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趣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形色色的叶,是孩子们认识植物、探索科学的窗口。常常有学生问“老师,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这是花还是叶”“老师,我发现枫树的叶到秋天就变红了,樟树的叶却是在春天变红,而银杏树的叶到秋天就变黄了”等童趣问题。于是,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课,利用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四年级学过的植物科普知识,引导孩子们对植物叶进行拓展探究,激发他们热爱植物的情趣,增长植物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活动目标
  初步学会多途径查找、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初步学会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科学探讨、创新思维等能力。初步学会通过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发现植物叶片的共性和个性,了解植物学的生活型分类命名法。
  学习制作全叶拓印、腊叶标本、叶脉标本等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根据学习需求创制新型标本;运用叶的形态特征,创制仿形叶画、叶编、叶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认知自然界是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2大类构成,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情感理念,自觉约束自己和周围人群的行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理解“红花须得绿叶衬,水扰青山风景馋”等古诗词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欣赏他人、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 7年3月)
  ①学生根据“认识叶”这个大课题,讨论要研究的小课题。②互相合作,结合自身特点,选择研究小课题。③制订研究计划。④交流研究计划,完善研究目的。
  第二阶段:培训阶段(201 7年3-6月)
  活动期间开展知识讲座——叶的功能和结构,使学生了解叶的外观结构,叶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叶形种类,叶脉种类,叶对环境的适应(叶形、叶色发生变化、变态叶知识),叶的美术工艺欣赏等。
  带领学生亲近野外植物,采集各种各样的叶,通过对植物叶片的颜色、气味、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等的观察,认识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增长植物学知识。
  走进学校实验室,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学会科学调查、研究、统计方法,了解与叶有关的植物学知识,对叶片进行生活型分类。
  第三阶段:实践调研、发现与探讨(201 7年7-12月)
  ①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找和搜集有关叶的资料,学习了解叶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搜集整理有关叶的文化故事和诗词,感知叶文化,增进对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叶与人类的联系。②开展有关叶的探究实验。③开展叶的应用研究调查。教师指导学生到菜市场、林业局、农业局、中医药局、中药店、街道、社区、厂区等进行叶的应用研究调查,了解叶的用途。④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和观察走访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第四阶段:体验叶趣(201 7年4月-2018年2月)
  ①学习、制作全叶拓印、蜡叶标本及叶脉标本,并且运用叶的形态特征,进行叶画和叶编的创作,对叶片进行生活型分类。②依据叶的形态和标本制作技术,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设计新型叶片标本,反映叶的文化故事;综合运用叶知识,利用叶的特点进行创新应用设计,制作叶贺卡。③为叶趣文化研讨会提供自己的交流成果和对其他成果的评价意见。
  第五阶段:交流展示和总结评价(2018年1-3月)
  ①开展展示交流评价活动,畅谈自己在这次科技实践活动中的感受、收获、体会,并就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交流。②利用多种形式,如板报、传单、作品展示、媒体等进行社会公益宣传。③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完成活动总结报告。
  活动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活动重点
  观察多种植物叶子的宏观特征和生态环境,了解其多种功能,增长植物学知识;自主学习叶子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叶子标本的制作技术;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难点
  植物叶子的微观结构及生理功能,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活动创新点
  本活动结合小学《科学》教材进行拓展延伸,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叶作为活动对象,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活动内容丰富,可以从小学延伸到初中、高中,作为一项课程资源开发。
  在学习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用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观察叶,认识叶的多样性,感受植物的叶的形态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感受叶文化、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感受审美教育,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能搜集和整理叶的相关资料并在小组中分享交流。
  学会采集叶和制作叶标本的方法,了解叶的形态特点,用自己的方法對叶进行分类,并创新性地制作叶片标本。
  搜集和整理叶的植物学知识和叶文化资料,并在学生中进行分享交流。
  学会叶脉书签、叶贴画、叶片拓印画和叶贺卡的制作方法,并做出相应的作品。
  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叶的应用研究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能完成对叶的探究实验,并利用叶的特点进行创新应用和创意设计。
  效果评价
  主要采取作品交流展示,以及自评、互评、师评等多方评价机制。针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活动策划、动手操作、搜集资料、活动态度、组织合作、创新发现、活动成果等方面的素质素养,进行激励式客观测评。
  该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教育方案类一等奖。
  该方案紧扣叶子探究主题,充分体现“三自”原则,教育目标明确,传播的相关科学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来源可靠,符合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该方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从叶子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了解叶子的形态学、生态学常识;培养学生采集和制作叶子标本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探讨、解决问题。方案同时体现出较好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实施后亦会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2015年暑假期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首届西部试点营开营。营员们在美丽的云南品尝科学的盛宴,感受不一样的夏天。营员们探究天文、地球、生命3个学科领域的科技前沿理论并体验最新科技成果;走进5所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和2所高等院校;开展专题科研探索、与科学家面对面、了解前沿科技成果、参观科普基地、赏析科普影片、参观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参与种子科学探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动物解剖、自然笔记,太阳黑子描绘
The Cover封面故事  今年致力于迎接科学上最大挑战的10名科学家:2020年值得特别关注的科学家包括应对山火烟雾、青少年自杀和地震监控等的研究人员。 News科学新闻  以鼻腔冠状病毒为目标的治疗方法或可有助于预防COVID-19:科学家正在开发并验证各种办法阻止病毒在鼻腔的主要区域定居。  这种寄生植物仅仅由鲜艳的花朵和怪异的吸盘组成:作为已知仅有的4种生物,管花菰就像小偷一样,它们靠从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大连海事大学分营以“瀚海凌风”为主题,将活动整体划分为“梦青春”“梦科技”和“梦中国”3个篇章,对营员进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第1篇章“梦青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通过开展系列文化知识和科普知识讲座,带领营员领略航海科技史和航运业前沿科技成果,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魅力。第2篇章“梦科技: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通过开展现代技术和创新技术系列主题体验活动,
2020年10月14—16日,第5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重庆科技馆举办。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晓亮,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牛杰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项目颁奖。本届展评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  本届展评共收到来自全国86家科技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专业技术博物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全国
法国Chauvet洞穴中的原牛岩画,绘制于距今3万年前(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疲惫的巨兽在沼泽旁踌躇。不知已经过去了几天,密林深处马格尔莫斯人呼唤猎犬的声音还在步步逼近,他们没有放弃追捕。伤口正隐隐生痛,它抽动鼻翼,凝视眼前这汪碧波,准备投身一场生命的豪赌。  l万年后的我们已经知道豪赌的结局。松软的泥沼没能成就它的生路,但泥沼也塑造了永恒。1905年,人们在丹麦奥斯海勒
《中国美术》:您认为画派能否打造?画派是如何界定的?  殷双喜(以下简称殷):画派属于文化范畴,是不能“打造”的。冯骥才早就说过:“文化艺术能打造吗?古代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是能打造的吗?”拆了就没有了,重建是假传统,历史上一个地方产生了某一画派,不等于今天还能再产生。历史条件不一样,时代也不同了,现在是一个特别突出艺术个性的时代,让许多画家向一个方向走,可能有困难。好大喜功的面子活儿是一些领导想搞
2017年暑期,应台湾吴大猷学术基金会邀请,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的12名大学生代表赴台参加了为期1周的吴大猷科学营活动。科学营结束时,代表团成员发自内心地感慨:这是一个精彩的高规格学生活动,是一个让科学梦想腾飞的地方。  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沈君山、吴葆之5位学者于2000年发起成立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基金会每年面向海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北京市城区居民以自行车出行的意愿;实地调查北京市自行车路网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以友谊医院周边和西城区市民健康骑行车道为例,探究自行车路网实施的策略;借鉴国内外自行车路网的经验,并结合北京现状,为北京筹建自行车路网提出建议;开展“骑行北京”等活动,以自身力量推动自行车道的进一步完善,倡导良好的“绿色骑行”的理念。  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阶段  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
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以下称“馆校结合项目”)以满足学校需求为导向,以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为目标,以科技馆展品资源为依托,用科技馆特色的教育方式,适应学校学科方向、课程标准、课时和班级组织形式,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学校1-9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目前,项目设计开发了主题参观、主题活动,趣味科学实验、快乐科普剧及梦工场科学小制作5大系列共90门课程。  设计思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出,由黑暗的卷须状星际气体组成星系“骨架”或可有助于绘制我们银河系的支架图。  这些“骨头”的其中6块,每块长约40~150光年,宽不到1光年,看起来位于围绕着银河系、由气体及恒星组成的悬臂附近。这些“细骨头”有可能为描绘我们银河系的大规模框架提供精确的工具。而绘制银河系的框图对于受困于银河系内部的天文学家来说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对于‘骨头’自己来说是没有用的,”此项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