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锦上添花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原是中国画的构图技法之一,即“计白当黑”,有着虚实相映的效果。国画中的“空白”能引发欣赏者去补充,去联想,使人有一种自我参与感,从而得到创作心理的满足。
  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文本是借助语言来描述形象和感受,本身具有间接性,加上作者写作中讲究用语的含蓄、结构的精巧与审美感受的需要,往往曲笔成文,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空白就是课文中写的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把这些空白填补充实,让学生利用文本空白去想象,去创造,去挖掘,感悟文本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品味文本的艺术境界。
  那么,如何运用文学作品的文本空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故事情节空白处调动思维,发挥想象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收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就是作品的空白。”语文教材中不少文学作品只是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有不少情节一笔带过或者省略不写,抓住这些情节的空白,让学生调动思维,充分发挥想象,从而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体会。
  例如《孔乙己》,作者对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没有明确写出来,这正是鲁迅先生让读者细细体会的地方。我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去想象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有的写孔乙己就在喝完酒回去的路上被横冲直撞的有钱人的马车撞死了;有的写孔乙己在破庙中被一群乞丐抢走了身上仅有的破长衫,最后冻死了;还有的写孔乙己想要自食其力找工作,却因身体的残疾找不到,生活非常艰难,最后由于众人的嘲笑而自杀了……听到不同学生对孔乙己最后命运的想象,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沉重,同学们都对孔乙己的命运唏嘘不已,充分体会到孔乙己所在的那个时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二、在人物刻画空白处感悟形象,突破重点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人物的丰富感情和微妙的内心世界,这种感受的主要来源就是作者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等的精心刻画。在初语教材中有些文学作品对某些人物的描写或者忽略,或者只是几笔带过,或者只是做某一个方面的勾勒,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人物刻画的文本空白,让学生运用特定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的品质,更深入地了解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我在教小说《窗》时,就请学生尝试着写出不靠窗的病人见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表现。学生中有的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后悔,有的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人物不知自己的错误,反而责怪靠窗病人对自己的欺骗,更多的是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的自责——“不靠窗的病人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他不可思议地用手揉揉自己的眼睛,心中苦苦支撑自己一晚上的欲望之城一下子倒塌了,直至灰飞烟灭。他用双手抱住头,开始是无声的流泪,接着是小声的啜泣,最后是歇斯底里地打着自己的脑袋,哭喊着‘我该死,我该死’……”通过对不靠窗病人最后的表现的刻画,学生深入理解了具有美与丑不同心灵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
  
  三、在景物描写空白处进入情境,体会感情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是“空白”比景物多,正因为有这些空白,才会让人们化虚为实,去联想,去思索,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教材中有的写景散文没有描写更多的景物,只是选取一种或几种,对此,我们可以针对景物描写的空白,让不善于写景的学生进行景物描写,让他们在想象中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春》是朱自清经典的写景散文,我在上完这篇课文以后,请学生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再写出一些作者未写到的景色。有的写“春天的阳光刚刚撒满大地,冬眠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都苏醒过来了,小松鼠开始在树枝上追逐嬉戏,蛇懒洋洋地游出洞穴,癞蛤蟆鼓起了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春天的一切”;有的写“人们都脱下了灰黑的厚厚的棉衣,穿上了缤纷的春装,街头不再是色彩单调的世界,而是争奇斗艳的五颜六色。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春天的喜悦”。通过景物空白的补写,他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天,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并把作者的那份爱转化为了自己对春天的爱。值得注意的是,对文本空白的运用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所以教师对文本空白的运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同时,文本空白设置的难度要适中,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触摸到;使用频率也要适度,不能过多地使用文本空白,导致学生茫然,无所适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文本空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更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真正地使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启东市新港中学)
其他文献
不少患者经常问医生: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重要?我们的回答是:两者都重要。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    首先,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临床表现,只要空腹血糖大于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只要空腹或餐后血糖证实达到上述标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上,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时间,努力学好功课。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万万不可忽视早读。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但我发现,早读课堂内的时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学习效益的提高。  现象一  教师认为早读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按时到班“看”早读,只要学生读就行。教
一  斯黛拉警长看完案情通报,发现受害者和嫌疑人的情况一目了然,事实清楚,只等抓捕嫌疑人。虽然嫌疑人在逃,抓捕归案也只是时间问题。作为重案组的警长,她还是要到现场看看的。  老搭档布雷恩把车停在案发现场,巡逻车也在这里。这是一栋小洋楼,一排楼房连在一起,坐落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基尔伯镇布伦街。他们朝守门的巡警亮了一下证件,然后走进受害者的屋内。一女警正陪着一位满头灰发的女士讲话,身边散落着很多用过的餐
网友铁皮鼓说他缺乏上公开课的天赋,无论是语音、语感,还是现场机变。其实我也怵公开课,除了迫不得已,能推掉就推掉。  这次执教《秋水》公开课,颇多感受,整理一二,权作一种教后反思吧。    1. 公开课就应该作秀吗?    人说公开课就是看一个老师表演,就是看这位老师如何“秀”。我有幸聆听过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堂堂课下来,让人叹为观止,但细一琢磨,这种“精品课”很难成为“寻常课”的,谁能够把公开课进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本次语文课改的闪光点之一。所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允许完全属于个人的阅读感受存在,它一反传统阅读教学中“标准答案”和“教师话语霸权”的现象而闪耀出人性化的光辉。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正视阅读中的“多元”现象。  说到阅读中的“多元”现象,可以上溯到古代。古人论读书时,很早就有“作者未必然,读
静听“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这“笑声”此起彼伏,始终伴随着孔乙己。那么,是谁在笑?为什么要笑?这些笑又说明了什么?  小说围绕“我”的“笑”和“我”看到
从警二十余年来,李晓重曾在乘警、反扒、治安等多个一线岗位历练,正是缘于这些经历,他善于刻画警察,尤其是小警察。尽管是小人物,却包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涵,由此铸就了晓重作品的鲜明特色。而《驻站》可以说是晓重历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2016年11月16日下午,李晓重长篇小说作品研讨会在全国公安文联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主持,铁路公安局副局长、政治部主任赵炳军,中国作
在高考语言表达题备考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道题目:  把下面的三个句子合并成一个通顺的长单句,要求意思完整,要点不能遗漏,词语可以调换。(3分)  (1)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2)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3)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审题正确,知道该如何做,但因表述欠妥而失
香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人物,留给后世读者深沉的思考和广泛的探究。《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刻画人物匠心独运,入木三分。  香菱,本名甄英莲,是甄世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真心实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了香菱。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被薛蟠强买为妾,和这个粗陋鄙
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的滋养,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经常晒太阳不仅有利于钙的吸收,还能辅助降血压。  研究人员从2011年起,历时3年,在近2200家诊所检查了超过34.2万名患者近4600万个血压读数。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等变量后,结果显示,无论温度高低,暴露在阳光下与收缩压降低有关,血压下降3毫米汞柱可使心血管事件减少10%。虽然阳光的這种作用看起来很小,效果却很显著。  发表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