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石塑艺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伟光(《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举办石雕创作营,今年是第四届了,这个活动是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展之后的又一亮点,其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增强艺术实践的能力,同时也为雕塑企业注入新的艺术活力。在创作营中同学们通过对石材的亲身体验,收获匪浅,感受肯定是很多的,所以,今天的座谈会将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话的机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吕俊腾(山东艺术学院学生):我的作品是《生化武器》。我是山东人,初次来到惠安这个地方,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风土人情,就生活方面来讲,我感到南北差异很大,北方人的生活是过得去就行,而南方人的日子过得很细腻l雕塑方面也是如此,北方雕塑没有南方的这么细致、精到。我们过来参观了博物馆,看到以往那些雕塑都雕得非常好,其中有一个清代木雕,是一个柱头,做的是吕禄画龙的形象,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了吧,细节的地方都已经损坏了,但是雕塑感觉很好,整体大形很有张力,线条也很强烈。而在北方这种类型的雕塑则很难看到。就我作品来说吧,石头的选择很重要,挑石料的时候不能有内伤,内伤如果多了,雕刻细节处理上就容易损坏;还有就是这里的石雕师傅技艺非常好,工具使用得太熟练了,即使用很大的电锯也能做到很精细,这的确很不容易。我们也操作过这种电锯,能熟练运用起来的确是很难的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花时间去练习才能掌握。对石雕作品最终的效果处理,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对于加工技术也不太熟悉,只是在通过参观考察不同的石雕企业过程中大概了解一点。不过我对我这件作品最终的整体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宋伟光:刚才这位同学说到来到南方后,感受到南北生活环境和生活细节所存在的差异,其实艺术本身就是要根植于生活环境和土壤之中。我们的当代艺术过于注重观念化、过于注重西方的思维观念而忽略了本土的民族文化土壤,你们年轻人应该探索到这个文化节点,来进行艺术创作。
  >>王燕蒙(西安美术学院学生):我的作品是《征途四象》,先介绍一下我的作品,原作是用橡胶材料表现的,材料是卡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之所以选这种材料,目的是把它用现代材料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次是延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其实轮胎它有征途的意思,而四象代表东南西北方向,它们材料和文化可以结合起来;还有就是轮胎这个东西很常见,用轮胎来造型可以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次比赛就是把原材料转化为石材,我觉得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挑战,也是在材料运用上一种新的尝试。之前我没有接触过石雕,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石材的把握对雕塑很重要。作为雕塑的载体,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最终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效果。
  >>王海洲(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刚才吕俊腾同学说到南北方文化的差异现象,我深有同感。我是山西太原人,在重庆读了五年书,所以说到我的感受比他深刻多了。我的作品是《可持续性记忆》,在惠安最大的感受就是和当地师傅们的交流,使我领悟到了中国传统雕塑造型中的一个特点——因势造型,我作品原作是木材与不锈钢结合的,比较抽象,有船的形状。来到这儿我选用了一个天然石,它本身形状比较像船,我就没有过多去细化它并保留了石头的本真,我认为这些天然石头的纹理是最美的。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中国的雕塑最美的精髓就是因势造型,但那时我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来到这里有一次和辜厂长聊天,他说石头这种材料有的时候做得越粗犷反而越有感觉,这倒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并很好地运用到了我的作品里。
  >>廖川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我是辽宁沈阳人,算起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来惠安了,第一次是跟王小蕙老师来这边学木雕。刚才王海洲提到因势造型,我的毕业创作原作足木雕,原来就是工厂里的一块废料,上面有很多刀痕,我是从刀痕上找到的灵感,把刀痕变成了绳子,后来就成了我的毕业作品《束缚》。之前做过木雕现在又接触石雕,我感觉在塑造技术上看木雕比石雕容易处理一些,石雕想要做得精细有一定的难度。
  >>娜仁满都拉(呼伦贝尔大学学生):我的作品是《父与子》这是我第一次来惠安,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天气特别热,在这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的艺术品特别地多,到处都是雕塑,怎么看也看不够,总之我就是爱上这个地方了
  >>吴文白(福建磊艺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代表我们企业福建磊艺石业有限公司来讲几句话,首先要感谢诸位专家老师及我们本地的企业家和雕塑家,在这炎热的天气不辞辛劳来到企业评审我们这次石雕营创作的作品,同时也祝贺我们这次参加石雕创作营的15位学员作品顺利完成。希望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营活动,能够再次提升我们对石材雕刻的认识。石材雕塑我们起步晚一些,我们磊艺跟艺术院校专家的结合才刚刚起步,跟艺术院校艺术家共事也是得到《雕塑》杂志社的支持,通过举办这个活动我们从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有袁宏老师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从他们对石材艺术的创作形式,我们吸收一些精华,这正是我们企业办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后路还很长,我们石雕企业坚信依靠我们与艺术家和院校的鼎立配合,我们能提高我们石材雕刻艺术的含金量,还有技术的水平提高,通过我们活动的影响,吸收石材艺术研究创作的人才到我们企业当中来,给我们企业做一些艺术性的指导。这个方向是我们董事长一直推行的策略,相信我们跟艺术家及艺术院校的结合,提高商品价值,做大我们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起到一个很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可能大家的感受也不少,如有照顾不周,我代表企业对大家表示歉意,希望大家对我们磊艺企业多多指导,以后我们还会有很多机会配合。我还有一个想法,以后我们再举办石雕创作营的话,建议以后高校作品多创作一些适合石雕的作品,石材雕刻有它自然的美,拥有独特性和耐久性,体现出的艺术感与其它的雕塑材质不一样。
  >>金大朝(北京服装学院学生):我的作品是《渡——氐人》,类似人的一个作品,渡是我这一系列作品的总称,作品共五件,是从古代传统神话《山海经》里提取的传统元素来进行创作。我个人比较喜欢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文化需要传承,需要有继承也需要有发展。我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内敛,可能注重工艺一点,喜欢比较单纯流动的线条美,喜欢在视觉上给人以干净利索的审美感。通过近期的创作,我有几个很深的感受,我们大学生接触到西方化的东西比较多,对生活的接触和感触很少。以前我打过汉白玉石雕,但仅有一次经历而已,也正是因为有过这一次经历,使我对磊艺的感触更亲切,这15天通过亲身体验,我感觉要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就要去了解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不能光在形式和思想上空想,要亲力亲为,近距离地去感受艺术、感受生活。闲暇时和厂长聊过,现在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少学石雕,因为吃不了苦,可能以后从事石雕这个行业的人会越来越少。所以要做艺术并继承发扬传统艺术,是需要热爱艺术有所付出的。我这件作品想传达一种“静”,人面部采用佛的形象,石雕形式采取传统雕刻手法,在与传统形式结合上多下功夫。我年龄还太小,对于传统的文化认识很浅,虽然没有真正接触到艺术实质但是我会一直真诚地寻找它的。在这里想问张永见老师一个问题,我来福建之后,参观了雕刻节的作品,也见到了您的一些作品,给我感触很深,我想问张老师,您在创作过程中对石头有什么不一样的情感吗,您是怎么理解这个石头的?   >>张永见(山东艺术家):我的体会是从两方面出发,一种是主题、一种是概念。以此再去寻找材料;相反,通过对这个材料的感动来唤起你的文化经验及人生经验,然后再来进行创作。我一般是采用后一种,不先设定一个什么主题。比如我接到这个比赛之后我会去到有石头的现场转转看看,目的是发现材料。我对这种没有特别的固定经验,乃是因具体情况而定,这样的思路对作者的要求比较高,除此之外你要下功夫多读书多思考,说不准哪天就碰到一个状态的物质,能够唤起你的创作愿望,将你的意图与此材料达成一种契合。其实你刚才说得很好,打打石头历练一下也是对改善你们的思想意志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宋伟光:刚才那位同学强调雕刻工艺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传统雕塑分两种状态,一种是强调功效性的艺术形式,另一种就是工艺化雕刻,造型运用方面要符合所处的环境,如岩壁雕塑和石窟群等形式就不一样,总而言之它是中国古代传统雕塑的风格。我们现在比较忽略的就是对这种艺术风格的研究与传承。
  >>刘毅(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老师):我们的大学生要提高动手能力,毕业以后不仅是用泥能把雕塑做好,还要落实到石头上,落实到材料上。做到打石头要像石匠一样,打木雕要像木匠一样。所以说要具备动手能力是很必要的。刚才有个同学提到艺术与石材如何结合的问题,这就要提到一个“天器石为”的创作理念,这种创作思想体现在霍去病墓石雕风格上,很具代表性。所以我们对中国的雕塑传承问题,学术上的探讨,引领着我们雕塑的发展方向,这次参加雕塑大赛,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思想和认识上具有启发性。就雕刻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对我们艺术家来讲是有相当大的启发的,必须具备这种“工匠”精神,才能做出好作品。
  >>宋伟光:刘毅老师反复提到如何把“工匠”提升为“巨匠”,都是一个“匠”字,发展方向却是不同的。其实就一句话,在座的同学们都对技术入门了,但对艺术的认识还不一定到位,关键是你要思考自己要做什么。世界可不可以没有艺术?答案是可以,但是如果失去了艺术,生命感觉就会非常单调;然而一旦拥有了艺术,那艺术的存在体现又是什么?所以迫使我们思考文化艺术的本源问题,艺术起源于三种,巫术、游戏、劳动,只有这三种来源吗?你的艺术来源干什么?这是艺术家要思考的问题。
  >>朱尚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当了几年老师的缘故,我喜欢站在同学角度看问题。作为老帅,教学中素质教育很重要,实际问题就是你救的学生他的塑造能力如何、他对石材的驾驭能力怎么样,这是要花很多功夫训练的。在座的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石雕,当代艺术家尤其是国外的艺术家,他们要自己去雕刻石头的,很多国外艺术家池们已经做得很成熟了。这次机会对于你们要成为扎实的起点,贵在坚持。雕塑专业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在打造这个平台,与企业联姻歼展石雕营创作活动,活动应该说举办得很成功,接下来企业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从专业院校里面发掘人才,企业的竞争关键是在于对人才的拥有。我建议作为企业单位可以做一个企业性的规划,石雕之都在惠安,同学们应该把心态放平,如果对石头有兴趣,就勇敢与惠安石雕结合。雕塑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造型、一个是材料。雕塑的本质问题不是视觉问题而是触觉,造型的触觉只是一方面,而本质的触觉就是材质。这是一个很广阔的体会,作为雌塑来讲我个人的意见,首先还是造型问题,最早打开这个材料语言融入雕塑语言造型思路的是布朗库西,他最早对形态材料的语言,形态和材料的运用做出了研究。学生们在上学期问应该研究美术史、研究大师的作品,亨利·摩尔有一句经典话语是“我不做石头的女人,我做女人的石头”,他首先强调材质才提到形式。野口勇是美国国籍,日本人把他供为石雕的上帝,我看到他的作品,实在有很大的震撼,他已经把石头“玩”到家了,简直就是在点石成金。一件作品雕到什么程度,他完全不去想,抛光、切割,就连石头打的眼以及把石头分开在哪个地方,分开后打几个眼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材料的全部都被他当成了语言而不是为了开料而开料,这是非常到位的对材料进行的研究。他在对工具的研究方面也很深入,比方说打眼,他打五个决不能打六个,我觉得这个才是对材料对工具最本质的最深刻的体会。目前国内雕塑出现一些现象,在盲目变换雕塑材料,比如拿一个石头雕一个女人体做得很肉感,但同样泡沫也可以做得很肉感,我拿木头来做,打一钱包,或你用石材打一钱包,这种艺术创造表现得太肤浅了,粗浅在于这是一种拷贝形式。我认为国内材料的研究一定要研究艺术语言新的形式,而不是拿它拷贝东西,我想这是我们中国雕塑学术界尤其应该注意的。刚才举的几个例子,说明对材料的研究是要严谨的,我们国内出现的问题是拿材料拷贝东西,把东西放大,这个不是唯一的制作办法。这个话题比较学术,是纯粹的在研究艺术的本身。
  >>宋伟光:朱老师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野口勇提取了石材开缝所形成的裂纹作为一种表现语言,而我们现在只是在利用石头作为一个载体而做成某个物件,这种观念是现代主义之前的观念,现代主义之前材料的性质是被掩藏在你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下的。直到19世纪到20世纪之后材料才开始陆续作为本体语言出现,材料作为本身的气质显示了,当代艺术跟当代之前在艺术表现形式的分野就在于:在当代材料本体语言是显性的,而在古代材料语言则是隐形的。
  >>刘国柱(上海艺术家):简短说一下跟石头打交道以后我对材料的理解,可能也涉及到其他材料。我觉得材料不一定参与到创作当中以及创作思想本身,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媒介。我个人如何感受材料呢?我去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就是客观的物理特性,石头的物理特性让我们感觉它坚硬,重力和结构力,然后根据这些物理特性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的内心感觉石头沉重拙朴的质感并产生一种亲和力,可以去寻找这种心理对应,这种心灵感应其实普遍存在于我们雕塑家中间;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材料,当物理特性跟内心形成某种对应关系之后,我再通过人为的活动,与材料之间产生交流,从材料本身又能得到某些回馈。石头本身是很坚硬的,然而面对人类欲望的摧残却又显得非常的脆弱。我们的欲望看上去是无形的东西,其实比石头要坚硬很多,所以我会把这种隐藏在作品后面的精神话语融入到材料里面去,让石头来说话,此时便能够更近更准地去发现材料的真实存在。举个例子,我在路边看见很多废弃的石头,里面有很多钻痕,那些钻痕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类施加给它的改变,为什么会给人造成一种心痛的感觉?其实源于废弃的石头本身,我没有附加它任何内容,它自己就在讲述它的遭遇,从人类在它身上表述的钻痕,听到它在论述它的遭遇,并不需要敷衍任何形状,也无需按照我们的愿望去雕刻什么。假如我使用这块材料那我要把我想做的东西跟把它想说的结合起来,这就进入到我对材料的设计和认识当中了。说到石头沉重古朴,其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成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这种性质吸引我们去探索分析石头更深层的精神语言,如果你不去进行分析就会流于各种外在感觉。所以要了解材料和探索材料里面隐藏的可交流的共性,把这个东西把握住了才能成为我们共同的交流方向,同时也是支撑石雕创作思想精神的基础。   >>宋伟光:刘老师对材料很有见地,他个人特点是很严肃又不缺乏浪漫,严谨又不缺乏自由。对一个事物他能运用一种哲学观点来看待,对事物的探索层层剖析下去。对于材料的情感,如果你跟他零距离接触你会被他感动的。他刚才只谈到了一点,还没有深入谈下去,之后你们有机会可以请教他,请教关于材料的思维、材料的交流、材料的性质等问题。材料的性质不是人定义的,是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和人的主观意识的碰撞,产生了对材料的认识。所谓的石头雄健,钢铁刚强,这些观念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跳出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可能会对材料产生不同理解和认识。
  >>陈光(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学生):我叫陈光,我的作品名字也叫《晨光》,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是让我对材料有了更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我们与石雕企业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过程,我的作品表现一个人体,将人体压缩成一个方形,以生命作为主题旨在表达生命的绽放。刚刚听了很多老师的发言,体会挺深的,我在学校学习的都是西方雕塑的形式,他们讲的是结构、体积、空间,来这儿之后跟雕刻师傅第一次见面,师傅就说你们都种东西过来后很难做出来,我对中国雕塑的理解就是平和大,他也就是轮廓形象,做一个影像,所以我的作品跟原作不太一致,原作很写实的,但这件石材作品更能体现出一种生命初始感觉,表达出更深层的一种意象。
  >>宋伟光:我看过你的作品,从整体看是一个方块,但从方块中慢慢具体化,好像是人在一个禁锢体里慢慢的绽放,还是不错的。
  >>孔武战(当地艺术家):我24年前就来到惠安,很爱这片土壤。在这二十年里我逐渐摸索,跟着民间艺人互相探讨,向他们学习,我逐渐对石头产生了一种情感,我想你们刚来也是心情激动,跟我当初一样对石头是陌生的,因为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石头只是材料的一种,除了泥塑综合材料之外,我对石材更有感情,惠安这里民间雕刻有很多,你们来的时间太短,民间雕塑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虽然在传达材料语言方面可能不会让我们感觉到很触动,但是在使用工艺和材料方面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多看、多接触、多做,动手不辍。有的人刚起步,但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们都会做出很优秀的作品,我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因着我对石雕的执着和热爱,我在不停地去琢磨它,不停地在石头中呈现自我。希望你们用很健康很良好的心态对待石头,对石头有情感了,艺术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了。
  >>任伟光(沈阳大学学生):我的作品是《芯海》,我比较喜欢体现传统东西,我觉得我们80后不缺乏现代感,我们缺少的是传统,需要有人继承与发展。有些人做现代雕塑,有些人就选择做传统雕塑。这次来到磊艺最大的收获就是坚定了我以后在佛像雕塑创作方面的发展,我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徐晓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我来自山东,我的作品是一个达摩坐像,达摩的作品比较多见,大部分都是罗汉武士那种形象,达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武僧形象,但是我所创作的这个达摩主要是一位慈悲安详帮人解惑答疑的智人形象,他更大的贡献是传道而不是降妖除魔。因为达摩的形象很常见,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而达摩是出身帝王之家,很有气质且容貌俊美,在创作时我就是想表现出达摩面貌中的那种单纯的状态。我很同意刚才大家谈到的,因势造型是我比较推崇的一点,因为大自然中不论是石材还是木材,很多材料本身就具备自然天成之美,本来就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稍微雕琢一下就成为浑然天成的上乘之作了。
  >>袁宏(《雕塑》杂志社):王总你好,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在鼎立举办了两届,通过这个活动也有两个学生留在了鼎立,而且大家合作也很默契,就石雕创作营和企业的这种结合请您谈谈有什么样的体会和看法?
  >>王向荣(鼎立董事长):我们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效果很好。有三点收获,一点是我们企业的雕刻工人通过这次活动,可能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学到很多东西,看到学生来做作品对他们也有些影响,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另一点是学生到这里来做石雕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能够真正了解这种石头材料,最主要的是来到这里可以动手,当然也是我们对学生的一种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材料、运用材料,通过创作石雕作品使石材发生转换,能够发掘更多更新的石材语言。第三点我们作为企业,原来都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吸引新的雕塑人才过来,能够激励我们的企业发展从制造迈向创造,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活动的目的。希望更多的雕塑毕业生愿意来到惠安创业发展。
  >>王小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师):感谢这么多年来惠安县政府、雕塑专业委员会、惠安雕刻研究会、企业为艺术家和学生搭建了这个平台。惠安是石、木雕刻之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也看到了它的潜力。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够积极参与到石雕艺术这个行业里面来,作为艺术家就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学习艺术当然是要当一个艺术家,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道路是非常漫长的。首先你应该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很踏实很具体的做一项工作,从雕塑这方面你要了解材料、掌握材料、驾驭材料,石雕也好木雕也好,它们都是很硬的东西,需要我们有毅力和智慧来驾驭和创作它们。当地的政府,企业对我们学生敞开大门,而且非常的热情,我在这里带学生有好几年了,我没有特别要求学生一定要来这里工作,但是你们以后肯定是要回到这里来的,从创作上也好,工作上也好,这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雕刻就业环境。这次创作营的活动时间虽然很短,主要依靠工人师傅帮助你们完成,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这个过程你们对石头了解了,来这要尽可能地动手了,将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多参加创作营活动的机会,而在国外的创作营他们可都是亲自动手没有助手的,所以你们通过这个活动积累经验,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活动的。这是真正的实践及艺术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把自己创作范围扩大。
  >>宋伟光:王老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艺术家,她总是创作在第一线,在实践中亲身感受艺术的生命力,这也给同学们指明一个学习钻研的大方向吧,多动手尽可能地动手,艺术家最基本的起步就是勤于动手,将自己先变成一个手艺家,从手艺家的基础提升艺术修养才能逐渐成为艺术家,要不就变成了只动口不动手的空头哲学家了。   >>侯铮(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我的作品是《平衡》,就是想表现城市文明与自然山川的和谐相处,我的作品中间的镂空很多,打成石雕的难度非常大,创作过程中师傅对我帮助很多,通过师傅的经验告诉我哪个地方可以镂空,哪些地方要保留。以前在学校做泥塑,没有接触过材料,所以来到这里对一切都挺新鲜的,我挺佩服那些师傅的,很喜欢跟他们聊天,我在想这里的师傅为什么打得好是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做这个,技巧都是经验积累起来的,我想我5年里真正做雕塑的时间有多少哪!
  >>谢勇斌(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大家好,我的作品是《无题》,很高兴来参加这次创作营,这对我们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石头的特性、表现手法和各种制作流程,让我们的创作不再局限在泥塑方面,能熟练地驾驭材料,从我的作品来看我抓住了石材的特性即粗糙与光滑的对比,简洁明了地阐述观点。我感谢磊艺师傅们的帮助,他们熟练的技艺让我很佩服。
  >>宋伟光:当代是一个艺术多元并存的时代,艺术走向离不开环境,信息,离不开交流,封闭的时代信息是比较单一的,因此造成了区域性的差别,形成各自不同的趋向。印度、希腊、两河流域的艺术都不一样,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交流的,比如古希腊艺术是向古埃及学习的,希腊人发现有两个东西是他们没有的,第一是它的雕塑,第二是它的写作,所以就跟埃及学会了雕塑,和用文字记录历史,所以这也是交流的。而现在的走向是融合的走向。多元化的走向,是没法控制的走向,而不是一个政权,个人意志可以驾驭得了控制得了的走向,但是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与世界交流接轨的国家,所以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的方向应是;中国立场,世界眼光。
  >>刘国文(当地艺术家):我们应该讨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问题,毕竟我们在这里已经这么多年了,因为平常石雕做得比较多,经验也多,包括环境,材料特性,包括它的可行性,可能性。有时需要考虑到材料本身内在属性,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需要雕塑语言表达。有人认为石头什么都能做。我认为这不一定,因为要考虑到环境、结构、年代变迁之后会产生的结果。我们现在的石雕创作已经出现小问题了,这可能就是同学们在创作时碰到的问题。我谈几点平时做石雕的经验吧!我们在做大石雕前首先要考虑它的可行性、统筹问题,包括从基础结构上,从步骤上,怎么样去安排,我们应该考虑其他链接上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再有一点,惠安的学徒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以前是以师傅为主,跟师傅学基本功要3年,3年后靠自己的悟性去领会,这也包括动手能力的提高。我想各位同学在雕刻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考虑到石头的特性,再有基本工具的用法要掌握好,这是你们驾驭石头最根本的基础,包括石头肌理的表达,从粗面到光面有很多东西要表达的,形体的过度面结构之间的处理关系都要考虑进去,这些创作因素都要结合到作品当中去。
  >>宋伟光:这个经验很可贵,要想成就一个人物,必须是形而上和形而下都要通,形而下的东西要摸得非常得透,你才能提到形而上。
  >>磊艺石业制作车间代表;各位老师好,我是现场的管理,通过第四届高校毕业生创作活动,我看到每位毕业生都投入非常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助手也都非常热情地配合各位同学的创作,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解决了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石雕,对石材也不是非常的了解,让我们共同探讨,互相学习。
  >>宋伟光: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助手师傅们,你们是幕后英雄。我最后简单地说几句,我们这个时代是用理沦来做雕塑的时代,这是个大倾向,但是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们要关注理论,但不要被理论羁绊,要去哲学化,但是要有思考要有认识,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否定,勇于创新,令天就到此,谢谢大家的参与,再次感谢磊艺石业!
其他文献
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  Ye Yushan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History Theme  by Wenwen     2006年11月25日,初冬时节,银杏满院,一群白鹭正好飘逸地飞过面前,本刊记者走进了叶毓山的工作室,对这位执著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著名雕塑家进行了一次访谈。    从1962年创作《万水千
一、变革与创新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它不但改变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态度,引发了对城市安全、社会交往等一系列价值和伦理的反思;还因其与世界格局巨变、主要国家内部治理转型交织在一起,深刻影响了全球化的进程和方向,突显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个剧烈转型的互联世界,深陷危机中的所有人或实体(包括个人、组织机构、政府、区域、国家等)该如何利用如今随处可得的连接
前言  天有两极,时有白昼,文化也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中,雕刻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石刻艺术因其材质坚硬耐受风雨,在历史中能够较大机会存留,因此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经典与瑰宝。石雕技艺百代相传,呈现中国文化创造之神韵且历久弥新。  中国在一系列大型雕塑的制作和雕凿中呈现了富有脉络性的独特艺术的线索和历史。在石雕的风格演变中,工艺与风格随着年代与地域性的差异形成了多元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重要雕塑家。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对现代主义美学的核心课题——造形与材质,作L出崭新响应的典型代表,即使是一件座落于罗马尼亚偏远小镇的铁住作品,也被认为是现代雕塑极致表现的杰作之一。  像吉拉姆阿波里奈尔(Guillaurae Aponinaire)、毕加索、马蒂斯。杜象、胡里欧贡萨雷斯(Julio
内容摘要:由于西方雕塑的参与,使进入现当代的中国雕塑,目前呈现出偏离甚至混乱的传统雕塑价值观的局面。原本优秀的传统中国雕塑在本土却被排斥于主流之外,使得传统中国雕塑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当代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是效仿、妥协于西方雕塑艺术的过程。不断地西化的手法给造型艺术实践和民族精神带来冲击性的影响,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文拟从意象精神的角度,分析汉阳陵陶俑艺术的内容、风格及蕴含的意象美学特征等,探
记者四味(以下简称“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基本情况。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千涛(以下简称“葛”):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于4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历时5天。共有20家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哥伦比亚、波多黎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艺术机构,以及60家国内机构参展。近万件艺术品在8000m2的展厅内集中展现。共接待各界观众3万多人次。  记
[摘 要]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从古至今,许多人都为女性解放而做出努力,可人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却逐渐走向误区,盲目的追求男女的绝对平等。当代女性必须首先培养一个健全的自我意识,方可争取彻底的解放。  [关键词]《氓》;女性解放;理性;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4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6-0127-03  200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70-0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笔者认为,短也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并不排斥某些重要事件的报道、深度报道需要有较长的篇幅,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和报纸一样,应以短新闻为主,让短消息唱响新闻的主旋律。  1947年6月新华社总社语言广播部提出:“一条新闻每条在200字左右,专稿在1000字左右。”理由是:
Hu Xuefu’s sculpture art which aims to express the life styles of minorities points two elements, the disappearing naturo phram and existing emotions of minorities. His works shape the existence, losi
张:2010年年初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有很多明显的反弹迹象,如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的交易额有了较大增幅,国内的艺术市场也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您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开始进入了触底反弹的阶段?  赵:国外的艺术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最近的拍卖创出了一些高价,价格也出现了所谓的回暖现象。我们分析,创出高价的艺术仍然是印象派的艺术作品,贾科梅蒂的一件雕塑也拍出了高价。大家对19世纪末印象派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