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劳技资源引领综合实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学科。劳技课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劳技课的理论知识是人们对生产实践知识的集中总结、概括和升华。因此,教师在劳技课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坚决反对和摒弃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本文从劳技课教学资源整合的角度,就近几年老自己的一些做法谈几点体会,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 劳技课 劳动基地 特色 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
  一、劳技课教学资源的整合
  1.分年级整合设计劳技实践课内容
  如在一、二、三年级时,安排“认识花草树木”、“我和植物做朋友”、“我看哥哥姐姐来劳动”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学生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劳动基地里的花草树木、土壤、昆虫、学长的劳动探究情况;四年级时,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安排“走进植物王国”、“我的巧妙种植方法”等主题活动;五年级时,带领学生以劳动基地为平台进行科学探究,安排“我的小实验”“我的小课题”“我的小论文”等主题探究活动;六年级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日趋成熟,情感日益丰富、开始关注家庭、社会的种植及绿化问题,本阶段我们安排“我家与植物”、“社区绿化知多少”、“社区花木的种植调查”、“我为绿化家乡献力量”等活动。
  2.分年级整合开发劳技实践课内容
  可以根据自己年级的学生特点、教师特长、家长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活动,
  一年级 观察植物的外形 能用话来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二年级 观察植物的生长 用简单的画或话来描述植物的外形、特征等。
  三年级 植物、昆虫相互间的关系 制作植物、昆虫标本,并开展读常识类书籍的活动。
  四年级 植物、昆虫与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写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年级促使植物生长的各种方法 做对比实验,比如月季扦插、菊花摘顶,发芽时的掩光法等,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小论文。
  六年级研究土壤成分、光照强弱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进行无土栽培中的水培和基质培的实验。 对比不同的改良土壤的方法,从发芽率和出苗时间和株数的不同,研究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法,作好记录,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小论文。
  3.劳技课的课外实践活动整合
  除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如有关于肥料的认识,玫瑰花的扦插、叶子的输送养料、蒸发、光合作用,菜粉蝶的生长发育过程等在教室里组织教学之外,大部分教学时间都是在劳动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我们根据季节转换和种植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变换教学内容。如一位老师一次带领学生观察西红柿时,发现“同样的温度下,为什么另一个品种的西红柿没有提早开花呢?”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在边实施,边借鉴、边开发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活动内容不断调整、生成、充实。
  二、劳技课教学模式的整合
  1.引导——对话式教学模式
  在劳动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由于瓜果蔬菜的种植等知识技术学生平时从未接触过,知之甚少,此时我们多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期可以高效地传授知识、交流信息。但这种知识、信息的交流不是传统的、单向的,而是立体的,生成的。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引导——对话式”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创设对话情境——师生互动交流——思维拓展延伸”。
  2.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
  开放——互动式模式重视以教材为中介,师生共同讨论、质疑、评价,教师、学生、教材处于立体开放的系统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初步总结出“开放——互动式”模式劳动实践课课堂教学结构应由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效果评价、回归目标。
  3.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于劳动实践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适宜于运用此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通过研究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以劳动基地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体系,形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模式和方法。
  三、劳技课多学科领域拓展的整合
  以学校的劳动基地为依托,学校、教师、学生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习得了技能、提升了情趣、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能力。
  1.引导学生向熟悉的空间拓展
  为了引导学生多元化有层次地去探究,我们引导学生拓展空间,进行家庭种植实验,走进自己熟悉的社区,走向社会去探究。
  如走进劳动基地大棚,观察在大棚里进行无土栽培实验:通过三个阶段的不同实验(第一次应用水培方法,第二次进行改进版的营养液栽培,第三次进行柱式无土栽培)不断地改进栽培方法和基质,得以实验成功。由此鼓励推广到家庭的无土栽培,给社区写绿化建议书,建议将楼顶、阳台、墙体等都作为新的绿化点。
  2.引导学生向所学的课程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向学科渗透拓展的方法,对每一个活动大主题,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小主题。教师采取向学科渗透的方法,将大主题进行分解,如关于社区绿化实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拓展:
  (1)向数学学科渗透的活动——调查社区绿地面积
  关于调查社区绿地面积的主题,主要开展如下的活动。其一,实地测量绿地的长和宽,计算出大致的社区绿地面积,了解能用哪些数量指标来描述花坛的分布情况。其二,绘制初步的社区绿地分布图。
  (2)向美术学科渗透——制作植物标志牌
  在活动中,先由小组成员交流搜集到的植物相关资料,再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制作植物标志牌的方式,以及图案的设计方法,最后动手制作个性标志牌。
  (3)向科学学科渗透——了解植物生长特点
  在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常见植物的生长特点,我们结合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查阅植物学书籍,如植物图鉴、网上图片,进行对比辨认,从而认识更多的植物生长特点。
  (4)向语文学科渗透——社区绿化建议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与队员、老师、亲友、邻居的调查、考察、访谈,了解社区的绿化现状。然后写活动总结,撰写建议书,建议社区进行立体绿化的方法的推广,将楼顶、阳台、墙体等都作为新的绿化地点。
  四、结论
  以学校的劳动基地为依托,学校、教师、学生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习得了技能、提升了情趣、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导致学生惧怕学地理,厌倦地理课。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制造特定的课堂气氛,预设好课堂导入攸关重要。故此,笔者就抓好地理课堂导入方面作肤浅的说明。  【关键词】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导入对于一节课而言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的学习。
【摘要】我们抓准时机,创造一个符合学生个性、心理、情感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的有效的 “人性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营造 培养 能力    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品格的智力基础。从阅读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其中或多或少地渗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体验,“一千个读者
摘要:课外阅读既有面上的积累,又有点上的把握,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就相对比较宽阔,这也为其以后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 发展思维。 本文从三个层次贯通课内外的阅读,探索语言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词句积累阅读理解运用  我们都知道,造高楼大厦,光研究房屋式样,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图纸设计也造不出象样的房子来。同样,在语文
【摘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利用教材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教材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因此,如何充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教学中应发挥创新教育。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教育  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
关键字:物理教学实验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和学习的目的,利用物理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再现自然现象或者人为控制条件,如排除各种偶然、次要因素的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模拟再现自然现象并予以研究的科学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可重复进行的、简约化的探索和论证过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
摘要:研究性的政治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爱因斯坦曾强调: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他强调的正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题中之意。只有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关键词:研究性政治课教学  新世纪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学政治学科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或通过什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重要作用。新课标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意义出发,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閱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兴趣信心方法习惯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写作时必不可少的一门课题,也是学生最烦恼的主题,许多学生一开始写作就无从下手。这样学生对作文自然产生畏惧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开拓阅读范围,吸取营养,并将灵活自如地运用是作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从客观现实中积累必要的素材,从而使致逐渐培养。  一、拓展思维,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