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以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分析为例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混沌·分形理论,催生了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推进了西方音乐研究多元发展,但国内对混沌·分形视域下音乐探究还未获得音乐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将以混沌·分形理论为依据,对利盖蒂的两首钢琴练习曲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开拓我国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发展的新空间提出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当今的“清永陵祭祀大典”是由“模拟清乾隆谒陵祭祖展演”发展而来,其依据为清帝东巡至关外三陵的祭祖活动.通过分析,证实清帝谒陵祭祖所用音乐为中和韶乐,而当今仪式中所用音乐为[朝天子].时代的变迁使宫廷音乐的功能发生变化,当下清永陵祭祀大典主要起到塑造满族文化认同的功能,反映了满族的“英雄圣祖历史心性”.
新时代基础教育音乐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为满足新时代以美育人以及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职前音乐教师教育和职后教师培训与实践中动态发展与形成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必备的关键能力、品格与价值等的综合.其结构模式为“同心辐射式”,即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音乐教师为核心,包括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师德素养、内省素养四个维度,学科专业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认同、反思实践、终身学习共八个要点.新时代基础教育音乐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及结构建构旨在为职前音乐教师
如果将音乐视为一种活动,那么学校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应该着力将不同差异背景的师生团结在一起,让学校成为“包含多样性的整体”.在一个社会中,只有其成员中存在足够的“同质化”过程才能持续存在,教育通过音乐这种特殊而又普遍的工具,从一开始就可以将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相似性固定在孩子身上,从而使这种同质性得以延续和强化.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国家资产,要有助于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需要换个角度审视其独特的本体论价值,从之前强调用科学测量的工具区分音乐等级和能力差异的技术取向,重返其“社会熔炉”的功能取向.音乐的最首
本文从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的总体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建库流程、技术架构、功能模块、设计原则等,然后对数据库的内容分类以及检索功能的设计加以具体阐释;最后总结了“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的海量资源存储、基于元数据的著录体例设计、分类聚类体系、图表化数据等特点.
倡导并建立“中国乐派”是当下中国音乐学院的奋斗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要在音乐本身上下功夫.除了要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中国乐理的学习和中国乐感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涉及课程设置、招生与训练等问题,虽然琐细,但不可忽视.
教育事业人才培养最为突出的两大难题,一是课程,二是师资.课程,可以通过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得到调整和改善.而师资水平的提升则必须依靠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能够触及教育者根本利益的施教措施的制约.我国高质量音乐师范教育创新性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举措,紧密围绕课程建设、施教措施两个方面展开.主要指导思想和举措有:建构音乐师范教育专业的“主课”课程和运行机制,有别于专业音乐学院技能型“主课”课程;总体设计、设置和建构专属于“音乐师范教育”专业的集群课程,把音乐师范“教”的道理、
本文梳理2018年至2021年3月国内外音乐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载文,分析文献所运用研究方法,并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主题和研究热点呈现.研究发现,外文文献以实证研究为主,且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数量相当;中文文献以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占比较少,分布不均衡.在此基础上,聚焦于音乐教师教育主题,分析2011-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载文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和变化趋势.结果 呈现,思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数量少、比例小,且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当前实证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未受到重视.基于对国内外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它不仅猛烈批判封建礼教对个体尤其是女性的束缚,倡导“新女性”的独立人格,更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阵地.女性在《新青年》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因反抗婚姻制度等原因而离家出走乃至自杀等个体反抗形式,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行为模式,对女性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但是《新青年》以男性启蒙者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启蒙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性自我觉醒的困难.
刘德海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琵琶艺术大师、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力主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为此,他在中国音乐学院及其附中竭力推行传统音乐中有代表性的乐种和室内乐教学,并提出了一系列包括从观念到行动、从内容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改革的设想和计划.文章作者以同事、好友的角度回忆了刘德海教授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张与活动.
在壮族的对歌实践中,人们看似“自由地”对唱,却又始终在种种观念与规则的制约下维持着“结构化”的表演实践.对歌之“礼仪”规范着歌唱主体的表演行为与社会关系.壮族对歌表演实践的制度性体现于“歌路”(展演程式)、对歌中的主体称谓与关系以及歌唱的禁忌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