦供应天然气,原因是吉方已欠乌方巨额天然气款,欠款数额达300万美元。乌方规定的最后偿债日期——19
为了解矿井反风时期矿井系统网域中瓦斯运移及其体积分数分布的变动,以九里山矿井为实例,运用TF1M3D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反风时采空区瓦斯分布换向变化和涌出处在最低值期的特
重庆民谣“十八怪”中“骑车没有走得快”,虽然夸张,却很形像。山城多山,虽不至於像李白说的“难於上青天”,却也真的是九曲十八弯;雾都虽天下美名,行路的司机却叫苦不迭。出人意料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他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这既重申了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又具有很
对于重大公共事件,除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独立调查机制,以便能给公众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调查结论直至本刊记者发稿时,公众对昆明新机场引桥坍塌事故最终的
燃烧秸秆罚钱,转化秸秆赚钱。实际做起来,转化秸秆却没口号那么简单。秸秆氨化作饲料、秸秆造炭、秸秆造门……变废为宝的路子都在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在“鲁南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