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施工应用中的新进展

来源 :铁道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隧道断面检测主要采用直接测量法、全站仪法、激光断面仪法,其检测点少、速度慢、效率低。本文详细阐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断面检测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检测法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其在隧道开挖轮廓(超欠挖)、支护内轮廓(平整度、侵限、厚度)、衬砌内轮廓(净空、厚度)检测和断面收敛监测等方面应用效果。通过多组数据对比进行误差分析,指出标靶球数量、定位精度等后视误差及空气质量、施工振动等环境因素为影响精准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在各影响因素达到控制标准条件下,扫描仪精度可满足规范要求,其精度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孟加拉达卡铁路沿线广泛分布三角洲相及冲积相软黏土,软土层深厚且土体力学性质较差。根据孟加拉地震资料,达卡铁路部分区段处于设计地震加速度0.15g的较高地震烈度区域。针对软土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山间土石坝和浅海低矮路堤,对地震作用下深厚软基加筋土铁路路堤的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研究结论:(1)基于国际通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地震作用下深厚软基加筋土铁路路堤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地震加速度下,采用过高强度的土工布将产生浮托效应,使
U型梁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梁型,具有建筑高度低、降噪效果好、外形优美等特点,但其自身抗弯、抗裂性能较弱。伴随桥梁工业化快速推广,U型梁逐渐向大跨径发展,其对开口薄壁U型梁的抗弯、抗裂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U型梁常采用工厂化集中预制方案,并采用“梁上运梁、梁上架梁”一体化施工技术。然而在采用梁上运梁运输方案时,会受到较大的施工荷载,可能带来承压梁开裂、结构发生破坏等一系列风险,底部承压U型梁能否满足承载能力要求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宁波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为背景,对大跨度35 m开口薄壁U型梁梁上运
某拟建深基坑工程邻近地铁立交车站,基坑工程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为了研究深基坑施工对地铁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的安全影响,采用Midas GTS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基坑施工不同工况影响下的立交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状态进行模拟仿真,计算车站结构的变形值和受力情况,分析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的安全状态。计算结果表明,车站主体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2.43 mm,竖向位移为-0.84 mm,附属结构中1号出入口最大水平位移为6.48 mm,竖向位移为-1.87 mm,均小于变形控制指标;施工过程中车站主体2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