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无法和生活割裂,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只是干瘪的文字堆砌,何谈对人的精神熏陶。但受应试观念所影响,语文和生活相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多些生活味,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感受生活,这才能让语文的人文性得到较好的凸显,语文课程教学也才能达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联系生活,让导入生活化
  开篇即讲,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听,兴趣不高。其实,要让学生从课前休息状态迅速转入学习状态,导入是不可缺少的。初中语文所选编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素材,以话题、活动方式来作铺垫,再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在《风筝》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能把握课文内容,但当问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时,学生却不知所语,为何?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文本语言,而没有将其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为此,对教学进行了优化,先以“放风筝”为话题引导学生交流,然后追问“你在放风筝时是否遭遇到长辈们的干预?当时怎么想?”学生交流后,围绕文本,设问“‘我’在童年时对兄弟放风筝时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长大后呢?”由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结合生活体会作者的情感,交流中也就言之有理了。同样,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先让学生说家乡的冬天,然后和课文想对比,找特点,学生很快就能抓住“温晴”进行交流。可见,在导入中要多引入生活素材,这样方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二、整合教材,让内容贴近生活
  初中语文的教学,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把教材中的知识告知于学生,而是要能整合好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知生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来看,多是中外经典名篇,其中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也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割裂这些内容和生活的联系,相反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应用。
  整合教材,就是要通过创造性的解析,把语文和生活融为一体的过程。首先,要将语文学习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以写作教学为例,如在《学会记事》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难忘的事,梳理事件的经过,再给予方法的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事件就较为丰富。其次,要灵活应用好教材。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教学,课前让学生收集不同颜色的花并探究其颜色不同的原因,课堂中进行交流,然后围绕文本提出问题,学生交流中恍然大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理解了课文,课后再布置调查任务,学生也乐意去完成。
  三、革新模式,让过程生活化
  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以书本知识为主,无论是古诗学习也好,还是文学作品阅读也罢,教师在课堂中所走的路线基本是“知识性”路线,很少以生活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堂过程以教师讲授、课后书面练习为基本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活化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语文,联系生活而感知语文。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去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多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语文。如七年级上四季美景单元中,引导学生从生活观察中了解春夏秋冬,再进入课文学习。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一类的写人记事作品,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人物谈起,再过渡到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探究,更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让学生课前做调查,课堂中交流、分享、对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与此同时,在探究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理解作品。如《社戏》中描写的杨二嫂形象,学生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人,其性格特点如何,交流后和文本中的人物对比,自然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四、加强实践,应用中感受
  語文课程是一门富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其工具性也较为明显。语文课中,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分数,以纯书面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自然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相反,要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应用类练习。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活动后学生的收获就不少。如《社戏》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对社戏的起源、内容、形式等展开调查,调查后学生还进行了表演,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二是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多组织学生展开活动。如《最后一次演讲》学习后组织演讲比赛,如《出师表》学习后组织朗诵比赛,如《皇帝的新装》学习后组织讲故事活动。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了语文知识。
  生活是语文的活水源泉,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钥匙,提倡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能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后在生活中去应用。也唯有如此,语文才会富有活力,语文教学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通联:山东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很大意义。传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
现代服装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就是用强大的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由于服装企业的产品类型纷繁复杂,其管理日益趋向于定单生产管理模式,市场对服装行业企业的
期刊
写一篇谈论英雄的文章,张贴于闹市通衢,未必有多少人有兴趣静心细读;但《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可见,同样是谈论英雄,换一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等进行有效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鉴赏能力。但是,就當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而言,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或者在阅读审美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加以解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一、阅读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中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助于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能更好的为学生阅读服务。其主要体现在:第一是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使学生可以在“法无禁止即可为”前提下拓展名著阅读篇目,扩大阅读视野;第二是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语文教师可以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视角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第三是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把学科素养与名著阅读有机联系起來,提升名著阅读指导效果;第四是通过负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