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76181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笔者运用“感悟式”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尝试体验、协作探究,从而达到“情境始与亲”,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悟懂问题的目的。下面浅谈如下:
  一、模式要素
  1.创设情景,体验角色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情感受三种因素制约:环境影响、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其中认知因素在情绪、情感的产生中起关键作用。而教学游记、写景类的文章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会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读自悟,读悟互促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可见语文教学中“读”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读要分层次:(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2)理解地读,即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反复读。(3)品读欣赏,即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读,并辅以图像、配以音乐,激发学生情感,欣赏文字美。
  3.协作探究,交流感悟
  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疑惑、情感的激发点着重进行探究,不拘一格地实施教学是较为常用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自读自悟。常用的教学过程是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常用的教学语言是“你读懂了什么”——体现自读自悟;“请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课文”——阅读过程的展示,比阅读结论的得出更重要;“你觉得哪个词,哪句话好,为什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不是老师教懂,而是让学生“悟”懂;“大家互相讨论一下”——生生互动,信息互补,不仅让学生“学会”,而更注重帮助学生“会学”。
  4.以疑导思,解疑求悟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形成悬念,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师生间、生生间在协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达到由疑而始、解疑而终。课内疑,课内解;课堂疑,课外解;本堂课疑,下堂课解,达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5.和谐平等,师生共悟
  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友爱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形成了敢说敢问的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6.巧用课件,辅助教学
  教师应抓住时机,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适时、适量、适度。(2)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解决难点,变抽象为具体;解决重点,通过画面、音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3)课件设计应有良好的交互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4)课件的制作有助于让学生逐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方式,并逐步学会使用电脑、自主学习求索的方法。
  7.大语文观,前延后伸
  语文教学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的教学:(1)课前预习。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对课文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为自主学习做铺垫。(2)有许多资料学生难以查找,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资料,或为他们提供有关途径。(3)课后迁移。课堂教学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做迁移,扩大受益面。
  二、模式流程
  1.质疑激趣,进入角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拨动情感之弦,使学生在强烈的欲望中自觉地去学习,起到投石击浪的效果。巧妙设疑导入新课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创设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势,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2.情景再现,体验人情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再现情景,突破教学难点。精美的图片、动感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的再现使学生对所扮演的角色有了真切的感受。
  3.协作探究,词句悟情
  在教学时分三个步骤:(1)自读自悟。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反复读、自由读、重点读。(2)协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协作探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解地读。(3)重点品读。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对重点词句,教师给文字辅以图像,配以音乐,激发学生情感。
  4.整体感悟,欣赏激情
  在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情感的高潮,在这样高涨的情绪之下,让学生整体品读欣赏语言文字。学生一边朗读,—边展开丰富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正确地感知语言文字,特别对那些难于言传的词句更要通过朗读意会,体会作者情感。学生在品读欣赏中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深,情感得到了升华,与作者的情感也产生了共鸣。
  5.纵横深悟,迁移扩情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法的迁移与情感的迁移,由点到面的迁移,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由教给方法到自主学习的方法的迁移。
  运用“感悟式”教学模式,我注重强化下列四要素,即: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体验感悟。2.理清游踪,进入角色,入情一悟情一激情。3.反复朗读,读中疑,读中思,读中悟。4.自读自悟和协作探究相结合。该模式适用于游记,特别是写景这一类课文及中小学低年级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进行分析, 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 职业教育特色    笔者曾随广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团赴新加坡参观学习,对新加坡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进行考察,听取了多场专题报告。14天的学习和参观,不仅看到新加坡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更重要的是对其办学思想、教学运行、质量评价及教师提升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色大背景下,本文以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园林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从而得出课程的教学方向,同时对课程相关软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也做了进一步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3D MAX软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以及教学考评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推动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3D MAX软件 教
【摘要】中职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中一门特殊的课程。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阐述了中职英语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中职院校 中职英语教学     一、广西北部湾地区中职英语学情  广西北部湾地区中职院校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时的“哑巴英语”“应试英语”,不能流畅地进行交流。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的重要纽带,其经济
【摘要】通过分析电工电子技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并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改革 教学情境     引言:现状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激光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
一大早妈妈把我叫醒,领着睡眼惺忪的我,迎着清爽的晨风,来到了鸽子岛。  天空蓝蓝的,还有几朵云在散步。太阳还没有上班,周围静悄悄的,只能隐隐听见清晨散步的人们愉快交谈的声音。  大海唱起了歌。我踏着洁白的浪花,在沙滩上跳跃、玩耍。我所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一串小脚印。  “太阳!”妈妈拉了我一把,指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看见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它越来越亮,把海天都染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那里露出了太阳
【摘要】近年来实施的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校通过近年来的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实践。我们结合自身实际,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建立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和一套样本收集、处理、统计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所特有的监督、调控、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