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6月,年轻的巴德尔·哈泽接到了西德笔友寄来的一本《一九八四》。他从未听说过乔治·奥威尔,却沉醉于阅读,从书中找到了环境与个人生活的强烈共鸣。但他不知道,由于姐夫告密,这本书在送达之前已经被扣留了一段时间,“国安部让人把书继续投递给我是设了一个圈套。”1959年1月,他因私自阅读“西德低俗之作”并在信里发表煽动言论而被捕,获刑三年零三个月。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
作者:[德]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 英格里德·宗塔格等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59元
哈泽只是东德众多秘密读者中的一个。这些人既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和作家,也有学生和普通劳动者,甚至审查机关和图书馆系统的内部人员。他们想尽办法获取外面的图书,有时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所用的办法五花八门,如邮寄(成功率很低),私带(很可能被海关没收),到黑市上购买(价格奇高),搞到图书馆的特殊借阅证(很难),通过墙外的电台听书(不能反复阅读),去国际化的莱比锡书展上看书、抄书,甚至偷窃(但失主往往特别宽容)。
2007年,“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大会在德国召开,会后由代表发言整理成同名文集。出人意料的是,书中文章几乎篇篇不缺可读性。其作者中有学者,也有经历了那一时代的普通读者和禁书政策的执行者。有位名叫海因茨·蒂姆勒的普通人,曾经令人震惊地用打字机打出了卡尔·麦的21部、一万余页的作品。麦写的是通俗冒险小说,早在1912年就去世了,可是无独有偶,两代政权都禁了他的书。纳粹说他的作品是极端和平主义,缺乏斗争精神。战后查禁他的原因从未明确宣布,但是很显然,他的主人公们过着令当权者不悦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1945年德国战败后,美、英、法、苏占领当局下令清除图书馆中宣传法西斯主义的藏书。东部后来延续了这一政策,并将查禁范围扩展到了一切有害的作品。那些不能正常借阅的书便被移入各个图书馆设立的“毒草柜”——在柏林国家图书馆,它有一个更为委婉的名称:“特殊科研文献部。”但具体到哪些书应被归入毒草之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政策时松时紧,陷入了学者所称的“独裁无政府主义”的怪圈,从而对东德的文化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举例来说,西德哲学家哈贝马斯的1971年版《理论与实践》成了毒草,但此书的1963年版却开放借阅。又比如1960年,官方的迪茨出版社所出的《中国的人民公社》突然被封存了,只是因为在中苏交恶的大背景下,东德图书馆必须尽力隐藏一切亲中的出版物。
我们看到,只有“很少一部分读者对纯政治作品感兴趣”,人们对“低俗读物”——其中一大部分是纯文学作品——的喜爱是巨大的。正所谓“专制育人”,在另一个更为宽松和丰富的世界里,他们大概不会那样如饥似渴地去获取图书,也很难那样全神贯注地去阅读图书。
也许有一个例外。它提醒我们在回望那个时代的时候,最好抛弃掉所有浪漫化的想象。恐惧吞噬灵魂。还记得开头提到的那位因《一九八四》而坐牢的读者吗?半个世纪之后,巴德尔·哈泽回忆说:“奥威尔的小说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1989年秋天,我都过着一名百依百顺的东德公民过的生活,永远地失去了站起反抗的欲望,坚定地认为什么都改变不了。”
他记得奥威尔曾经劝告他:“随波逐流是我的口号。这是保持不受伤害的唯一途径。”
作者:[德]托马斯·曼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99元
小说描写了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
《语言与沉默》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
定价:49元
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在种种浩劫之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该担当何种责任?
作者:汪朝光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5元
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同时,电影检查经历了从无到有。最具“特色”的是对电影道德题材表现的关注、对武侠神怪影片的严厉查禁以及对外国“辱华”影片的高度敏感。
作者:[日]新井一二三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4元
30多位日本作者及他们的书写故事,涉及各类书籍70多本——这是作者阅读的私人记录。
作者:林奕华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2元
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明星,其实对明星的各种“把玩”,无非是自身隐秘欲望和情感的折射。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
作者:[德]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 英格里德·宗塔格等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59元
哈泽只是东德众多秘密读者中的一个。这些人既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和作家,也有学生和普通劳动者,甚至审查机关和图书馆系统的内部人员。他们想尽办法获取外面的图书,有时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所用的办法五花八门,如邮寄(成功率很低),私带(很可能被海关没收),到黑市上购买(价格奇高),搞到图书馆的特殊借阅证(很难),通过墙外的电台听书(不能反复阅读),去国际化的莱比锡书展上看书、抄书,甚至偷窃(但失主往往特别宽容)。
2007年,“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大会在德国召开,会后由代表发言整理成同名文集。出人意料的是,书中文章几乎篇篇不缺可读性。其作者中有学者,也有经历了那一时代的普通读者和禁书政策的执行者。有位名叫海因茨·蒂姆勒的普通人,曾经令人震惊地用打字机打出了卡尔·麦的21部、一万余页的作品。麦写的是通俗冒险小说,早在1912年就去世了,可是无独有偶,两代政权都禁了他的书。纳粹说他的作品是极端和平主义,缺乏斗争精神。战后查禁他的原因从未明确宣布,但是很显然,他的主人公们过着令当权者不悦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1945年德国战败后,美、英、法、苏占领当局下令清除图书馆中宣传法西斯主义的藏书。东部后来延续了这一政策,并将查禁范围扩展到了一切有害的作品。那些不能正常借阅的书便被移入各个图书馆设立的“毒草柜”——在柏林国家图书馆,它有一个更为委婉的名称:“特殊科研文献部。”但具体到哪些书应被归入毒草之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政策时松时紧,陷入了学者所称的“独裁无政府主义”的怪圈,从而对东德的文化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举例来说,西德哲学家哈贝马斯的1971年版《理论与实践》成了毒草,但此书的1963年版却开放借阅。又比如1960年,官方的迪茨出版社所出的《中国的人民公社》突然被封存了,只是因为在中苏交恶的大背景下,东德图书馆必须尽力隐藏一切亲中的出版物。
我们看到,只有“很少一部分读者对纯政治作品感兴趣”,人们对“低俗读物”——其中一大部分是纯文学作品——的喜爱是巨大的。正所谓“专制育人”,在另一个更为宽松和丰富的世界里,他们大概不会那样如饥似渴地去获取图书,也很难那样全神贯注地去阅读图书。
也许有一个例外。它提醒我们在回望那个时代的时候,最好抛弃掉所有浪漫化的想象。恐惧吞噬灵魂。还记得开头提到的那位因《一九八四》而坐牢的读者吗?半个世纪之后,巴德尔·哈泽回忆说:“奥威尔的小说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1989年秋天,我都过着一名百依百顺的东德公民过的生活,永远地失去了站起反抗的欲望,坚定地认为什么都改变不了。”
他记得奥威尔曾经劝告他:“随波逐流是我的口号。这是保持不受伤害的唯一途径。”
新书推荐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德]托马斯·曼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99元
小说描写了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
《语言与沉默》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
定价:49元
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在种种浩劫之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该担当何种责任?
《影艺的政治——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研究》
作者:汪朝光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5元
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同时,电影检查经历了从无到有。最具“特色”的是对电影道德题材表现的关注、对武侠神怪影片的严厉查禁以及对外国“辱华”影片的高度敏感。
《我和阅读谈恋爱》
作者:[日]新井一二三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4元
30多位日本作者及他们的书写故事,涉及各类书籍70多本——这是作者阅读的私人记录。
《明星教给我的那些事》
作者:林奕华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2元
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明星,其实对明星的各种“把玩”,无非是自身隐秘欲望和情感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