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梅花万首诗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材料内容和思维因素的丰富性,提供了多角度分析、命题的客观基础。所以一般而言,一首诗(词)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推敲、剖析来命题。诗歌阅读理解题目的考查一般包括:理解诗歌内容、情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表现手法,感悟诗词哲理,迁移,拓展,等等。只有了解了命题的视角,我们在复习时才能一一来应对,也只有这样,在考场上解答诗词阅读理解题时,才不会留下缺憾。
  视角一:从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角度来命题
  诗歌内容情感的赏析,在诗词欣赏题中常常涉及。从作者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方面进行归类,有以下常见的类型: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赞美、仰慕、激愤、离别、友情、爱情、爱国、思乡、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等。

【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3 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2 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
  2.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言志”,诗词必然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而作,没有任何思想感情的诗词是不存在的。所以阅读鉴赏诗词,一定要在了解诗人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诗词中所蕴藏着的诗人的情感内容。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词(或诗词中的某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诗词中阐述了什么哲理;这首诗词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参考答案】(一)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二)1.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2.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视角二:从理解诗歌的形象角度来命题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物象(事物形象)和景象(景物形象)。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诗词的关键所在。

【中考链接】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瀑布
  洪源
  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上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滔滔江河,
  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
  击浪的挠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
  (1)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简要分析。
  (2)诗歌塑造“瀑布”这一形象,请你谈谈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解析】这是一首写大邑西部大飞水瀑布的抒情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目睹大邑的万千凡尘“龙子”们,艰苦创业,建成容量5000千瓦的水电站,供全县照明和工农业生产用电,便有了随大飞水飞动,悠悠扬扬、潇潇洒洒的一腔诗情。诗人看似在讴歌瀑布,其实在写那些大邑的万千凡尘“龙子”们的創业精神。
  【参考答案】(1)开头两句“要”的呐喊,写出了瀑布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一泻千里的特点。(2)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无生命的瀑布当作人来写,粗看字字在咏物,细看句句在写人,写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战士。
  视角三: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命题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其他写作技巧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解析】这是两道典型的表达技巧的鉴赏题。是考查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弄清各种表现手法和各种辞格在诗词中的作用。第一题是对考生表现手法的考查。通过认真阅读后,不难发现此诗的第二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也可说成是对比反衬,用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来衬托别离之悲。第二题考查的是怎样表达的问题,其中有对人物行为的过程描写,即动作行为的描写,采用多种修辞来描写出诗人的“浓愁”。
  【参考答案】(一)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湍急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二)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视角四:从语言鉴赏角度来命题
  鉴赏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鉴赏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涉及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中考链接】


  (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夜山居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
  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
  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从关注教师的“教”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旨在透过现象,寻找成因,站在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思考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思索  【中图分类号】G633
只见湘云睡在帐子里,脸上烧的就和胭脂瓣儿一般,口不能言,惟有两眼直瞪而已。探春坐在旁边流泪。王夫人见了也觉伤心,用手在他额上摸了一摸,烧的火炭儿似的。忙问道:“大姑娘,你到底觉着是怎么了?”探春道:“我问了他一早起,连一声儿也答应不出来,已经不能说话了。”宝钗道:“三妹妹,你同他昨儿回来,到底知道他是什么病呢?”探春道:“昨儿我们回来还坐着喝了会子茶才睡的。我见他无精打彩的那个样儿,我就问他说你怎
轮回的世界  婆娑迷离  你的身姿  在日月的交替里  靜静地编织  生与老死的措辞  梦里的你  开在天界的福地  火红的花蕾  娇艳欲滴  这是盛夏的洗礼  给你的秋日花期  在三途河畔  开得妖冶艳丽  我掬起前世的记忆  你的花香最有魔力  在来生的路上  依然不能摆脱  你在往生净土的魅力  你是花儿我是绿叶  你默默地破土而出  只带着鲜花的瑰丽  醉美了人世  沸腾了花季  我只是一
①无论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总有人一言九鼎,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当大家为某个问题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休之时,总要请他定夺。这样的人,不一定财大气粗,也不一定位高权重,但他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大家愿意听,信服。为何?有威信。  ②人的威信是从何处来?贾平凹去秦岭看望一位老人。老人是他们那条峪里六七个村寨中最有威望的,几十年来无论哪个村寨有红白事,他都被请去做执事。即便如今年事已高,但谁家和邻居闹了矛盾、
爸爸不懂我,从我记事起一直是这样。  小学时,有一次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双黑色的鞋子。正值夏日,我准备买一双黑色网面鞋,妈妈因工作太忙,便让爸爸陪我去。到了鞋店,我和爸爸分头找。  “来,这里有!”不到半分钟,爸爸就朝我挥了挥手。  我兴奋地跑过去,爸爸指指这双,指指那双:“这双不错,这双也不错……”他几乎把所有黑色的鞋子都指了一遍。有些一看就是男款,还有一些一看就是中老年人穿的
翻开农历,那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中,二十四节气如椽如柱,如时光的纬编,岁月的链扣,莹莹烁烁,璀璨无比。它们或如窈窕淑女,卓然而立,倩影芬芳,或如洒脱儒生,羽扇纶巾,经纶满腹,述说天道与地脉的关联,引导大地上的生长与收获,生存与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它是一本历书,从天演而来,从太阳俯瞰万物的目光中提炼出秘笈,为地气所用,为物候贴上标签,由此,天人合一,万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标题为《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女采摘莲子的过程,也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前两
有无数的人无数次地说过江南的繁盛与美好,那是一个使人迷醉的地域,因为它是如此靠近天堂,靠近到可以看到天堂的神话。它们铺洒在江南的每一寸泥土里,天使们会在某一个夜晚闯入你江南的梦境,把它们诉说给你听,把你带到同天堂一样的高贵气息里。  缓缓的流水,青青的石板路,白墙青瓦的民居,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这就是江南小镇,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画。游江南水乡要坐船才有味道,在窄窄的河道中,小木船悠悠地穿行于临
沿着太仓市致和塘边的绿化带行走,一不留心就会撞见一处名胜古迹。什么“太师府”呀,“太师第门楼”啦,“李时珍上岸处”啦,等等。于是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个词有了不一般的感受。一个秋日的午后,不知不觉间我已穿过人民路,走过卖秧桥,来到了城西。  只见一座庄严肃穆的院落,静静地被路边的梧桐树掩映着。一方水磨清砖上镌刻着四个淡雅清秀的大字——“张溥故居”。哦,张溥,晚明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