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许多孩子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中年级的孩子从写话过渡到写作文更是不能适应,往往出现“无米下锅”“有米难以成炊”的现象。为帮助中年级的孩子解决这个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循循善诱去“寻米”;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听,模仿迁移终“成炊”;三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修改评议,完善提高。
  【关键词】寻米;成炊;作文
  长期以来,许多孩子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中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中年级的孩子开始由原来的写话走向写作文,这一跨越,孩子往往不能适应,在作文实践中明显表现出两点不足:一是“无米下锅”,不知所措;二是“有米难以成炊”,举笔茫然。针对这两点不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些许有针对性地训练。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循循善诱去“寻米”
  “无米下锅”,指学生作文时找不到题材。这固然和部分孩子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或不知道日常的见闻就是可以入文的材料。罗曼罗兰说过:“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到恰当的题材。
  (一)教给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以日记形式记录题材
  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这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怎样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提高观察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引导他们写观察日记进行小练笔。从自身经历到道听途说,从写人写事到写景状物,从一两句话到一段话,再到成篇成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这一过程,学生不仅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抓人物特征
  有一次,班上来了一个插班生,孩子们兴奋地看着他,调皮的不时还窃窃私语。于是,笔者抓住这一契机,鼓励这个新插班的孩子上台自我介绍,接受同学们提问。下面的同学则要求仔细听,认真观察新同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求以“我们班来了位新同学”为话题借助日记形式进行小练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孩子们兴趣高涨。随着自我介绍,现场提问地不断深化,孩子们得出了“这是一位大胆的同学”“这是一位成绩优异、富有爱心的同学”等结论。第二天的日记本上,孩子们从外貌到神态,从语言到动作,从他人的反应到自己的体会无所不谈。尽管部分孩子语言略显稚嫩,甚至不太流畅,但他们有话可写。
  2.引导观察景物,抓住景物变化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二课《夕照》(旧教材),笔者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观察夕照,观察夕照下周围景物的变化,抓住景物的动态特征,将观察所得以日记形式写下来。孩子们通过观察,不仅记录下夕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色彩上的变化,而且还抓住路上行人由少到多,由不慌不忙到步履匆匆;车辆由少到多直至开始拥挤、塞车;在夕照即将消失时路灯开始工作,华灯高照的夜景,一时间都成了他们笔下的写作題材。
  3.开展小组轮流日记,在交流中丰富题材
  所谓小组轮流日记,就是由一个小组(6—8个人)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设计扉页,创作组名与口号,以此激发努力上进的欲望。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次日交给其他成员阅读、评议,最后由老师进行批阅,并做到每一周期(即轮完一个小组成员)进行一次小组评比,给予一定的奖励。
  由于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孩子在写日记前可以阅读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前者的素材也许会给后写者打开思路,优美语句也许会给后写者以借鉴,写作方法也许会给后者以灵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每一次的日记都是自己写作水平的展示,也关系着本小组的集体荣誉。因此,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寻找书籍进行阅读,积累语言,留意观察周围事物以丰富题材等,再加上点评其他同学日记的过程,既促使了写作者努力写好每一篇日记,也提高了其他成员修改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一段时间后,小组与小组交换日记本写日记,进一步丰富题材,促进交流。
  (二)引导学生回忆与实践,激活学生思维
  生活中,大部分孩子都乐意向人谈论他们经历的事,而这些事倘若被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文章。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指导课中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从最容易激发学生回忆和联想的地方入手,引导孩子去说去编。
  曾听过这样一节作文指导课。课伊始,只见那位年轻的女教师用娓娓道来的语调说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聊天吗?”“今天我想就‘趣事’跟大家聊几句……”随着聊天的深入,孩子们打开话匣,神情飞扬,将听课者带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画面中。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巧妙地带出写作要注意的事项。
  作者也多次尝试“聊天”,聊“难忘的事”,聊“我家的宠物狗”“我的爸爸妈妈”,去校园找春天,在课堂上与孩子拔河,开展游戏“谁是错别字大王”,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再次体验某种情感和生活以此激活写作题材。
  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眼睛看”是不完整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用心去观察,去体验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听,模仿迁移终“成炊”
  由于中年级的孩子是从低年级的具体形象思维转到抽象思维,由说话写话训练进入到篇章训练,无论片段还是成篇文章,都是由许多有内在联系的反映生活内容的句子和段落构成,因而存在“条理性”的问题。刚刚进入中年级,不少孩子写出的文章或片段,都有语句混乱,层次不清,记流水账的毛病。究其原因,是孩子还不能把握习作材料和语言的内在联系,即没有“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这一问题,笔者拓宽指导渠道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效果不错。   (一)多读——提供阅读对象
  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语文课本中的多数内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教师应发挥好这部分教材的典范作用,依据实际让孩子从中学会布局谋篇,学会运用经典名句画龙点睛。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让孩子用心读懂每一篇课文,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些优美的文章尽可能熟读成诵,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要求或建议复述故事。每节课后,留下2、3分钟让孩子多角度谈体会,每过一段时间,让孩子们通过读、背、说的形式再重温一遍。久而久之,课文中精彩语句、段落以及故事情节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同时推荐有益的课外书,记简单的读书笔记,以帮助他们巩固了解如何运用语言、如何布局谋篇。
  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对于作文教学亦如此。
  (二)模仿——迁移运用
  生活实践表明,熟悉模仿,才能有创造。像李白、鲁迅等同样也是在“模仿”二字上下功夫,先效人之法,取百之长为己有,而后走上成功的道路。引导孩子模仿,主要是学习范文中怎样观察事物,怎样布局谋篇,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接着“与古人神似”,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在仿写时还要要求加入创新,使文章具有自己的风格。如学完人教版第8册第一单元写景的文章后,笔者布置一篇练笔:仿照本单元第2—4课(第一课是古诗词,2—4课分别是《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任一课的写法写一处你喜欢或印象最深的景物(新授时,在教学过程已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特别提醒,切记抄袭。不少孩子将文中所得进行了迁移,写出了《杭州山水》《春游东湖》等佳作。其中一位孩子写《游乳源大峡谷》更是融合了三篇文章写作上的独特之处与共同之处。
  1.运用拟人及比喻的手法写出景物动态的美。“这条瀑布水大势猛,吼声如雷,激起的水花在几条光秃秃的枝丫上蹦蹦跳跳,形成富有动感的水帘。”“千万颗水珠织成银链。”
  2.运用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写出从乳源大峡谷谷底往上看山峰的形状。“从谷底往上看,山峰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粗如城堡,有的细如长鞭,有的像虎,有的像狮子,有的……每一座山峰都让人产生遐想。
  3.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交代游览路线。“来到大峡谷的入口便看见一条又长又陡的石路。沿着石路往下走,没几步就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走完石级路,一条大瀑布呈现在我眼前。”“再往里走,峡谷里的水显得越来越美。”“来到谷底抬头往上看……”
  除了模仿课文,教师还可以提供下水文让孩子参考。实践证明:通过模仿,孩子们完全可以把知识化为能力,并借助范文开拓思路,丰富想象,使众多的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布局谋篇,在作文知识的天地里展翅飞翔。
  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修改评议,完善提高
  学会了基本的布局谋篇,并不等于會按要求习作,更不等于写出的文章会是一篇佳作。孩子们总会出现诸如用词不当、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层次不清或是主题不鲜明等等毛病,这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找多种途径培养孩子学会修改,多次修改。
  (一)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鲁迅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亦是训练孩子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笔者在指导孩子完成初稿后,会按以下步骤进行:
  1.集体评议。选取好、差两篇习作请孩子们当“医生”集体评议,先从差的文章开始找毛病,并给出“处方”谈如何改进,再从好的文章中找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概括得出与改进相应的观点。
  2.学生自改。要求自读习作,按要求修改。
  3.互改交流。自改后,与好朋友或同位交换修改,要求交换修改意见,最后达成一致。这一环节,有助于孩子对作文目标的准确把握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修改过程,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使文章更为规范。
  4.再次修改并誊正。孩子们根据几轮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感到满意后进行誊正。
  (二)评价——激发兴趣
  习作评语是孩子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是提高孩子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习作评议中应牢记巴金先生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因此,在作文评语中应重在发掘优点,教给方法,沟通情感。同时在班上开辟“作文小天地”,让学生在传阅中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并吸取他人之长形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评价语不应局限于教师,可参考流动日记的方法,加入自评、同学评议、家长评议,以此在丰富的评价语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评价与他人有相同或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好发现自己习作的缺点和亮点,为今后的成功习作奠定基础。
  “寻米成炊”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难点,“寻米”不易,“成炊”“成为佳肴”更难的情况在所难免,因为习作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和反映。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深知以上探求对于当前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来说还远远不够,但相信:只要坚持“以思促教”的思想,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版).
  [3]汤建英.现阶段作文教学的三个走向.小学语文教学,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既复杂,又存在着动态特征,因小学生的自身成长还有待提升,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又需要极其重视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对其思维、品格等方面进行良好的塑造,为此,班主任的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效果。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的有效发挥与应用进行相关探讨,希望在有效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时,
【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孝道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的融合,可以在帮助小学生养成基本道德素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心智和健全人格。本文主要对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意义和实践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孝道教育;孝文化;德育实践  “孝”是我国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孝道已经成为了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人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
【摘要】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培养有时代担当、有高尚品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就如何带好班级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班级制度;传统文化;个性化教育  笔者从教十五年来长期在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也曾取得小小的成绩,怎样做才是好的班主任,从刚毕业开始做,我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走向工作岗位的,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如何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根据新课标编写的高中生物课程,为了全面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物学实验,具有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生物实验对于理解生物基础知识、掌握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学校将德育衔接问题研究作为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教育衔接呢?文章对中小学德育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以及造成衔接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小衔接;衔接问题;教育策略  前不久,笔者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其小孩升入初中以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但目前思想品德课堂上仍存在课堂提问空洞、深奥、琐碎、过于简单等问题,不但提高不了教学质量,还会阻碍和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为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在教学中科学运用课堂提问,使提问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提问;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共享性,利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音乐教学由抽象走向形象,变乏味为趣味,激发学生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从激发学习兴趣、领悟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创设表现平台等方面,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小学  黑板上挂着用毛笔书写的曲谱,老师脚踩踏板,手弹风琴键,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着“五星红旗迎风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小学生学习倦怠主要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但其中也有自身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要开展有趣、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父母要学会挖掘孩子的长处。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小学生;学习倦怠;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枯燥乏味,压力大  简单机械的重复学习让学
【摘要】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习压力还面临着中考升学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育成熟。因此,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的人生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尤其是全寄宿在乡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在进入集体宿舍生活后,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几乎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学校适应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我自己在顺德均安文田中学所从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适应现状,寻找存
【摘 要】随着教学平台在中学课堂的普及,主题鲜明、短时高效、选用方便灵活的微课日益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探讨了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指出微课可运用于课堂中的课前导入、概念讲解、知识拓展、习题讲解等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高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巩固记忆。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