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敬爱的王均先生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均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先生的音容笑貌仍不时地在脑海里闪现,使我心中充满对先生的无限怀念。4年前,先生已逾八十高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普通话与英语的语音比较》,写完后心中底气不足,希望请先生过目把关。我托人把拙作带给先生,过了些日子先生就托人把审阅后的拙作带给我。我一看先生改过的稿子,不由得惊呆了,先生看得太细致了!我本来说英语里没有清辅音[p、t、k],只有浊辅音[b、d、ɡ],但先生为我补充了[p、t、k],并说明这3个音只出现在[s]后面,如spirit、study和sky。同时先生还提醒我,[ε]要写得稍大一些。其他几处的修改也是十分细致的,而且还注明他的意见“仅供参考”。先生学富五车,却如此谦和待下,提携后生之苦心令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晚辈十分感动。
  16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语文建设》编辑部,当时先生从国家语委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主编《语文建设》。我与旁边的一人讨论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问题,我说《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名称音一直难以推开,倒不如就规定按人们习惯的英文字母的名称音读。先生在一旁答腔说:“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是体现这套字母的民族性的,不能随意改动。”我赶快转换了一个话题,说n、l后面的ü不能省略两点,实在不方便,能否改用yu,例如nǚ拼写成nyǔ。先生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时也用了英文字母的名称音称呼y和u。我不太礼貌地说“您不是也用英文名称音称说y和u了吗?”先生笑了,说“习惯了,还真是不好改”,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的样子。事后我后悔抢白了先生,却更增加了对先生的敬重。几年前,我又听先生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说到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问题,却是主张可以考虑用近似英文字母名称音来称说汉语拼音字母了。先生年事已高,却并不固守己见,确实令人钦佩。先生曾还多次在一些工作上向大家举荐我,我虽从未向先生当面致谢,却是永远将感激铭记在心。
  先生和罗常培先生合著的《普通语音学纲要》与周有光先生的《汉字改革概论》是把我引上语言文字工作生涯的两本书。对我来说,先是先生的学识吸引了我,而后得识先生,又是先生的人品令我折服。先生虽去,但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深学识将永远指引着我的人生和事业。
  
  (袁钟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推普处处长)
其他文献
“咬文嚼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对一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推敲、体味。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达到把握课文主旨的目的。“旁征博引”指在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既要“咬文嚼字”准确地把握字意、词意、文意,还要善于“旁征博引”不断地积累、充实、提高自己。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
[摘要} 新词的不断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各种各样的新词中,旧词新义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占有一定比例,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无论从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来看,还是从旧词的跨域使用来看,隐喻思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旧词 新义 相似 隐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新词的大量产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附于语言中的固有
摘要: 通过文言文 “两略”现象的成因、表现、影响和应对的分析,指出文言文的“两略”现象应在文言文阅读,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予以突出和强调。  关键词: 文言文“两略” 成因 表现 影响 应对    文言文的“两略”,指文言文具有简略和省略两方面的特点,文言文的“两略”既可能是文意的,也可能是语法的。  现代汉语时代,文言文陷入难读、难教困境,“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成为中小学语文教
7月11日,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新闻发布会于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同期举行。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徐胜帝发布了《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报
一、引言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书完全打破许慎《说文解字》“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体例,创造了“以声为经,以形为纬”的编排体例。就同源词研究来说,这是一本便利的工具书。  拟考察《丰部第一》中的内容,来看其对同源词研究的贡献。    二、正文    《说文通训定声》由三部分构成,即说文、通训、定声。对同源词研究来讲,它的编排体例、说文和通训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  
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它又是专为满足人类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任何一个独立统一的主权国家都得根据其自身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规范,促进其
一、引言    近年来,在书面语和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 “雅”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化妆品的名字:妮维雅、蔻雅、欧莱雅、雅倩、雅芳、雅嘉、雅姿、雅顿、雅诗兰黛等等。虽然这些名字中有音译和意译的,但却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雅”字。本文就现今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雅”字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二、“雅”之高频使用的原因    (一)语音方面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汉语也不例外。那么,语
一、引言    一个高质量、大规模的分词语料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根基。目前机器自动分词的正确率已达到97%左右,但由于校对者受语境干扰和自身语感的差异,时常会出现一个字串的意义、功能都是确定的但给出了不同的切分形式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分词变异。由于意义、功能是否确定在分词层面机器难以判断,因此分词变异的外在表现和组合型歧义相同,同时,在一些专名和非专名串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多种成因共同导致了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