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给高职大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学校要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教育资源的挖掘,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大学生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心理 教育 研究
  
  现代社会是现代人的竞争,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人的素质是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心理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大学生在适应性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教育部对12.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有20.3%存在心理问题;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有26%的存在心理问题;云南师范大学调查发现有26.7%的存在心理问题;北京16所大学统计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山东医科大学统计:14年的休学者中精神病患者占首位;同济大学对15年学生死亡原因分析自杀占首位。从以上事实看出,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严重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基本组成部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活动即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学校的条件即学生、教师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等。还有“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教科书、资料等”。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课程理论课程资源的概念的理解要更上一个层次,树立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1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加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实际情况而进行的,使课程的内容更能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1.2促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涵。课程资源的开发将突破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观,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只是停留在课本或者教材的层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向学生宣读心理健康的知识,而是向更深层次的活动课程和体验课程方向发展,能够极大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1.3促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心身健康和发展,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必定以人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特征
  
  由于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重视与加强了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
  2.1利用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在学校中开设选修课,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普遍的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教科书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的物体。而这些客观物体本身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就难以确定。开发一定的活动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通过邮箱、信件、电话、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或活动周等活动。这些资源的开发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2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许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多种途径培养和建设教师队伍,如心理讲座、学校研讨会、参加各种机构的培训等。客观地讲,心理健康教育“普通学校好于职业学校”,之所以如此,教师队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
  
  3.1对大学生的研究
  现代课程关注学生自身身心状况、学生生活和兴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而要使学生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特别是高职院校。从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有所不同的,而现有的资料都笼统地讲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一般特点和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定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心理特点。
  3.2资料的搜集与整合
  随着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成果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果越来越丰富。这些研究成果为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课程资源。但是,由于职业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并非任何研究成果都是可以直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对待众多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时候,我们应该对材料有一个选择、取舍和整合的过程,从而使经过加工的材料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强的针对性。
  3.3教育活动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开发专门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即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职业学院在开展活动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和实习方面。在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学会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调节好自己的意志品质。
  3.4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积极因素
  “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确定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不仅仅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是指学校全部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仅要着重研究学生、开发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和整合材料,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教师有更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同样也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处事。从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角度出发,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自身的形象等问题。
  
  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
  
  在学院范围内举行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讲座可以解决一些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开设心理卫生教育课程,系统讲授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卫生方面的咨询活动,以利于促进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求助动机。正确地对待心理咨询工作,咨询就其本身来说就是商量、建议、帮助、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咨询的目的就是咨询工作者帮助求访者认清他们的问题实质,分析问题的成因,最后由他们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版.
  [3]马惠霞,张克让.大学生的个性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116-117.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DPA050173)
其他文献
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    一、概括总结,钩玄提要    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
关键词:博物馆 文本中心论;应用翻译;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168 — 03   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的博物馆,蕴藏着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承载着人类优秀历史文化精神,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人类文化。自公元3世纪,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出现以来,博物馆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史而
摘 要:阅读测试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Test for English Majors, Band 4)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专业低年级的泛读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讨论2004TEM-4新考试大纲对阅读要求的改变,来分析新考纲指导下的TEM-4阅读题目的变化、考生的反映以及考试结果,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泛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泛读教学 阅读试
关键词:清代;卜魁;流人;著述价值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107 — 04   流人,即流放之人。李兴盛先生在《中国流人史》中,对流人进行了阐释,“流人,就是指作为阶级专政的对象及统治阶级掠夺财富或实边戍边的需要,而被强制迁徙到边远之地予以管制、服役或戍边实边的一种客籍居民。”可以说,流人的出现,是阶级斗争对
摘 要:模拟教学法是融合了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优点于一身的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现代教学模式,目前在工科、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所应用,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却鲜有研究。本文探讨了模拟教学法的含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应用方法,力求探索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模式。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    引言    按照
关键词:网络短视频;对外汉语;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133 — 03   信息的高速传播因媒体时代的到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情况下,人们接触的信息相对多元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语言既相互碰撞又相互借鉴,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因此有了更多选择性。在这样语言环境下,应运而生了各种繁杂
摘 要: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思维特征,考察其中所体现的主体能动性及其操作理据,论证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如何受到客体相关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文学翻译 思维特征 主体 主体能动性    近年来,随着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深入,对其探讨也出现了多元化、多角度的趋势。译者的主体地位及其创造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人们也辨证地看到了其受制约的一面,强调译者在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必定
摘 要:奈格里在借鉴福柯的基础上建构出一种生命政治理论。他以当代劳动新变化为线索,逐渐探索新的革命主体,不仅深入揭示了资本的生命权力形成过程,而且论证了革命的可能性。他将主体反抗资本的过程称之为“出走”,在出走筹划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找寻革命形成的主观条件,他发现在生命政治劳动中逐渐生成一种不同于“人民”的革命主体:诸众。它的形成并不依赖于外部力量的构建,而是由内部自觉组织起来。它们并不是一个无秩
摘 要:从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到晚年时期,丁玲始终坚守着五四时期传承下来的个性主义的价值立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个性特色,追求着自己的生命尊严。她在特定时期下貌似被政治化了的所作所为,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意义,但不能掩饰其本质上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丁玲的一生,忠诚于党,坚守自我,对丁玲的认识,应该廓清历史,去伪存真,认识最真实的整体的丁玲。  关键词:丁玲;“左”转;主体性;坚守自我;自我实现  
摘 要:在人类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价值问题越来越成为不同人群乃至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争论。①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就同一现象或物体来说,从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出发的价值评价是不同的,我国在价值的分类上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论有着本质差异,这不仅是由于双方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更是因为两者价值评价的主体截然不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