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视角的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从现实角度出发,对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以建构视角展开语文教材研究,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科学运用教材的意识,通过整合教材资源、深度解析教材、展开学情调查、启动学生认知思维,促使学生顺利完成认知体系的构建。
  一、联系现实整合教材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有比较固定的版本,教师要有整合优化意识,从现实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调配,还要关注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运用好这个例子,这是教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次修订,逐渐得到了完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实际给出较为合理的配置。但教学是动态行为,学生需求也呈现个性化特征,对教材展开整合优化处理势在必行。
  教师对教材资源整合时,需要结合教学现实展开。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搭配处理,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呈现,体现不同内容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配,或者取舍,体现教学的集中性。如苏教版小学第六册语文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共有《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三篇课文,第一篇是现代诗歌,后两篇是散文,而且第一篇是人工建筑景色,后两篇是介绍自然风光的。在教学设计时,将后两篇放在前面学习比较合适,第一篇则可以独立操作。其次,校本课程资源是重要教学关注点,结合自身需要融入校本课程内容,符合教学优化需要,深受学生欢迎。再次,教师备课过程中占有丰富教学信息,教参、教辅材料、备课手册、优秀教学案例等,这些是重要教学资源,需要合理利用,而不是照搬照抄,过度依赖,这样很容易束缚教师的个性思想。如教材全解、课堂配套训练、课后答案全解、提问宝典之类的教辅材料,都需要加以整合优化,不可不用,也不能过分依赖。处理好模仿与借鉴的关系,已经成为教材资源整合运用的关键。
  二、深入文本研究教材内涵
  教师研究教材内涵,这是最为常规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师的最起码的教学素养。在具体实施时,因为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导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渗透不够,难以形成最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其教学效果难尽人意。教参、教辅材料满天飞,网络教案设计随手可得,这无疑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教材文本研究流于形式,教师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课堂教学成为“鹦鹉学舌”。
  教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师教学有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理解教材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高度。实现教师独立自主研究教材,已经成为现代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师挖掘教材内涵,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第一,借助教学参考资料展开研究,通过内外兼修的形式,对教材内容展开关联性学习,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知识储备。如第八册语文《三顾茅庐》,对文本解读时,需要借助教参资料,梳理相关外围知识,还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延伸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资源,以拓展学生认知面。第二,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展开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动,学会借鉴先进解读方法,实现对教材内涵的深度挖掘。第三,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平台,查阅相关资料,展开更为广泛的网络交互活动,这样也可以获得丰富学习认知,开阔教学视野
  三、结合教材做好教学调查
  教材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学术行动,提升研究品质应该成为重要追求目标。在教材研究启动之前,教师还需要做好多方教学调查。教材是教学基本载体,在具体施教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学生学习基础、教学条件等,做好教学调查是展开教材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为赢得教学调查的良好效果,教师要对教学调查对象、调查时机、调查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教情调查时,教师需要从教学条件、占有信息、教学优势等方面展开。教学条件一般是指教学需要的客观需要,如教具的储备情况,教参、教辅材料、实物以及多种媒体,当下课堂教学大多要用到多媒体、白板等教具,这是教师教材处理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情调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掌握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才能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群体性差异,对教材展开深度研究,这样才能建立文本与生本的思维对接。教学调查是教材研究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教学设计的必要措施,不然教材研究会脱离现实,教学设计也会落入惯性思维之中。对教材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解读,不仅体现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展现。学习《最佳路径》时,教师在调查学生预备知识储备时,发现学生对迪斯尼乐园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便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先让学生介绍相关见闻,然后引出迪斯尼乐园经典道路设计,学生自然进入到教材学习之中。
  四、依托教材完成认知构建
  教材研究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助力支持。依托教材完成认知构建包括两个方面:教师教学认知的构建和学生学习认知的构建。教材解读、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教材内容展开分析、整合、优化、归结,并通过实践检验,逐渐形成教学认知。学生认知构建时,需要教师给出直接的引导和启迪,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推演、积极探索中,逐渐完善学习认知。
  新课改之后,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意识,在教师教材研究过程中,最终追诉点还是要落到学生学习认知构建上。为此,教师需要做出更多努力。通过多种教法调整,实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这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追求。教师是连接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的桥梁,如何发挥联系作用,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创新实践。学生学习认知构建有自身规律,教师要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创新探索,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措施进行多重改进,对教学方向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设计的正确性、高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展开创造性学习,以体现教师教学引导的个性化。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物质条件。教师作为最为活跃的教学因素,要充分发挥文本生本联系纽带作用,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探索施教基本方法,为学生规划认知成长路线,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小学语文教师以建构视角展开教材研究,与教学现实相接轨,符合现代语文教学发展大势,具有重要探索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215011)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兴趣是一种强烈的内驱力,这种强烈的内驱力会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入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例如,小学高
为适应星载GPS接收机的多普勒高动态范围、强射频干扰信号的空间环境,分析了射频前端的结构及MAX2769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利用MAX2769及少量外围电路设计实现了一种星载GPS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也就难有‘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业绩。”语文是最基础性学科,自古即有“母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小学生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同时发展思维。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推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不断地得到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幅度,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反过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一、链接生活,激活体验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虽然不强,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教师
当前高校及移动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关键问题依然是信息泄露、信息安全存储的问题,文中针对平台应用的小波信息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首先对小波分解频带和隐藏位置的确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