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要做到“三结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还把“估算”当作一种知识、技能来教学的误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何使估算教学更有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结合”。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使用估算、心算、笔算、计算器,这是需要我们加以关注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教学“乘法的估算”一课时,教师出示题目:“老师骑车上班,从家到学校要11分钟,每分钟大约行397米,老师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师:看了题目,你想到什么?
  生1:题目中已知速度和时间,要求路程。
  生2:我从“每分钟大约行397米”和“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这两句话中知道,题目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估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吗?下面请每人独立解决,并写下你的思考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师: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不简单!现在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来估算,为什么?
  ……
  这里,教师正是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结合口算、笔算,形成估算技能
  口算与笔算是估算的基础,估算反过来又能促进口算、笔算的学习。因此,估算训练要与口算、笔算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检验计算是否合理、正确,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
  1.运用生活经验估算。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3小时完成,甲乙合作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合作的时间一定比独的时间少,让学生明白,如果算出2 3=5(小时),那一定是错误的。
  2.运用计算知识的规律对结果进行估算。如:在下列试题计算后,你能迅速估计结果是否正确吗?56-28=84,错误,将减法看做加法进行计算了;356 249=505,错误,356 200就已等于556。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掌握一些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审视计算结果。
  3.运用估算确定商的位数。如直接说出下列计算的商是几位数:288÷24,234÷26,118÷16。
  4.根据运算性质估算。如715 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结果798是错误的。
  5.根据位数估算。如4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商“28”是错的。
  三、结合“问题解决”,养成估算习惯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应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养成估算习惯。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先估后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例如,在教学“加减法验算”一课中,学生从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有:买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教学时,先问买这2件商品大约要多少钱,妈妈给售货员的钱够不够,然后要求学生笔算,并且进行验算。学生把135元估大为140元,把48元估大为50元,2件商品都估大才是190元,可见2件商品的价格肯定不到190元。学生进行估计,有助于对笔算作出相应的合理判断,并在验算中逐步形成问题与结果的直觉感知。
  (二)先估后测
  估测在计量教学中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如长度、重量单位的教学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的练习等,离奇的答案屡见不鲜,这说明学生的估测不符合具体情况。因此,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化为具体,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结果的检验意识,形成估算习惯。
  总之,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正确、科学地估算,不断增强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形成估算习惯。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不能把学生看作一个容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和能力的目的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猜想与验证”在数学课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凭借有目的的猜想,学生通过验证,剔除错误的猜想,保留正确的猜想,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思考,形成探索的动力。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4—35页的例5、例6时是这样设计
著名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人的思维活动是由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引发的。正因如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全力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达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境界,从而激励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们实现随遇通信(即: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以任何方式与其他任何人进行通信)的理想成为可能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技术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出在本院分娩的产妇50了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常规护理的25例作为对照组,另外实施中医特色技术干预的25例为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肜,初步建立数感。”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算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并且有能形成对数、
抗菌药物应用范围颇广,可涉及到各临床科室.提高医院疗效,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细菌耐用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医师应
本文简要介绍了95年6-7月间访问加、美两国科技数据开发和服务单位的目的和间况、结合加、美两国的科技数据开发和服务情况,对如何发展我国的科学数据库与网络信息服务提出了见解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和修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论体系,并总结出一些对课题推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