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硬度换算建筑结构钢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偏差

来源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了GB/T 50344—2019等3个标准中里氏硬度换算建筑结构钢材抗拉强度结果的差异,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筑结构钢材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里氏硬度换算强度的换算公式及相对偏差,并与标准中的换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标准中里氏硬度换算建筑结构钢材抗拉强度结果差异较大是因为试样的加工和固定方式不同;工程现场检测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支承或耦合,同一块钢板不同位置的检测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钢板越薄,差异越大.采用耦合的方法进行里氏硬度检测时,钢板里氏硬度和强度之间呈正相关,换算值相对偏差基本能够满足现场工程检测的要求,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其他文献
针对不同氧含量超低碳钢的炼钢和连铸过程,分析了钢中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钢中最常见的夹杂物从转炉终点的Al2O3-CaO-MgO-SiO2复合夹杂物,变为RH进站和脱碳终点的Al2O3-MnO,再变为铝脱氧后和RH出站的Al2O3。由于连铸坯的冷却速度较慢,有利于TiN的充分析出,所以在中间包钢样中的TiN尺寸一般小于2μm,而在连铸坯中的TiN尺寸
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高速连铸、连铸连轧工艺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但面临结晶器卷渣频率增加及轧材表面卷渣类缺陷率上升的发展瓶颈。分析了连铸结晶器卷渣的形成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简述了卷渣类缺陷在铸坯、热轧、冷轧材的表现形式及演变规律,回顾了连铸结晶器卷渣的控制措施。针对现有措施难以适应高速连铸发展的不足,提出了结晶器内钢水流场的电磁调控、液面的智能控制及高卷渣阻抗的连铸保护渣开发等重点发展方向,为促进高效连铸及连铸连轧工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针对钢渣风淬工艺参数受风速及粒化室布局等多因素影响,分析钢渣受高速气流冲击粒化和对流降温凝固过程,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多相流运动方程和风淬工艺有限元模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