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世界寻找你,无法安睡;历尽艰难,踏遍千山万水;快回来吧,我的宝贝;别让妈妈的天空一片黑……这是“宝贝回家寻子网”主题歌《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
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建人张宝艳、秦艳友被评委会推选为候选人。2009年12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与国务院法制办举办的“2009年十大法治人物”评选中,张宝艳又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那次可怕的经历让她关注被拐儿童
张宝艳,今年49岁,她与丈夫秦艳友都是吉林省通化市人。1992年初,张宝艳偶然看到一篇报道《超越谋杀的罪恶》,才知道人贩子的可怕。从那以后,她天天嘱咐自己的儿子,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她想,要是自己的孩子哪一天被拐失踪了,可能这天就塌了。可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突然有一天,她刚刚5岁的儿子真的丢了。
一天,张宝艳的母亲领着外孙子逛商场,稍不留心两个人就走散了,张宝艳的母亲找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孩子。母亲急匆匆跑到单位告诉她说孩子丢了,张宝艳当时就吓蒙了。全家人疯了一样四处寻找,那一刻,她感到天都塌了下来。就在张宝艳几乎绝望的时候,家里传来了好消息,儿子找到了。原来,张宝艳的儿子跟姥姥失散后,自己凭着记忆,用了3个小时独自走回了家。虽然只是虚惊一场,可张宝艳却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在这几个小时里,她深刻体验到了失去孩子的那种痛苦和绝望。
那次可怕的经历之后,张宝艳开始关注儿童走失、被拐的信息。起初,她主要是与寻子的家长取得联系,然后帮助张贴寻人启事,或者到派出所报警。
在吉林省通化市,张宝艳发现市里有时出现很多行乞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是儿童,不久,又会突然间都不见了,张宝艳怀疑这些孩子是被人操纵的。2002年,张宝艳辞去银行工作,到一家典当行当经理。她抽时间和丈夫秦艳友创作剧本《路有多长》,写被拐儿童经历和遗失孩子家庭不幸的故事,剧本的主人公就是一个通过网络寻子的家长。
张宝艳抱着一种理想化的期待,希望通过这个剧本故事,把拐卖孩子的罪恶揭露出来。随着剧本创作的进行,张宝艳和秦艳友对拐卖人口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拐卖人口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里,整个拐卖过程已形成一条龙,拐的、运的、卖的各负其责,卖孩子还有批发的。在这样的交易中,一个孩子的交易价格高达5万元,低的也可以卖到1万元。张宝艳说:“我们两人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这个剧本。我们写它,不是为了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而是希望促进大家对拐卖儿童的重视。现在很多家长,一提到拐卖儿童都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儿。”剧本创作完成后,张宝艳和秦艳友突然又产生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建立一个网站,让剧本中的情景变成现实。
2006年8月,网站的创建工作正式开始。在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中心工作的秦艳友负责技术,张宝艳负责内容管理。在秦艳友同事和学生的帮助下,2007年4月30日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名称叫“太阳城寻子联盟”,主要栏目是“宝贝寻家”和“家寻宝贝”。后来,网站又改名为“宝贝回家寻子网”。
张宝艳说:“我在网上、报纸上到处找信息,看谁家丢孩子了,就打电话,人家不信,都以为我是骗子呢。”后来,张宝艳发现流浪乞讨的孩子还有很多,也可能是被拐卖的。于是,她又在街头寻找,小心翼翼地打探,拍照,把资料上传到网站上。
南方有一个家长丢失了孩子,张宝艳通过报纸知道了这件事,就主动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的负责人,愿意免费帮他寻找孩子。这个家长非常不理解,他说哪有这种好事,你们免费,你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想来骗钱啊?
张宝艳当时也很生气,过后一想,这个事情可能家长确实不了解,也不能全怪家长。接着又打电话,跟人家好好说,表示自己确实是帮着人们找孩子,而且一分钱不收。张宝艳说:“你上我们的网站看一下,希望你能把孩子的资料在网络上传过来,我们帮助你找。”3个小时以后,这个家长打来电话了,说对不起啊,我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好心人,能免费帮我们找孩子。他很高兴地把资料传了过来。逐渐地,各地一些寻子的家长,主动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被拐儿童的信息也发布到网上。
志愿者爱心如潮一次次寻子成功
2007年6月24日,“宝贝回家寻子网”上线不到两个月,就有了第一个成功案例。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的“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郭俊,在呼和浩特一个公园发现一老一小在乞讨,老人说男孩是他的孙子,但神情显得慌张。警方接到郭俊反映后查明,男孩是甘肃民勤县人,十几天前被乞丐拐骗出来乞讨。随后内蒙古警方将被拐男孩送回甘肃。
“宝贝回家寻子网”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到全国几十个分群,让所有的志愿者兴奋不已。于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开始有了统一的活动,广州、深圳、武汉、海口、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先后走上街头,向市民进行宣传。传单上印着这样的内容:“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在路上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请伸出您的援助之手。然后记下他们经常活动的场所,拍下照片,尽快告诉我们——宝贝回家志愿者群,一个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志愿者团体。”通过张宝艳和秦艳友不断地宣传,“宝贝回家寻子网”越来越为全国各地的人所熟知。
最让宝贝回家志愿者们津津乐道的是“小云飞事件”。2007年6月30日晚6点,一个温州女孩儿向“宝贝回家寻子网”发送信息,其5岁堂弟于两天前走失,她希望志愿者们能帮助提供线索。发现信息的张宝艳立刻把它发到网站的首页上,并于当晚7时许,把该信息发到全国70个志愿者群,呼吁志愿者们尽可能把该信息在各大网站上转载。温州志愿者看到后,立刻在当地各网站和论坛上转贴。晚9时,一个网友打电话给云飞家人,说杨府山救助站有个孩子与云飞的情况相似,云飞的家人立刻赶到杨府山救助站,果然见到了已经睡着了的小云飞。只用了3个小时,这个孩子就被找到了,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提到这件事,张宝艳依然很兴奋,她说,如果全国收留孩子的救助站、福利院都把信息发到网上来,我相信会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家。
自从“宝贝回家寻子网”建立以来,最让张宝艳难忘的当数帮助谢仙宾找到失散20年的父母一事。2007年6月,一则《一个5岁被拐的男孩——谢仙宾求助寻找亲人》的帖子,登载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谢仙宾说自己25岁,他不找到家人誓死不办身份证,因此在北京打工期间经常受到歧视。他5岁那年被人从离家不远的地方抢走,几经周转被人贩子卖到河南。十几岁时,他凭着幼儿时的记忆开始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流浪之路。
根据他的模糊记忆,通过对每一个地区的风俗、语言、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过全国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最后汉中、宝鸡的志愿者将谢仙宾的家乡定格于陕西安康。
2007年8月23日,“宝贝回家寻子网”在百度安康吧发帖, 并向陕西安康的几大网络论坛发帖求助。由此引发的网友“安康老汉”的一则失踪孩子的线索,终于帮助谢仙宾找到了失散20年的家。2007年12月1日,谢仙宾踏上了驶往安康的列车。
在志愿者群体里,最传奇的是广东的“仔仔”。“仔仔”当过兵,练过武。2007年8月份,他在网上搜到一条被拐儿童的线索后,孤身前往漳州,协助当地警方解救出孩子。张宝艳说,目前志愿者里面年轻人比较多,很多是年轻的父母,他们能够换位思考,有爱心。
至今,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最快速度寻亲纪录是:一小时找到被拐卖儿童的家人。这个纪录由松原“小梅”和“苏州一刀”共同参与创造。那个被拐走的孩子叫李辰,年龄5岁。2008年11月4日早晨,李辰的父母在长沙摆摊做生意时,李辰在家里被人从床上抱走。人贩子带着孩子来到一家小旅馆,老板娘看到两个男人带着一个昏睡的孩子,立即对他们产生怀疑。这两个大人拿不出身份证,便出屋去打电话。老板娘见机把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藏起来,并迅速报警。两个男人返回屋后,发现孩子不见了,便悄悄离去。待民警赶来后,把孩子送到长沙市福利院,又把孩子的照片信息发布到网络上。
11月9日凌晨,“小梅”和“苏州一刀”排查手头的失踪儿童照片,发现其中两个失踪小孩的照片几乎一样。就这样,一个小时之后,李辰就被家长确认了。
不为名利 只想让孩子大人早团圆
张宝艳说:“很多志愿者曾经找过救助站、福利院这些单位,希望把他们掌握的孩子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去,等待家长的认领,但均被以侵权的名义而拒绝了。”有些福利院建网站了,但里面并没有孩子的信息。
现在,仍有很多孩子家长正通过他们建立的网站寻找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眼里,“宝贝回家寻子网”就是他们找到孩子的希望。
2008年1月18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在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曾帮助他们建设网站的同事和学生成了第一批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遍布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就连美国、新加坡等地也有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成员。
为了便于沟通,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决定用QQ来互通信息。最开始,张宝艳和秦艳友夫妻俩共用一个QQ号,网名叫“阳光天使”。通常,她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会上线,维护网站内容和管理全国70多个志愿者群,搜集求助信息。
除了按照地域划分的QQ群以外,他们还专门建立一些工作群,比如有管理群、寻亲群、发帖群、信息对比群、家长工作群和心理咨询群。张宝艳对此有更多感触:“现在救助站里有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小或其他原因,他们说不清家在哪里。救助站没有把这些孩子的信息公开,只是等丢孩子的家人上门寻找。结果,孩子一天天在福利院里长大,找不到家。”
现在,该网站为宝贝回家建立了一条热线,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可以通过这个热线打到张宝艳的手机上,而不需要支付长途通话费。“宝贝回家寻子网”逐渐成了全国信息最全的免费寻子网站。两年多来,张宝艳每天有10多个小时投入到网站维护上,每年花费几万元的网站维护费和电话费,所有经济收入只依靠当教师的丈夫,而且他们自己还要抚养读大学的孩子。这些年来,网站也历经坎坷,曾不止一次被攻击而导致瘫痪,也曾有舆论甚至孩子家长质疑他们另有所图。但张宝艳总是无怨无悔,她说:“自己不过是付出了时间和金钱,比起倾家荡产找孩子的父母真不算什么。”
从创办公益网站,申办“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到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个志愿者,“宝贝回家寻子网”在两年多时间里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公益寻子网站,到目前共有75个孩子通过网站志愿者的帮助,得以和家人团聚。 2009年7月27日,张宝艳在北京参加座谈时,听到公安部打拐干部称:“领导说了,这次打拐成功与否,要看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登记的孩子找到多少。”在公安部的重视下,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寻子信息已经实现和警方共享。
现在的张宝艳,已经成为了一名全职志愿者。为了网站今后的发展,她满怀信心地说:“我希望将来成立一个救助被拐儿童的基金会,并且想做一个达到全国规模的基金会,做大了,就成立一个收养被拐儿童的机构。能够给那些失踪儿童和寻子家长提供帮助,我无怨无悔。”
(责编 隋 元)
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建人张宝艳、秦艳友被评委会推选为候选人。2009年12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与国务院法制办举办的“2009年十大法治人物”评选中,张宝艳又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那次可怕的经历让她关注被拐儿童
张宝艳,今年49岁,她与丈夫秦艳友都是吉林省通化市人。1992年初,张宝艳偶然看到一篇报道《超越谋杀的罪恶》,才知道人贩子的可怕。从那以后,她天天嘱咐自己的儿子,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她想,要是自己的孩子哪一天被拐失踪了,可能这天就塌了。可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突然有一天,她刚刚5岁的儿子真的丢了。
一天,张宝艳的母亲领着外孙子逛商场,稍不留心两个人就走散了,张宝艳的母亲找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孩子。母亲急匆匆跑到单位告诉她说孩子丢了,张宝艳当时就吓蒙了。全家人疯了一样四处寻找,那一刻,她感到天都塌了下来。就在张宝艳几乎绝望的时候,家里传来了好消息,儿子找到了。原来,张宝艳的儿子跟姥姥失散后,自己凭着记忆,用了3个小时独自走回了家。虽然只是虚惊一场,可张宝艳却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在这几个小时里,她深刻体验到了失去孩子的那种痛苦和绝望。
那次可怕的经历之后,张宝艳开始关注儿童走失、被拐的信息。起初,她主要是与寻子的家长取得联系,然后帮助张贴寻人启事,或者到派出所报警。
在吉林省通化市,张宝艳发现市里有时出现很多行乞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是儿童,不久,又会突然间都不见了,张宝艳怀疑这些孩子是被人操纵的。2002年,张宝艳辞去银行工作,到一家典当行当经理。她抽时间和丈夫秦艳友创作剧本《路有多长》,写被拐儿童经历和遗失孩子家庭不幸的故事,剧本的主人公就是一个通过网络寻子的家长。
张宝艳抱着一种理想化的期待,希望通过这个剧本故事,把拐卖孩子的罪恶揭露出来。随着剧本创作的进行,张宝艳和秦艳友对拐卖人口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拐卖人口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里,整个拐卖过程已形成一条龙,拐的、运的、卖的各负其责,卖孩子还有批发的。在这样的交易中,一个孩子的交易价格高达5万元,低的也可以卖到1万元。张宝艳说:“我们两人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这个剧本。我们写它,不是为了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而是希望促进大家对拐卖儿童的重视。现在很多家长,一提到拐卖儿童都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儿。”剧本创作完成后,张宝艳和秦艳友突然又产生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建立一个网站,让剧本中的情景变成现实。
2006年8月,网站的创建工作正式开始。在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中心工作的秦艳友负责技术,张宝艳负责内容管理。在秦艳友同事和学生的帮助下,2007年4月30日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名称叫“太阳城寻子联盟”,主要栏目是“宝贝寻家”和“家寻宝贝”。后来,网站又改名为“宝贝回家寻子网”。
张宝艳说:“我在网上、报纸上到处找信息,看谁家丢孩子了,就打电话,人家不信,都以为我是骗子呢。”后来,张宝艳发现流浪乞讨的孩子还有很多,也可能是被拐卖的。于是,她又在街头寻找,小心翼翼地打探,拍照,把资料上传到网站上。
南方有一个家长丢失了孩子,张宝艳通过报纸知道了这件事,就主动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的负责人,愿意免费帮他寻找孩子。这个家长非常不理解,他说哪有这种好事,你们免费,你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想来骗钱啊?
张宝艳当时也很生气,过后一想,这个事情可能家长确实不了解,也不能全怪家长。接着又打电话,跟人家好好说,表示自己确实是帮着人们找孩子,而且一分钱不收。张宝艳说:“你上我们的网站看一下,希望你能把孩子的资料在网络上传过来,我们帮助你找。”3个小时以后,这个家长打来电话了,说对不起啊,我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好心人,能免费帮我们找孩子。他很高兴地把资料传了过来。逐渐地,各地一些寻子的家长,主动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被拐儿童的信息也发布到网上。
志愿者爱心如潮一次次寻子成功
2007年6月24日,“宝贝回家寻子网”上线不到两个月,就有了第一个成功案例。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的“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郭俊,在呼和浩特一个公园发现一老一小在乞讨,老人说男孩是他的孙子,但神情显得慌张。警方接到郭俊反映后查明,男孩是甘肃民勤县人,十几天前被乞丐拐骗出来乞讨。随后内蒙古警方将被拐男孩送回甘肃。
“宝贝回家寻子网”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到全国几十个分群,让所有的志愿者兴奋不已。于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开始有了统一的活动,广州、深圳、武汉、海口、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先后走上街头,向市民进行宣传。传单上印着这样的内容:“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在路上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请伸出您的援助之手。然后记下他们经常活动的场所,拍下照片,尽快告诉我们——宝贝回家志愿者群,一个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志愿者团体。”通过张宝艳和秦艳友不断地宣传,“宝贝回家寻子网”越来越为全国各地的人所熟知。
最让宝贝回家志愿者们津津乐道的是“小云飞事件”。2007年6月30日晚6点,一个温州女孩儿向“宝贝回家寻子网”发送信息,其5岁堂弟于两天前走失,她希望志愿者们能帮助提供线索。发现信息的张宝艳立刻把它发到网站的首页上,并于当晚7时许,把该信息发到全国70个志愿者群,呼吁志愿者们尽可能把该信息在各大网站上转载。温州志愿者看到后,立刻在当地各网站和论坛上转贴。晚9时,一个网友打电话给云飞家人,说杨府山救助站有个孩子与云飞的情况相似,云飞的家人立刻赶到杨府山救助站,果然见到了已经睡着了的小云飞。只用了3个小时,这个孩子就被找到了,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提到这件事,张宝艳依然很兴奋,她说,如果全国收留孩子的救助站、福利院都把信息发到网上来,我相信会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家。
自从“宝贝回家寻子网”建立以来,最让张宝艳难忘的当数帮助谢仙宾找到失散20年的父母一事。2007年6月,一则《一个5岁被拐的男孩——谢仙宾求助寻找亲人》的帖子,登载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谢仙宾说自己25岁,他不找到家人誓死不办身份证,因此在北京打工期间经常受到歧视。他5岁那年被人从离家不远的地方抢走,几经周转被人贩子卖到河南。十几岁时,他凭着幼儿时的记忆开始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流浪之路。
根据他的模糊记忆,通过对每一个地区的风俗、语言、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过全国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最后汉中、宝鸡的志愿者将谢仙宾的家乡定格于陕西安康。
2007年8月23日,“宝贝回家寻子网”在百度安康吧发帖, 并向陕西安康的几大网络论坛发帖求助。由此引发的网友“安康老汉”的一则失踪孩子的线索,终于帮助谢仙宾找到了失散20年的家。2007年12月1日,谢仙宾踏上了驶往安康的列车。
在志愿者群体里,最传奇的是广东的“仔仔”。“仔仔”当过兵,练过武。2007年8月份,他在网上搜到一条被拐儿童的线索后,孤身前往漳州,协助当地警方解救出孩子。张宝艳说,目前志愿者里面年轻人比较多,很多是年轻的父母,他们能够换位思考,有爱心。
至今,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最快速度寻亲纪录是:一小时找到被拐卖儿童的家人。这个纪录由松原“小梅”和“苏州一刀”共同参与创造。那个被拐走的孩子叫李辰,年龄5岁。2008年11月4日早晨,李辰的父母在长沙摆摊做生意时,李辰在家里被人从床上抱走。人贩子带着孩子来到一家小旅馆,老板娘看到两个男人带着一个昏睡的孩子,立即对他们产生怀疑。这两个大人拿不出身份证,便出屋去打电话。老板娘见机把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藏起来,并迅速报警。两个男人返回屋后,发现孩子不见了,便悄悄离去。待民警赶来后,把孩子送到长沙市福利院,又把孩子的照片信息发布到网络上。
11月9日凌晨,“小梅”和“苏州一刀”排查手头的失踪儿童照片,发现其中两个失踪小孩的照片几乎一样。就这样,一个小时之后,李辰就被家长确认了。
不为名利 只想让孩子大人早团圆
张宝艳说:“很多志愿者曾经找过救助站、福利院这些单位,希望把他们掌握的孩子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去,等待家长的认领,但均被以侵权的名义而拒绝了。”有些福利院建网站了,但里面并没有孩子的信息。
现在,仍有很多孩子家长正通过他们建立的网站寻找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眼里,“宝贝回家寻子网”就是他们找到孩子的希望。
2008年1月18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在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曾帮助他们建设网站的同事和学生成了第一批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遍布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就连美国、新加坡等地也有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成员。
为了便于沟通,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决定用QQ来互通信息。最开始,张宝艳和秦艳友夫妻俩共用一个QQ号,网名叫“阳光天使”。通常,她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会上线,维护网站内容和管理全国70多个志愿者群,搜集求助信息。
除了按照地域划分的QQ群以外,他们还专门建立一些工作群,比如有管理群、寻亲群、发帖群、信息对比群、家长工作群和心理咨询群。张宝艳对此有更多感触:“现在救助站里有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小或其他原因,他们说不清家在哪里。救助站没有把这些孩子的信息公开,只是等丢孩子的家人上门寻找。结果,孩子一天天在福利院里长大,找不到家。”
现在,该网站为宝贝回家建立了一条热线,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可以通过这个热线打到张宝艳的手机上,而不需要支付长途通话费。“宝贝回家寻子网”逐渐成了全国信息最全的免费寻子网站。两年多来,张宝艳每天有10多个小时投入到网站维护上,每年花费几万元的网站维护费和电话费,所有经济收入只依靠当教师的丈夫,而且他们自己还要抚养读大学的孩子。这些年来,网站也历经坎坷,曾不止一次被攻击而导致瘫痪,也曾有舆论甚至孩子家长质疑他们另有所图。但张宝艳总是无怨无悔,她说:“自己不过是付出了时间和金钱,比起倾家荡产找孩子的父母真不算什么。”
从创办公益网站,申办“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到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个志愿者,“宝贝回家寻子网”在两年多时间里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公益寻子网站,到目前共有75个孩子通过网站志愿者的帮助,得以和家人团聚。 2009年7月27日,张宝艳在北京参加座谈时,听到公安部打拐干部称:“领导说了,这次打拐成功与否,要看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登记的孩子找到多少。”在公安部的重视下,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寻子信息已经实现和警方共享。
现在的张宝艳,已经成为了一名全职志愿者。为了网站今后的发展,她满怀信心地说:“我希望将来成立一个救助被拐儿童的基金会,并且想做一个达到全国规模的基金会,做大了,就成立一个收养被拐儿童的机构。能够给那些失踪儿童和寻子家长提供帮助,我无怨无悔。”
(责编 隋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