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权威,从字面意思来解释的话,是指权利和威严两个方面,更系统的解释权威的话,权威是作为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一种力量,它能使人们信服和服从,并指导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因而具有一种纪律形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各类型的权威相互作用,使得社会有组织、有条理,人们生活的秩序井然。学校中的班级,是一个小型集体,班主任作为这个集体的管理者,为了这个小型集体的健康有序发展,班主任就要树立自己的权威。
关键词:班主任;权威;树立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在不断锤炼爱生之心的过程中树立权威。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重要表现,更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这种爱来自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来自对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的献身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一颗爱生之心。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上关心;二是在思想上严格求;三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要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首先必须从生活上给予全面深切的关注,处处为学生着想,具体说来,就是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生活中的热点,以及生理、心理的变化。因为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有工作的基础,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的前提。为此,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贴心人。师生之间只有真正做到心理相通,感情交流,学生才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可信,作为一种感情力量的爱生之心,也才有可能转化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心理动力。《学记》上说“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则自然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因此,班主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就必须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不迁就学生,迁就不是热爱。但是严格要求也不是动辄严厉训斥,痛骂一顿,或以种种形式实行变相体罚,而是要求学生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并在已有的进步和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产生不断上进的愿望。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人无论长幼,都有自尊心。它是一个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一个人的行动。作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自尊心有助于激励一个人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自身的弱点,以达到自己或社会所期望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有意或无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都将会使他们失去进步的动力和精神依托,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和感情,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走向教师愿望的反面,“破罐子破摔”。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现在有些学生厌学、弃学,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所造成的。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紧密结合起来,既尊重、热爱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又得到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二、在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中树立权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在言行上,也会有疏忽和失误的地方。但是一经发现,切不可文过饰非,而应坦诚地向学生作自我批评,作严于律己的榜样。一次,由于某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纠分时不够公正,第二天学生在黑板对面的墙上高高地贴上了“兼听则明”四个字。老师受到了震动,重新调查了事情的缘委之后,作出了公允的裁决和自我批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平息了风波,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多了。这就说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都处于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因此班主任的权威能否有效地树立起来,并在班级工作中产生一定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能否真心实意地接受学生的监督,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并及时改正。古人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过错,就象天上的日食和月蚀一样明显,别人看得清清楚楚的,改正了,大家会更加敬仰你。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并决心改正,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称道,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榜样。这样做,同样有助于班主任权威的树立。
三、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中树立权威。
所谓“平等”,在班级工作中,就是指教师不摆老师的架子,把自己当成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使学生容易接近,乐于接近,感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马卡连柯说:“如果班主任以冷淡的,特别是以轻蔑的和傲慢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就会使他跟学生疏远,因而破坏他自己的威信,而没有威信就不可能做一个教育者。”因此,班主任要成为一个有威信的教育者,就必须以普通一员的身份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一样尊重和服从班集体的意志,做遵守班规公约的表率。对学生们组织的各种活动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哪伯是对他们提出批评或劝告,也多用一些商量的口气,这样既体现了一个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又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命令我怎样做或者应该怎样做,而是问:“这样做,可不可以或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切忌“我是班主任,我说的才算,必须听我的。”等等。师生之间的这种相互信任和尊重,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欣然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劝告,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面对几十名思想、兴趣、爱好、智力都不一样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力戒主观片面,克服感情用事。特别是在对待优生和差生问题上,不厚此薄彼,不偏袒优生,不嫌弃差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接触教师,在平等相处中以敏锐的眼光去寻找优生的差距,帮助他们克服优越感和骄傲情绪,帮差生发现闪光的东西,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克服自卑感,随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学生角色,自然地、和谐地与学生相处,这实际上就是用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教育,使学生觉得班主任既象一个长辈,又象一个朋友。这样班主任的权威也就树立起来了。
四、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中树立权威。
任何时候,学生对于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有敬重之情,他们都期望自己老师是学校的骨干老师,是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样一个教师只有注意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他的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从而受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并获得威信。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但是有时候我也会看一下数学课本,在坐班辅导的时候,学生拿着数学难题来问我时,我也会跟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帮助他们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与爱戴。
五、结论
班主任权威的树立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要想做个有权威的班主任,就要从日常细微的班级事务和学生事情的处理中下足功夫,做个值得信任的班主任,从而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班主任权威的现代诠释[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4):73-75.
[2]张绪忠.班主任权威的确立与发挥[J].教学与管理,2007,(03):46-48.
[3]蒋煜.浅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威信[J].考试周刊,2010,(57):227-228.
关键词:班主任;权威;树立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在不断锤炼爱生之心的过程中树立权威。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重要表现,更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这种爱来自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来自对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的献身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一颗爱生之心。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上关心;二是在思想上严格求;三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要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首先必须从生活上给予全面深切的关注,处处为学生着想,具体说来,就是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生活中的热点,以及生理、心理的变化。因为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有工作的基础,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的前提。为此,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贴心人。师生之间只有真正做到心理相通,感情交流,学生才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可信,作为一种感情力量的爱生之心,也才有可能转化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心理动力。《学记》上说“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则自然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因此,班主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就必须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不迁就学生,迁就不是热爱。但是严格要求也不是动辄严厉训斥,痛骂一顿,或以种种形式实行变相体罚,而是要求学生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并在已有的进步和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产生不断上进的愿望。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人无论长幼,都有自尊心。它是一个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一个人的行动。作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自尊心有助于激励一个人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自身的弱点,以达到自己或社会所期望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有意或无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都将会使他们失去进步的动力和精神依托,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和感情,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走向教师愿望的反面,“破罐子破摔”。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现在有些学生厌学、弃学,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所造成的。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紧密结合起来,既尊重、热爱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又得到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二、在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中树立权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在言行上,也会有疏忽和失误的地方。但是一经发现,切不可文过饰非,而应坦诚地向学生作自我批评,作严于律己的榜样。一次,由于某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纠分时不够公正,第二天学生在黑板对面的墙上高高地贴上了“兼听则明”四个字。老师受到了震动,重新调查了事情的缘委之后,作出了公允的裁决和自我批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平息了风波,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多了。这就说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都处于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因此班主任的权威能否有效地树立起来,并在班级工作中产生一定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能否真心实意地接受学生的监督,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并及时改正。古人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过错,就象天上的日食和月蚀一样明显,别人看得清清楚楚的,改正了,大家会更加敬仰你。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并决心改正,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称道,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榜样。这样做,同样有助于班主任权威的树立。
三、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中树立权威。
所谓“平等”,在班级工作中,就是指教师不摆老师的架子,把自己当成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使学生容易接近,乐于接近,感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马卡连柯说:“如果班主任以冷淡的,特别是以轻蔑的和傲慢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就会使他跟学生疏远,因而破坏他自己的威信,而没有威信就不可能做一个教育者。”因此,班主任要成为一个有威信的教育者,就必须以普通一员的身份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一样尊重和服从班集体的意志,做遵守班规公约的表率。对学生们组织的各种活动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哪伯是对他们提出批评或劝告,也多用一些商量的口气,这样既体现了一个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又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命令我怎样做或者应该怎样做,而是问:“这样做,可不可以或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切忌“我是班主任,我说的才算,必须听我的。”等等。师生之间的这种相互信任和尊重,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欣然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劝告,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面对几十名思想、兴趣、爱好、智力都不一样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力戒主观片面,克服感情用事。特别是在对待优生和差生问题上,不厚此薄彼,不偏袒优生,不嫌弃差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接触教师,在平等相处中以敏锐的眼光去寻找优生的差距,帮助他们克服优越感和骄傲情绪,帮差生发现闪光的东西,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克服自卑感,随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学生角色,自然地、和谐地与学生相处,这实际上就是用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教育,使学生觉得班主任既象一个长辈,又象一个朋友。这样班主任的权威也就树立起来了。
四、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中树立权威。
任何时候,学生对于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有敬重之情,他们都期望自己老师是学校的骨干老师,是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样一个教师只有注意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他的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从而受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并获得威信。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但是有时候我也会看一下数学课本,在坐班辅导的时候,学生拿着数学难题来问我时,我也会跟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帮助他们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与爱戴。
五、结论
班主任权威的树立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要想做个有权威的班主任,就要从日常细微的班级事务和学生事情的处理中下足功夫,做个值得信任的班主任,从而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班主任权威的现代诠释[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4):73-75.
[2]张绪忠.班主任权威的确立与发挥[J].教学与管理,2007,(03):46-48.
[3]蒋煜.浅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威信[J].考试周刊,2010,(5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