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点唱机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唱的儿歌越来越多了,一来二去,Johnson头脑里也建立了小小的“欣赏曲库”,于是我灵机一动,开始让他“点歌”。
  我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能接受“儿子不会什么都快人一步”的设定,所以当同龄宝宝喊着“我爱妈妈”,而自家孩子却只会“咿咿,呀呀,啊哈哈”时,我尚算淡定。可当隔壁家晚半年的妞儿已经会边拍手边唱《三只熊》时,我看着刚学会以两个字为单位发号施令,比如“妈妈,喝奶,两百”的Johnson,开始沉不住气了。
  别的也就罢了,这可是音乐呀。在我看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即使不能让孩子深谙其道或是有一定造诣,也至少会给他美的感受和熏陶,是我一直都希望他能尽早接触和有所领悟的。这下怎么办呢?哼哼,山人自有妙计,要知道,我可是朋友们口中的“移动曲库”,从幼儿园起学的儿歌,到现在都还全记得呢。
  蝴蝶不害怕,宝宝不哭了
  最初是在哄睡的时候,我常常抱着他哼一些简单的儿歌,《两只老虎》《小二郎》,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每次都能让怀里的小人儿咧着嘴睡着。等到再大一点,他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我便也试着搜肠刮肚,唱些有关联的儿歌。
  比如,第一次外出时见到蝴蝶,Johnson惊喜地睁大了眼睛,我说:“宝贝,这种漂亮的小昆虫叫蝴蝶,妈妈唱首蝴蝶的歌给你听吧。‘你看那边有一只,小小的花蝴蝶,我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抓住它。为什么?蝴蝶不害怕。为什么?蝴蝶不害怕。呀!原来,是一朵美丽的蝴蝶花。’”每次看到我夸张地跳起来唱“呀!”,孩子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这首《蝴蝶花》也成了他最喜欢的歌之一。
  有次出门前孩子闹别扭,爸爸跑过去哄,Johnson忽然哽咽着说:“爸爸,唱《蝴蝶花》。”我以为会难住那个以嘴巴笨著称的大个子,结果爸爸竟手舞足蹈地从头到尾唱完了,当唱到“蝴蝶不害怕”的时候,还学我的样子瞪大眼睛摇着手指,一下子就让Johnson破涕为笑了。事后我问,你怎么会唱这首歌,爸爸斜着眼看我说:“本来完全不会,可你整天在家摇头晃脑地给孩子唱,没吃过猪肉也知道猪怎么走路啦!”
  小燕子,穿花衣,
  天天妈妈把歌哼
  尽管我如此努力,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Johnson对音乐还是“接收”远远多于“发射”,即使每次听到我唱儿歌都会展现笑容,可却没有如我所愿跟着哼唱,更别提像小妹妹那样载歌载舞了。
  我偶尔有点泄气,但还是会随着他在生活中接触的新事物,把儿歌慢慢分门别类唱给他听。
  当唱的儿歌越来越多了,一来二去,Johnson头脑里也建立了小小的“欣赏曲库”,于是我灵机一动,开始让他“点歌”。太长的歌名孩子记不住,但知道“昆虫歌”里,妈妈会唱蝴蝶歌、蚂蚁歌、蜜蜂歌……在“小鸟歌”里,妈妈会唱“小杜鹃叫咕咕,少年把新娘挑”“我穿一件新衣服,斑鸠对我咕咕咕”“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如果想听“小猫歌”了,妈妈会问他是要选《黑猫警长》还是《小猫钓鱼》。一大一小,常常就这样在歌声中度过半日,倒也其乐融融。只是随着孩子的要求渐高,我偶尔也要好好搜寻一下记忆,甚至不得不“上网补课”。
  一只蚂蚁在洞口,
  一位宝宝爱唱歌
  如今Johnson刚过3岁,已经是个特别愿意主动唱歌的小朋友了,在幼儿园表演唱《咏鹅》,也是有模有样。哪怕咬字还不清晰,但歌词全都记得,音准也还不错,这一切,我想“妈妈点唱机”应该功不可没。
  我的小宝贝,并不需要成为什么歌唱家、音乐家,瞧,他已经从儿歌中得到了那么多乐趣,也必将继续感知音乐带来的美好,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做“点唱机”的时光,太美好啦。
其他文献
每个孩子都喜欢音乐,但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生硬的方法只会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厌烦,我更热衷的是:把它们变成我和冉冉的亲子小游戏。  1。念儿歌  适合年龄:2岁以上  选择儿歌《过端午》,让孩子边打固定节拍边念儿歌。等孩子的固定节拍稳定后,再尝试让孩子按照谱子上画的“×”,用手和脚一起打节拍。如:  |×× ×|×× ×|×× ×|×× ×||  五月 五,过端 午。划龙 舟,敲锣
大约有1/3的父母怀疑自己的宝宝食物过敏,但真正确诊食物过敏的宝宝却只有6%~8%。  只有吃红肉才能预防贫血?  不爱吃菜的宝宝一定缺维生素?  咳嗽宝宝喝奶会加重痰多?  那些口口相传、想当然的饮食原则以及被很多父母自认为真理的“饮食哲学”,真的是绝对科学吗?且看毛豆妈的不同意见,给大家来一剂科普强力针。  NO.1只有吃红肉才能预防贫血?  实际情况:宝宝即使不吃红肉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食物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人的生活费用持续增长,衣食住行及教育的开销越来越高。许多做母亲的,出于经济原因,一改传统的家庭主妇的角色而外出打工。另有一些女性为了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保证自己在经济上的独立并在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也纷纷去外面工作。在中国,母亲参加工作的原因与美国不尽相同,但这种现象却是同样地普遍。   母亲的这种角色变化对整个家庭有着很大的影响。母亲自己也会由此产生内疚感,因为她一大早就要离
关于沟通,我曾经有个很深的误解:觉得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双方的观点达成一致。  朋友昨天转发一篇文章给我,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朋友说,道理都懂,但和老公有分歧时、孩子不听话时,情绪上来了还是忍不住靠吼。特别是面对两三岁的娃,任性又有主见,沟通难度越来越大,而孩子也复制大人的行为模式,难以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处。沟通的目的并非“求同”  关于沟通,我曾经有个很深的误解:觉得沟
儿子放学回来时,人未进门,喜悦之情已经通过声音飞了进来,他边把试卷给我,边大声嚷嚷自己的数学考试得了100分,还说自己做完试卷后认真检查过,结果一个错误也没有检查出来。我接过试卷,拍了拍儿子的小脑瓜,对儿子表示了肯定与赞扬,说都是他自己的功劳,妈妈很高兴。儿子听后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很高兴地玩去了。看着手里100分的试卷,再看看儿子雀跃的身影,我感触颇多。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勤快的妈妈,特别
每一位父母都应明白,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你的话就是你的魔杖,而你自己就是那个魔法师。    “周六就要比赛了,还有几篇没有背,你也不算算还有几天,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  那天下午,我下班刚进家门,就听见丈夫生气地冲着6岁的女儿甜甜大声吼道。甜甜也毫不示弱,手里捧着一本连环画,抬高声音辩解道:“周六前我背会不就完了,你管那么多干嘛?”声调里带着哭腔,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显然,我听到的,只是他们对
一位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发烧好多天,医生检查说内脏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高烧不退。  我问了问当地的天气,觉得应该不是天气的问题;又问小朋友在发烧之前有没有过量吃东西,朋友仔细回想后说:“前段时间,几个家庭出去聚餐,孩子的确吃了很多东西。”我由此判断是积食导致的,所以嘱咐她买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熬水给孩子喝。  第二天晚上,我收到她的邮件:“中医真神奇!孩子的烧已经退了。”  脾负责
带二娃去图书馆,正赶上一个动物组织给孩子们讲解面对恶狗保护自己的技巧,便饶有兴趣地听了听。老师讲的简单实用,孩子们也容易理解。现在城市里养狗的家庭非常多,媒体也不时报导狗攻击小孩的恶性事件,所以我将讲座的内容整理了一下,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受益。  孩子更容易被狗袭击  孩子比起成年人来说,更容易被狗袭击,因为孩子体格较小,对狗没有什么威慑力,而且孩子喜欢盯着狗的眼睛看,这会让狗觉得受到了威胁,更糟糕
风从哪里来
有朋友跟我分享她家孩子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突然就对细菌害怕起来。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打个喷嚏,她都会吓得带着哭腔问我:会不会被传染?会不会生病?会不会死?然后就嚷着要回家;回家后又说要去医院做检查……发作起来,没有半小时不会停。  我好声好气安慰过,急的时候也吼过骂过,可都不管用。她就是感到害怕。我感觉心力交瘁,真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查查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用了一组数据来安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