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工程中变压器的安装及调试解析

来源 :电器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配电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关键设备,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网安全及可靠运行。随着我国电网工程建设逐渐完善,对于电网运行管理而言,必须加强对变压器安装和调试工作监管力度以及质量要求,确保输配电工程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保证电力资源安全稳定的传输及使用。本文主要针对输配变电工程中变压器安装及调试展开了详细探究与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中医思维的学科交叉,归纳主要应用方向和思路结合通用模型。方法 通过近5年国内相关北核科学文献总结、技术归纳、通用模型提炼,并结合当前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发展。结果 通过归纳总结出近年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中医思维结合的主要应用方面:一是思维拟合性结合模型,二是技术性支持结合模型。学科交叉结合后,要注重计算机拟合中医思维的理解内涵、神经网络算法的掌握、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等
【剧情简介】高二女生微微在遭遇同伴交往冲突、亲子矛盾、学业失败后几近崩溃,不断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内心陷入矛盾挣扎中。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微微走出了负面情绪的牢笼,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看到了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找回了迷失的自我,重现微笑。【主要人物】微微:高二女生,因同伴交往冲突、亲子矛盾、学业压力等情绪低落。小微微:小学四年级的微微。黑天使:微微心中的消极想法。微
以粉煤灰、污泥、牡蛎壳为基础原料,掺入相应的无机矿物材料,制得2种具有去除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4+-N)双重功能的新型类芬顿复合材料(SFM),分别记作硅藻土型(CD)、绿沸石型(CGZ),使用SEM扫描电镜对SFM表面形貌以及成分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这2种SFM在类芬顿体系下对废水中的CODMn和NH4+-N的吸附去除效果,并采用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分析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
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爆炸中心区及周边河流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化学品污染,污水应急处理难度极大,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事故污水的应急处理是现场环境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了此次爆炸事故环境应急水质分析、目标制定、处理方案和工程实施方案制定等应急处理过程,并总结分析了此次爆炸事故污水应急处理处置的成效与经验。现场环境应急过程中发展和实践了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污水“快速封堵—安全转
大脑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w-3脂肪酸)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高度相关。甘油酯sn-2位上的DHA可以被肠黏膜更好地吸收,从而实现机体对DHA的高效利用。然而,如今人们在饮食中摄入较多的饱和脂肪或富含w-6脂肪酸的油脂,而摄入较少的DHA,从而导致了部分个体在行为和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缺陷。为了全面了解DHA对大脑的有益功能,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油脂甘油骨架上DHA的位置分布(s
目的 采用电子问卷推送方式探寻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1日间接受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的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医院专用短信推送平台向每位患者发送电子问卷并进行依从性分析。结果 入组300例患者,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应答患者中男性依从性好于女性,儿童患者依从性最佳,老年(>60岁)和低收入(月收入<5000元)人群依从性
针对某西他沙星制药工厂生产高盐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 MVR-铁碳芬顿-厌氧生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西他沙星制药废水性能良好,稳定运行阶段出水中 COD 为 318.5 mg/L,NH3-N 质量浓度为 38.4 mg/L,对 COD、NH3-N 去除率大于 94.7%、87.6%,其出水口水质各项系数均稳定且可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纳标准。该系统具有有效适应制药废水出水水
阐述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出现线损的原因,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运用合理化的节能降耗措施,减少在电能方面的损耗,从而提高企业所获得的效益。
在智慧电网建设期间,自动化控制技术已在输配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先进技术为手段,提高了输配电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输配电工程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概况,总结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输配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指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输配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办法,旨在将自动化控制技术良好地融入输配电工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促进输配电工程的智慧化建设。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34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利伐沙班剂量分为低剂量(10 mg·d-1和15 mg·d-1)组(n=80)和标准剂量(20 mg·d-1)组(n=54),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