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向清代中国输铅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铅是英国自产输华的第二大货物,英国又是在此期间西方对华贸易的最大国家。铅在清代中国的用项关乎军国大计,即军火制作、茶叶出口与钱币铸造,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乾隆朝以降,中国的铅采掘业愈发衰落,耗铅量却加大,而英国是铅的富产区,“洋铅”愈发成为补充。铅是英国来华贸易长年赢利的项目,这在工业革命前产自英国的大宗输华货物中实不多见,其在华售价逐步走高,但涨幅有限;清朝铅进口量不温不火、涨落有序,乃需求端与供给端之间需要大致持平的展现。
其他文献
回历822年祖勒合答月6日(1419年11月24日),一个由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向明朝的庞大使团离开都城哈烈。在这个使团中,盖耶速丁作为沙哈鲁之子贝孙忽儿的代表参加出使,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出使的见闻,这就是中西交通史名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盖耶速丁记述甘州城内一座塔形建筑令他印象深刻。这种建筑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波斯文原本中作■■汉译者将其译成“天球”或“转天”。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并不清楚这种建筑究竟为何物。本文试对这种建筑进行考证。在回历823年拉马赞月(1420年9月
分析表明曾侯与钟铭所言“君庀淮夷,临有江夏”一辞,并没有准确表达西周早期曾国被封于江汉地区的史实,亦不是西周早期的用语方式,而是从西周晚期以降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形势出发,采用春秋晚期的表达习惯和用语特征,来描述当时曾侯受封立国的情景,美化、颂扬其先祖之功德,以致出现历史背景、文句表达与原始史实之间的不尽相符和错位现象,且含有若干夸张的成分,这是我们在利用该铭文材料时应特别注意的。
战国楚简中所见“太一”是掌管人生死病患的职能神,在同类神灵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高级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可以向之祭祷。其等级高于后土等,但是相比于“大水”“楚先”等,则并未有任何等级上的超越或是统属关系,很难确定其为至上神。“太一”与“帝”并不能等而视之,两者之间仍存有差异。
东汉碑刻文献对先秦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虽遵循先秦经典的形式而内容多玄远不经;对秦代和西汉近世祖先的描写强调支系流布,但也未必真实;对服属之内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高低有无为准,如实书写。碑主身份与祖先描写关系密切,著姓祖先书写简单。立碑者与碑主的关系有时也会影响到碑文内容。祖先书写的知识来源主要有儒家经典与谶纬,私谱与姓氏书,以及当世史籍等。大族兴起与儒学昌盛是东汉碑刻中祖先书写的社会基础。
《续汉书·百官志》“太尉”条存在脱文。复原后,东汉三公制呈现为太尉掌兵事、司徒掌人民事、司空掌水土事的三分结构。这种结构显示的是三公在现实政务层面的分工。西汉后期的今文家说秉持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的“三公分职”说,主要指三公分别对应某一方面的宇宙秩序及相关灾异,而非政务分工。成哀时期的“三公制”建设运动在受到“三公分职”说影响的同时,其制度实践和理念内涵与古文家说也有相通之处。这一时期尚看不到三公分担外朝政务的迹象。从王莽辅政时期到新莽王朝,随着内辅位置为新设的“四辅”占据,原来的三公被外朝化,开
开宝九年宋太祖意欲迁都洛阳,看似涉及政治斗争及经济因素,但从历史进程潜层考量,则是对中国由地方分裂割据向中央集权强势回归的历史回应。迁都洛阳失败,标志着汴州在长达百年中所承担的特殊角色从“积累”到“质变”的完成,冲破了中央集权强势回归对定都洛阳的理论诉求。中晚唐五代与北宋士人对汴州(开封)的评价与城市发展所存在的悖反矛盾,本质上是时代背景差异与汴州(开封)职能差异导致的。五代时期,邺都大名府居于河北重心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原王朝内部制度因素、地缘政治秩序与中央权力支配关系决定。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对邺都大名
鱼鳞图册起源有各种说法。鱼鳞图之称在绍兴年间已然出现。绍兴经界继承了北宋方田法清丈土地之策,而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绍兴经界缘起于按图核实。打量步亩、画图供帐为绍兴经界的核心和关键。以保为单位的鱼鳞图帐,是绍兴经界的基本帐籍。砧基簿与鱼鳞图不应混为一谈。绍兴经界是先攒鱼鳞图,后造砧基簿。鱼鳞图帐以地为母,以人从地;砧基簿以人为母,以地从人,二者属性有所不同,其演变结果亦不尽相同。绍兴经界有关鱼鳞图册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各种鱼鳞册籍雏形已经显现。后世鱼鳞图册实起源于绍兴经界的鱼鳞图帐,不是从砧基簿演变而来。
蒙元时代,山西玄中寺十分兴盛。本文利用碑刻史料结合其他文献对玄中寺的住持传承和下院等问题进行了考辨,并就玄中寺与蒙元朝廷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玄中寺与蒙元朝廷关系密切,以玄中寺为中心的寺院丛林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
《经世大典·臣事》是元文宗时期由奎章阁纂修的一部元代中前期名臣传记总集,本文探讨了《经世大典·臣事》中天历功臣传这一传记书写模式形成的政治背景,对《元史》中有哪些传记出自《经世大典·臣事》作了初步考证,并进一步指出《经世大典·臣事》是明初第一次开局修《元史》时列传部分最重要的史料来源。同时,本文也对《臣事》传记的史源进行了分析。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有一条《尉卒律》,其内容如下:尉卒律曰:为计,乡啬夫及典、老月辟其乡里之入、[孛殳]、徙、除及死、亡者,谒于尉,尉月牒部之,到十月乃(1397)比其牒,里相就殹(也)以会计。黔【首】之阑亡者卒岁而不归,[糹古]其计,籍书其初亡之年月于[糹古],善臧(藏)以戒其得。(1372)学界对此律已有一些讨论,主要集中在“入徙除及死亡”和“其计”等字义的理解上,但对其他内容及整个律文的理解涉及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