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或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也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设备。所以凡是由教和学的人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能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仪器、装置、模型、挂图等)均可称为自制教具。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学校办学资源的投入力度,教学仪器设备无论在配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具配备不齐全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教具与教材不相匹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自然情况,自行制作适合的教具设备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仍然不可忽视自制教具存在的必要性。
一、激发创新意识
巧妙地安排学生使用自制教具,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不需要那么“正规”,可以不拘一格地从身边寻找素材,用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放大镜》时,学生利用《放大镜》与之前学过的《光与热》一课,找来了小玻璃瓶、吸管、放大镜等材料,动手制作了一个利用太阳光给水加热的小装置,让我从中看到了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和展现的创新意识。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了自制教具的作用,告诉学生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经过设计成为演示科学实验的好教具,才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由于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心存顾虑,使用时小心谨慎,生怕由于自己操作不当造成教具设备的损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自然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为例,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认识,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动手,亲自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一下各个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关系,并动手标一标三组相对的面的关系,这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现在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就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之前,布置一个制作自制教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可供研究声音产生的学具。等到了上课的时间学生有的可能会带来口琴,也可能是小喇叭,甚至可以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用书本,用直尺来研究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因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加上学生都是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探索科学实验效果,都想亲自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制作、探究、思考,就会得出结论,探究技能又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永合小学)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学校办学资源的投入力度,教学仪器设备无论在配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具配备不齐全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教具与教材不相匹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自然情况,自行制作适合的教具设备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仍然不可忽视自制教具存在的必要性。
一、激发创新意识
巧妙地安排学生使用自制教具,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不需要那么“正规”,可以不拘一格地从身边寻找素材,用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放大镜》时,学生利用《放大镜》与之前学过的《光与热》一课,找来了小玻璃瓶、吸管、放大镜等材料,动手制作了一个利用太阳光给水加热的小装置,让我从中看到了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和展现的创新意识。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了自制教具的作用,告诉学生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经过设计成为演示科学实验的好教具,才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由于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心存顾虑,使用时小心谨慎,生怕由于自己操作不当造成教具设备的损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自然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为例,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认识,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动手,亲自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一下各个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关系,并动手标一标三组相对的面的关系,这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现在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就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之前,布置一个制作自制教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可供研究声音产生的学具。等到了上课的时间学生有的可能会带来口琴,也可能是小喇叭,甚至可以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用书本,用直尺来研究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因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加上学生都是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探索科学实验效果,都想亲自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制作、探究、思考,就会得出结论,探究技能又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永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