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各种群体组成的共同体。根据群体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我们同样可以把中学生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所谓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或班主任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
  非正式群体是一个与正式群体相对应的概念。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在既无组织,又无任命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在彼此产生好感、兴趣和爱好相似或在生活中有相似经历的基础上,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群体。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种类大致有四种类型: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其存在的种类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有共同的特点。
  1非正式群体内有较强的凝聚力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其成员为填补单调、枯燥的校园生活,满足心理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成员之间的感情比较密切,向心力强,互相依赖、互相支持、互相信任,思维方式趋向同一。群体的成员因靠比较牢固的感情纽带所维系,意见往往高度统一,能够忍让和谅解,很少发生冲突。对外则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强,一般具有排他性。他们对其他非正式群体或正式组织中有损于本群体利益的行为有一定的抵制力。如当学生工作部门查处学生中的违纪问题时,一旦其中涉及到该群体成员,这种抵制力就显而易见。当某一成员遇到责难时(尤其是在校外),其余成员也会挺身而出,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
  2群体具有内部约束力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虽无法定地位,群体成员间关系无明确规定,但是这些群体往往“心齐”、“抱团”、“亲密”,他们共同遵守着非正式群体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是不成文的,无形的,但其约束力很大,成员间的从众行为较为明显。非正式群体成员往往对群体有一种较为强烈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当自身人格、尊重、相爱、相助的需要在正式群体組织中得不到满足时,则会更加依赖非正式群体,把它当作精神依托。这样,非正式群体内部自然形成的“规范”就对其成员产生较大的约束力,大家默认,并自觉遵守着这些“规范”成为个体采取从众行为的主要压力。当某个成员的行为有悖于其他成员时,就会被群体成员当作离异分子而受到非议的和排挤,这种内部的压力和约束力往往会超过正式组织的约束力。
  3非正式群体内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机制,但它同正式组织一样,往往有一二个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或领袖人物。这些“人物”是在长期的交往中,个别人通其自己个人的品格、才能、经验、处事待人的能力等因素,逐步在群体中建立起威望,被大家公认并受到大家尊重。这些“人物”虽然不是通过选举或任命,但其核心作用却是明显的,成员的行动往往由其来指挥,纷争由其来调解。他们在群体中起着指导、协调、激励和榜样等作用。①核心人物的强弱往往成为群体力量强弱的标志,中心人物的去留会直接影响到群体的存亡兴衰。
  4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不一定是教育者所希望的,但也不是教育者所能阻止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可能起促进或补充作用,也可能起干扰破坏作用。即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中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来源于它与学生正式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又基于非正式群体的内部具有积极因素的共同基础,从而使它的社会性的主导方向倾向于社会主流,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一致。这种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沟通情感和满足心理需要的作用;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作用;相互激励引导的作用;智能互补的作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消极作用的一面,常常表现在其利害关系与学校班集体发生矛盾,它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易于采取共同的抵制行为,与集体对立起来。这种阻力来源于它内部狭隘的思想基础,从而使它的某些行为背离了主流,与集体的目标相悖,成为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障碍。学校里有些严重问题的造成,根子就是这些非正式群体所形成的“小团体”、“小帮派”。社会心理学认为,在团体条件下,所提的建议比单独提的建议更富有冒险性。196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托纳通过“选择困境问卷”调查,发现团体决定中个人更具有冒险倾向。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以防止学生非正式群体消极作用的恶性发展。
  5有灵敏的信息渠道来维持日常的活动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由于活动范围大,交触面广,交往频繁,同时是以感情来维系。因而,一般而言,对外界的信息灵敏度高。一旦某个成员截取某一信息,这一信息便会在这一个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具有信息渠道畅通、传播较快的特点。同时,信息的灵敏也带来了片面性。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由于人数多,涉及面广,很容易制造舆论,散布谣言,一些不良情绪和偏见也很容易相互影响,引发群体性的消极行为。这一点也严重妨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心理学家柯尔曼对美国中西部十所中学生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可以左右教学的效果,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能阻碍学习。因此,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引导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集体目标一致,形成合力,促进班级建设。
  注释:
  ①刑以群.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288.
  ②时荐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09-310.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2]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车文博.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反映教师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的一个方面,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师幼互动的纽带。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益、启迪幼儿智慧、开发幼儿智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普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善用语言的引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以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以材料的选择为契机,通过细致的观察激励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兴趣培养;实施途径  1前言  在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以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这也是对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尊重。通过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认知结构的建构以及完善心理结构。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
摘 要:音乐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和学习都很重要。而现在普遍存在的就是乐理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不到位,甚至有些学校、老师几乎不讲乐理知识,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几乎为零。乐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音乐鉴赏,需要有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音乐要素和语言,才能进行表达和分析。不论是歌唱还是欣赏都需要有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该重视乐理知识
摘 要:佛教建筑纹饰艺术受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和特定的地理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民俗特征。本文根据对佛教纹饰的历史、方法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佛教建筑纹饰艺术的色彩、线条、布局等形式的审美意蕴作一个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汉传佛教;藏式建筑;彩绘审美意蕴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最初没有图象的记载,逐渐发展成有丰富内容的佛教壁画、雕塑。其中很多图画或者表现佛教思想的雕
摘 要: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让足球走进校园对我国未来足球水平发展、初中生体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初中教学来看,足球进校园还面临着巨大的阻碍,要想真正地让足球进效果,相关部门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扶植。本文就足球进校园作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足球;中学;进校园  足球进校园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就中学校园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足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