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务犯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的危害到国家的根本,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本文就职务犯罪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职务犯罪 防控措施 国家工作人员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088-01
一、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二、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影响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
1.经济原因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低,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对市场经济规范和调整的经验、制度还很缺乏,经济发展落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是贪利型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2.思想原因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由于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忘掉了他们的政治信仰,法制观念逐渐淡化,对待工作不认真,盲目自大,以权谋私,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金钱和利益的法码。
政府的在职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和严重的特权意识,他们将自己的职务与权利联系起来,蔑视人民的民主权利。这种思想意识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思想根源。
3.体制和监督制度原因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一些具体制度进行了改进,虽然效果显著,但体制中仍存在着不足与弊端。如:在领导和干部制度方面存在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特权现象严重,这些弊端导致以权谋私、滥用或不正当使用公共权力等现象的产生。同时,我国各级政府都制订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规章、制度,但是在执行时却力度大减。不是执行不严,就是执行力度过小,或者是执行周期过长,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二)职务犯罪的影响
1.对我国政权造成冲击
职务犯罪将破坏政权的稳定,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职务犯罪的多发性使权力成为发财致富的工具,导致公众认为国家已背离了存在的初衷,必然使国家政权产生危机,使社会出现动荡局面,不利于稳定国家政权。职务犯罪的发生与蔓延将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使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能力被破坏,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2.破坏我国法制秩序
职务犯罪的主体将危害我国政权的法治基础,破坏法制秩序。法治是维系国家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职务犯罪是犯罪人员对我国法律法规的严重挑衅与蔑视,如果法律的制定者与实施者,背弃法律的要求,践踏法律的尊严,将会对社会产生误导作用,使人们怀疑法律的严肃性,动摇法律在人民心中神圣的地位,使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下降,导致法律调节功能失灵。
3.破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职务犯罪行为的多发性,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要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但要有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的指导,还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好的经济秩序等条件。而职务犯罪的行为,不但损害国家利益,还浪费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国家丧失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物质条件。
三、对职务犯罪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领导干部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转变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双经济制度并存的情况下,经济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是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要减少乃至消灭职务犯罪,就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职务犯罪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大改革力度。在完善领导干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定要民主选举,择优选用。二是要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对违反选取制度的领导和干部,必须严厉地追究其责任,从源头上来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
职务犯罪的主体人员,是在长期的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忘掉了自己的根本,从而逐步走向犯罪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在廉洁自律的问题上,更不能有侥幸心理,想想胡长青、程克杰等人的犯罪过程,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走向罪恶的深渊,这不是瞬间的突变,而是慢慢积累的毒素的质变,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以走向成熟。
(三)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法制教育三个方面。在立法方面要有一个有理可依的标准,不让一些腐败分子钻法律上的空子,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在执法方面一定要有一支严格执法的对伍,必需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这两个方面来制订一套规范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再者,还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奉公守法的观念,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对于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有重要的作用。
(四)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
理想信念是人的根本,我们讲廉洁,不是要回到过去那种生活状态中,党员也是人,我们不否定物质利益原则。可我们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在名利面前保持平衡心态,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时刻保持公仆之心,能控制、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成为欲望的奴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清楚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思想境界要高,精神风貌要好,看重事業,看轻得失,看淡名利。
参考文献:
[1]高铭暄.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樊凤林,宋涛.职务犯罪的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职务犯罪 防控措施 国家工作人员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088-01
一、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二、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影响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
1.经济原因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低,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对市场经济规范和调整的经验、制度还很缺乏,经济发展落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是贪利型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2.思想原因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由于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忘掉了他们的政治信仰,法制观念逐渐淡化,对待工作不认真,盲目自大,以权谋私,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金钱和利益的法码。
政府的在职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和严重的特权意识,他们将自己的职务与权利联系起来,蔑视人民的民主权利。这种思想意识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思想根源。
3.体制和监督制度原因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一些具体制度进行了改进,虽然效果显著,但体制中仍存在着不足与弊端。如:在领导和干部制度方面存在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特权现象严重,这些弊端导致以权谋私、滥用或不正当使用公共权力等现象的产生。同时,我国各级政府都制订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规章、制度,但是在执行时却力度大减。不是执行不严,就是执行力度过小,或者是执行周期过长,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二)职务犯罪的影响
1.对我国政权造成冲击
职务犯罪将破坏政权的稳定,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职务犯罪的多发性使权力成为发财致富的工具,导致公众认为国家已背离了存在的初衷,必然使国家政权产生危机,使社会出现动荡局面,不利于稳定国家政权。职务犯罪的发生与蔓延将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使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能力被破坏,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2.破坏我国法制秩序
职务犯罪的主体将危害我国政权的法治基础,破坏法制秩序。法治是维系国家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职务犯罪是犯罪人员对我国法律法规的严重挑衅与蔑视,如果法律的制定者与实施者,背弃法律的要求,践踏法律的尊严,将会对社会产生误导作用,使人们怀疑法律的严肃性,动摇法律在人民心中神圣的地位,使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下降,导致法律调节功能失灵。
3.破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职务犯罪行为的多发性,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要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但要有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的指导,还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好的经济秩序等条件。而职务犯罪的行为,不但损害国家利益,还浪费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国家丧失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物质条件。
三、对职务犯罪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领导干部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转变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双经济制度并存的情况下,经济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是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要减少乃至消灭职务犯罪,就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职务犯罪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大改革力度。在完善领导干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定要民主选举,择优选用。二是要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对违反选取制度的领导和干部,必须严厉地追究其责任,从源头上来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
职务犯罪的主体人员,是在长期的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忘掉了自己的根本,从而逐步走向犯罪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在廉洁自律的问题上,更不能有侥幸心理,想想胡长青、程克杰等人的犯罪过程,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走向罪恶的深渊,这不是瞬间的突变,而是慢慢积累的毒素的质变,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以走向成熟。
(三)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法制教育三个方面。在立法方面要有一个有理可依的标准,不让一些腐败分子钻法律上的空子,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在执法方面一定要有一支严格执法的对伍,必需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这两个方面来制订一套规范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再者,还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奉公守法的观念,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对于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有重要的作用。
(四)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
理想信念是人的根本,我们讲廉洁,不是要回到过去那种生活状态中,党员也是人,我们不否定物质利益原则。可我们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在名利面前保持平衡心态,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时刻保持公仆之心,能控制、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成为欲望的奴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清楚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思想境界要高,精神风貌要好,看重事業,看轻得失,看淡名利。
参考文献:
[1]高铭暄.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樊凤林,宋涛.职务犯罪的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