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粒尘埃”化为“整个宇宙”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职两年,工作之余,我时常会问起自己:教育的本心到底是什么?每当这时,都会想起曾给予我教育启蒙的那位老师。大学毕业前,她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当作毕业礼物,并要我无论何时都记住一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那是鲁迅先生所说,那天的对话内容也成为我学生时代上的最后一课。而今读起《影像中的教育学》这本书,其中一个个与教育有关的故事,一部部与教育相系的电影,都让当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在这本书中,陈大伟教授通过30余部教育电影,与我们读者探讨教师的教育理念。他用一场电影和教育的遇见,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在等着教师用爱去启发和引导,适时地随风起航,直至化为一整片灿烂的宇宙。
  教育是让小小的尘埃也能“发光发热”
  《音乐之声》中,活泼善良的玛利亚不适合修女生活,来到特拉普上校家当上了家庭教师,她带孩子们去市场游玩,用窗帘给孩子们缝制服装,陪伴他们去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耐心地教他们唱歌,给予他们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原有的拘谨和忧郁被音乐和笑声代替。
  我们班曾经也有这样一位小姑娘——果果。她胆小、拘谨,一年级入学的时候,甚至连一声“老师再见”都不敢喊出口。可开学一星期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她开始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每节语文课上都能看到她闪闪发光的小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听得多认真呀!” 就在我发现她转变的这天,放学时,她外婆激动地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老师,真的谢谢你,感谢你给予果果的耐心,我们真的没有想到,她能这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初为人师的我,其实有一点点小小的疑惑,疑惑为什么她外婆会这么激动呢?又是什么让她如此感谢呢?在与外婆的聊天中,我知道了,这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姑娘,内向到在幼儿园时不敢向老师问好,甚至到毕业了有老师都不认识她。即将成为小学生了,全家在激動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担心她不能很快融入集体生活。于是在报到的第一天,外婆执着地要让不愿意说话的孩子跟我道别。虽然我记得不是很真切了,但外婆说,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笑眯眯地摸了一下果果的脸蛋,说:“没关系,以后总会喊的,回家吧!”她当时感到很不可思议,怎么能这样呢?不跟老师道别是多么不礼貌的行为呀?一个星期过去了,外婆说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孩子竟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大方地向老师问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原来,最简单的关心、包容和等待,就能让孩子抬起头,大胆地朝前方迈去。原来,我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带给孩子如此大的改变。
  但我认为果果不该止步于此,在平时课上要不断锻炼她发言声音的响亮,要运用一系列语言范式,让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还精心策划了一场“班干部竞选”,要求只有一个——老师不点名,自己上台竞选。当看到她想迈出又犹豫的小脚,我想起了《经典咏流传》中,那个从大山走出来,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女孩。于是我把她喊过来,讲了苔花虽小,也想学牡丹绽放的故事。在看到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内心不断挣扎后自信地站上讲台,脱稿演讲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天空中最亮的那颗小星星,肆意地发光发热,照亮自己的同时,更照亮了一整片星空。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几年前也曾看过《放牛班的春天》,现在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再观赏这部影片,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想。当看到影片中一个个被马修老师的爱感化的“小魔王”,我第一时间想起了他。如果说果果是内向的“小绵羊”,那接下来的这位可是名副其实的“小狮子”。他容易暴跳如雷,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头大象,把他从和别的“小猛兽”的打斗中拉开。还记得刚进校时,这头桀骜不驯的“小狮子”就隔三差五地给我这个“象”惹“麻烦”。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我们的认识可谓是不闹不相识。犹记开学第一天,在小朋友们满心期待地点上朱砂启智时,人群中传来一声嘹亮的声音——“我不要!”接着我们班此起彼伏地出现了不愿意点朱砂的声音,眼看着其他班都顺利进行完了,我内心焦急不已,只能暂且让这几位小朋友先不进行这一项工作。回到班级,怎么想都觉得不能不点上朱砂,这可是我们4班的第一项活动。于是,我找到了几位不愿意点朱砂的小朋友谈话,经过一再劝导,他们最终也完成了身为一分子的第一项任务。而“始作俑者”呢?看着我找了所有小朋友谈话,唯独没有找他,他也有点急了。我看着他,等着他自己开口说些什么,可是等了好一会,他什么也没有说。我想,孩子初上小学,很多规矩是不知道的,开学第一天难免情绪会有波动,所以选择了主动开口,让他明白身为集体的一分子需要学会融入班级的道理。
  “你要点上吗?”
  “好的。”
  “这是你成为小学生后的第一课,身为学生,首先是学校的一分子,再次是班级的一分子,最后才是自己,记住了吗?”
  看着他若有所思地点头,我心里松了一口气。开学第一天就以这样的方式,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他,而我也用自己的方式给他,给全班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荣誉感。在集体中,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这是身为一个小学生必须学会的。
  一闹一相识后,初为教师的我以为自己已经“制服”了这头横冲直撞的“小狮子”,事实证明,是我想得太简单了,果然他成为了班里面不太好管理的那部分学生之一。面对日常追打,和男孩子们发生冲突,我采用了陶行知老师“三颗糖”的办法,他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每一次打闹也就以互相道歉终了。在我的一次次督促下,“小狮子”的表现逐渐趋好,我也感到欣慰。然而就在我放松警惕时,这头“小狮子”就“脱缰”了,在我出差的时候,因为发脾气,他在学校闹出了大动静。这一次,我选择了家访。在和他父母的沟通下,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忙于工作,平时对孩子的管教多以“棍棒教育”为主,于是在沟通下,我们达成了共识,这个学期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打骂,而要采取讲道理的方法,父母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将孩子的缺点先纠正掉。
  时间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在二年级学期伊始,我就收到了“小狮子”同学的贺卡,他在贺卡中向我表达了新学期的祝福,也给自己制订了努力的目标。最令人感动的是,他还在贺卡中写道:“谢谢爸爸妈妈,更要谢谢老师,我经常闯祸,让你们担心了。”看着他日趋稳重、不断进步的认真模样,我想,我好像回答了学生时代一直想回答的墨子那一问:“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在爱孩子们的同时,我们更是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他们如何去爱。每天一点点的改变,在日积月累中产生的能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我相信只要他不断坚持下去,这头“小狮子”终有一日能成为驰骋草原的“狮子王”。   教育更是责任
  “我是一名教师,这是我最初的选择,最终的归属,也是一生一世的责任。” 这是《生命因你而动听》中简罗迪小姐说的,而故事的男主人公霍文也让我看到了他对这句话最真实的践行。家庭生活遭遇诸多不幸,特别是儿子的失聪让他大受打击;真正的愿望是作首流芳百世的交响乐,却为了生活无可奈何当起高校的音樂老师。这一系列的打击没有让他意志消沉,而是选择担起了肩膀上的责任,不断学习、精进自身,用自己的专业谱写出独属于他辉煌的教育乐章。他告诉一个吹不好黑管的女孩,什么叫坚持,那个女孩最后成为了州长。他教一个根本不懂音乐的,却在体育方面极有天赋的男孩打鼓,后来那男孩参军后为国殉职。他告诉女孩摩根怎样理解音乐,教她去选自己该走的路。读到这里,在感叹他坚持和努力的同时,我自然也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
  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从教以来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这次有幸在武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导下,通过向年级组的老师们学习,参与研究了《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无论是近数十次对教案的反复研讨的修改,还是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试上,都让我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学习者,在自己班实施这堂课的教学时,我感受到了学生们高度的专注力和积极的课堂表现,我也明白了原来对教材的研究和钻研是需要不断付出时间和努力的。
  随着统编本教材的使用,大家对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我发现学生们对晦涩难懂的古诗词总是缺乏兴趣。偶然的机会,在教学《赠刘景文》时,因为自己对苏东坡的喜爱,就在介绍诗人的时候,给学生们讲了“东坡肉”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到“吃货”苏轼还特意写了一篇《猪肉颂》来夸赞黄州好猪肉时,他们瞬间对诗人产生了浓浓的兴趣,随后的古诗教学也听得津津有味。看到他们高涨的热情,我趁势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了解苏轼被贬到过哪些地方,他在这些地方都发现了哪些好吃的。”在之后几天的分享交流中,孩子们自信大方地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苏东坡,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更让他们对诗人、对古诗有了进一步了解,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兴趣不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吗?
  不管是潜心解读教材、用心备课,还是针对学生们的兴趣去研究课堂教学,这都是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教师的价值就在于让每一个与我们相遇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与其说孩子们是小小的尘埃,不如说每一位教师也是小小的尘埃,我们不断提升素养、修炼自身,每时每刻想的一定是担起身为教师的责任,让一颗颗尘埃化为容纳幸福、美好的整个宇宙。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工业是机械化的、理智的,而教育不然,需要我们用心灌溉、勤恳耕耘。教育的本心是包容,是尊重,是责任,是爱。我相信,只要给孩子们更多成长的空间,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我们的爱定能照亮一片教育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多样活动中学会生字,会写“票”“队”,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宝岛”“合影”“留念”“邮票”等词语的意思。  3.借助拼音,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可爱,懂得“团团”“圆圆”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体会两岸同胞热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说说喜
记者:曾老师,您好!了解到您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习作课程的研究,而且带领工作室成员编写了《项目化习作进阶课程》丛书。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这套丛书中的相关理念吗?  曾海玲:我们的这套丛书,书名中有个核心概念“项目化学习”。所谓项目化学习,英文全称为project-based learning,通常简称为PBL,其价值追求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让探究目标明确具体。(2)让探究内容基于真实问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心目中的好课标准逐渐明朗起来,概括起来为六个字——单纯、秩序、鲜活。  一、单纯  何谓“单纯”?若用于对语文好课的标准,“单纯”是一种对语文课简约化的追求,它不是簡单,也不是单一,而是摆脱语文课冗繁、洗尽铅华之后的一种教学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纯粹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
一、回顾导入——初步  感知人物形象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  习了《刷子李》这篇课文,初读了课文,解决了字词,还写了初读感受卡。回想一下,文中的刷子李都给你留下了哪些不同的印象?  生:他的技艺高超,当别人怀疑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去批评别人,还会给别人讲道理。  生:他刷墙很厉害,说明他是很有功底的。这种功底是因为不断练习。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学习,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会成功。  
一、声音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吹动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师:是呀,风来啦。(板书课题:风)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风呢?  生:我在草原上看到过风。  师:风吹过草原,会怎么样?  生:风吹过草原,绿油油的小草会随风摆动。  生:下雨的时候风很大,雨丝会被风吹得斜斜的。  生:我看到过台风,呼呼地刮过大海,卷起很大很大的浪。  
童话,是小学阶段要教学的重要文学体裁,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童话究竟该如何教,很多教师都比较模糊,往往把童话当成一般的叙事类作品来教,没有紧扣童话的特点。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在教学童话作品时,特别注重“体验、想象和表达”。比照周老师童话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在听了我校陈彭凤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也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关注阅读体验  童话阅读的体验有很多种,比如,扮演角色的体验、经历奇异幻境的
以研促教,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为“研究型”的必经之路。为提升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扎实课堂教学,让师生在课堂上有效成长,最终走向高效课堂,近两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以“领衔教研”为依托,坚持开展“领衔教研”活动,教研效果良好。  何谓“领衔教研”?这是我校语文科组校本研修、教研活动的一个专有名词。即六个年级备课组,在科组的统筹安排下,一个学年内要承担一次领衔教研的活
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对我们获取新的知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对“思考”这样阐述:“对任何一个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均以积极的、执着的和用心的态度考虑它所依据的根据是否成立,若能成立,再考虑它所导致的进一步的结论,这就构成思考。思考一旦开始,它就是一种自觉的和自愿的思维活动,是在可靠理由的基础上树立起信念。”不言而喻,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它的目的在于获取信念,继而收获更多
互动式作文评改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的生生、师生双向的信息输入、双向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是教学相长的作文评改新机制。评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面评、交换互评、小组互评等途径,逐步养成学生的自改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 集体面评,传授方法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最大的特征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师生围绕着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探究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以送别诗为例,抓住“送别”这个议题,我们可以按照由外到内、由景及情,将其分为晓背景、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四点,运用比较和迁移的阅读策略,将具体的教学定为群诗送别之因的知晓、群诗送别之法的理解、群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