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中“拓展延伸”的乱象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an_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在语文公开课上有集中的反映,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公开课过程中采用了“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拓展延伸”的合理使用,能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与内涵,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公开课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显得机械、多余、艰涩,影响了课堂精彩程度。作者就语文公开课中的“拓展延伸”乱象阐述了看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拓展延伸 反思策略
  一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之下,许多语文教师的课改意识逐步增强,在公开课中更是想突出课改教学理念,“拓展延伸”被大量采用。笔者最近在各地听了不少语文公开课,却发现当下的很多公开课中“拓展延伸”教学环节呈现一派乱象。
  (一)拓展脱离文本。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是“文本”,如果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还停留在不深不透的阶段,此时的拓展就没有学习的意义。
  在有些拓展过程中,唱歌跳舞演戏全都来,课堂很是热闹,师生乐在其中,但是静下心来审视一下,全是瞎折腾,脱离了语文本质。一位老师在教授朱自清《春》时,开篇就播放歌手汪峰的演唱会视频《春天里》,然后问学生这首歌曲中表达了歌手对春天的什么感情。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春天里》这首歌曲是歌手对自己年轻岁月的留念,对现实生活的感伤,和朱自清的《春》的文本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二)拓展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教师的知识储量和学生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如果没有研究学生知识储量和能力水平,就可能导致“拓展延伸”教学过程的失败。这样的例子在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中较为常见,教师设置的拓展能让全体学生哑然失语,这是多么尴尬的失败。
  (三)拓展变成教师卖弄自己的工具。一位语文老师在上《乡愁》公开课时,仅用十几分钟分析课文,剩余的时间全用来拓展,由“愁”引开,从屈原、李清照、李商隐等的诗歌谈开,与学生就此回忆、朗诵、比较。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只是跟着赏析了部分诗句,增加了些许积累,相比而言,对本节课的重点《乡愁》内容认识就显得少了,这样的拓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不适用的。
  二
  “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什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要注重方法和策略。要达到有效促进教学的目的,“拓展延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究文本,选准切入点,做好拓展预设。语文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研究和学习。如果单纯追究“拓展延伸”的形式,对文本分析浅薄延伸课外,不免有喧宾夺主之感。在笔者印象中,江苏语文特级教师于东波老师上苏教版八年级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时的“拓展延伸”就很精彩。这是一篇描述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回国,表现钱学森深厚的爱国思乡之情的文章。在分析了文本、明确课文中心之后,于老师开始拓展:“古诗文中有些诗句表现思乡的,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你能举出几句表现思恋故乡、思恋祖国的诗句吗?再比较,哪句诗与文章的主题思想相近?”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合作探讨非常热烈,回答非常精彩。这个拓展不仅贴近文本、有助于理解文本,而且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回答,能温故知新,有助积累。
  (二)研究学生,切合实际,适合学生接受能力。课堂教学最终落实在“学”上,语文教师在拓展延伸时不仅要考虑文本,还要研究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的拓展才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点亮整个语文课堂。其次,语文课上的拓展还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置有梯度的拓展,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再次,拓展时要注意适量,毕竟课堂教学的重点还是课文,毕竟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况且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三)研究教学,方法适当,拓展精彩有效。语文课的拓展不是放放图片、视频和音乐,也不是简单的肢体语言表演;教师要依据课文教学的需要、学生学情的需要等设置拓展。如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设置“当代社会有没有没有穿长衫的孔乙己”的拓展讨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然可以联系现实,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事实和思想,这样的拓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教学《海燕》一文时,我们可以由海燕的象征含义进行拓展,“一些常见的事物,如青松、红旗、鲜花……可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体现语文教学的广度;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绚丽多姿、生机蓬勃的紫藤萝,教师在轻柔婉转的乐曲声中深情地朗诵,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在美的情景中展开教学;《天净沙·秋思》一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在乐曲之中朗读体会诗歌意境,也是相当绝妙的。
  (四)研究课堂,把握时机,注重拓展的有效生成。课堂的教学不是排练好的戏剧,课堂预设的“拓展延伸”有可能不适应课堂的变化,教师应该及时响应课堂出现的任何变化,随机赋予新的拓展,使课堂得以流畅灵动流转。笔者在上《孔乙己》的公开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反复多次考科举而不放弃,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笔者在备课时没有预设这个问题,便随机应变安排了讨论,并紧张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在热烈的讨论后,和学生明确:不值得我们学习,孔乙己对科举的锲而不舍反而表现了科举对于人的毒害,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的确能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语文思维,增强学生语文能力。对于普通的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更好地运用“拓展延伸”,其需要不断学习,深厚文化底蕴,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指导学生“拓展延伸”的方法。语文教师只要能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自身修养,就一定可以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等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2]崔国明.语文拓展教学的现状及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5(7).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陶静.语文教学要把握好拓展的“度”.江苏教育,2006(3).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板块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阅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育事业 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 能力培养  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
期刊
目的:我们该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中国汉族人群中CYP2A13 Arg257Cys多态性及其与鼻咽癌的相关性.结论:CYP2A1 3 Arg257Cys突变是中国汉族人群中一种常见SNP,257Cys等位基因频率与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想象力 联系生活 创新精神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留下遗言:“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问题深刻而直白地揭露出中国学校教育的弊端:教师喜欢发号施令,强迫命令学生;喜欢对学生指责、埋怨;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等等。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部分,提问做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这节课能否成功。课堂提问,应该坚决摒弃以往只注重结论、忽视思维过程,只求答案正确、排斥求异思维的倾向,根据学习对象在知识、能力、身心方面的差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灵活有效的“问题”,让问题更有弹性,更有实效。  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是帮
期刊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细胞内一类Ⅱ期解毒酶,参与体内多种内源性和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的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
期刊
目的: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是从藏茵陈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口山酮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证实其具有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本实验室曾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其对永久性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本课题旨在研究其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一.Bellidifolin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随机将动物分成7组:假手术、生理盐水、Bellidifolin对照、
摘 要: 语文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学科。学生多在完成其他作业之后,再完成语文学科的作业,是作业中的自习课。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学科是既恨又爱的学科。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故事 做人 态度  我爱我的事业,更爱我的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不想做神,但我坚信我的教育理念,我要尽我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都有所发展,都学会做人,无愧于我的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