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生长发育状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院的VLBWI的住院资料,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组(n=63)]和非IUGR组(n=120),非IUGR组又根据其出院时是否发展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而分为EUGR组(n=71)和非EUGR组(n=49),对比性研究IUGR组和非IUGR组住院期间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和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及各组的院内营养摄入情况、生长速度和相关疾病因素的影响。

结果

(1)出生时IUGR和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34.4%和72.1%,IUGR组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高于非IUGR组[(12.5±2.7)g/kg vs (11.3±2.5)g/kg,t=3.068,P=0.002],但IUGR组发展为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96.8% vs 59.2%,χ2=29.145,P=0.000)。(2) IUGR组在生后1、2、4周、达完全经口喂养前和住院期间的日均热卡摄入[62(51,69) kcal/kg vs 56(45,64) kcal/kg、83(71,94) kcal/kg vs 76(66,88) kcal/kg、107(94,120) kcal/kg vs 95(85,108) kcal/kg;103(96,110) kcal/kg vs 97(89,106) kcal/kg、121(111,131) kcal/kg vs 111(101,119) kcal/kg](1 kcal=4.1840 kJ)。蛋白质摄入[1.7(1.3,2.0) g/kg vs 1.6(1.2,1.8) g/kg、2.6(2.1,2.9) g/kg vs 2.3(1.9,2.7) g/kg、3.3(2.7,3.6) g/kg vs 2.7(2.4,3.2) g/kg、3.1(2.6,3.4) g/kg vs 2.8(2.4,3.3) g/kg、3.4(3.1,3.8) g/kg vs 3.1(2.8,3.5) g/kg]均高于非IUGR组(P<0.05)。热卡累积损失[407(360,483) kcal/kg vs 448(393,527) kcal/kg、534(369,689) kcal/kg vs 612(453,758) kcal/kg、367(12,724) kcal/kg vs 718(330,996) kcal/kg、381(231,609) kcal/kg vs 656(394,959) kcal/kg、0(0,350) kcal/kg vs 387(85,826) kcal/kg]。蛋白质累积损失[12.3(10.2,15.5) g/kg vs 13.7(11.7,16.4) g/kg、12.8(7.8,19.4) g/kg vs 17.5(11.9,22.7) g/kg、6.2(0,22.6) g/kg vs 21.7(7.3,30.3) g/kg、6.6(1.8,23.0) g/kg vs 22.1(7.2,32.5) g/kg、1.9(0,16.7) g/kg vs 20.1(0,32.6) g/kg]则相应低于非IUGR组(P<0.05)。(3)非EUGR组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高于EUGR组[(12.7±2.2) g/kg vs (10.3±2.1) g/kg,t=6.137,P=0.000];开始喂养时间[1.0(1.0,3.0) d vs 3.0(2.0,5.0) d]、禁食时间[3.0(1.0,5.5) d vs 4.0(3.0,9.0) d]、最低体重出现时间[4.0(3.0,6.0) d vs 6.0(5.0,8.0) 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1.0(9.0,14.0) dvs 13.0(10.0,17.0) d]均短于非EUGR组(P<0.05);需机械通气治疗者比例(70.4% vs 51.0%)低于非EUGR组(P<0.05)。(4)非EUGR组在生后2周的日均热卡摄入[81(70,91) kcal/kg vs 73(63,85) kcal/kg]和生后1周[1.6(1.4,2.0) g/kg vs 1.4(1.1,1.8) g/kg]、生后2周[2.4(2.1,2.7) g/kg vs 2.1(1.8,2.6) g/kg]、达完全经口喂养前[3.0(2.5,3.4) g/kg vs 2.7(2.3,3.1) g/kg]的蛋白质摄入高于EUGR组(P<0.05),而生后2周的热卡累积损失[546(403,707) kcal/kg vs 655(494,795) kcal/kg]和生后1周[13.1(10.9,15.1) g/kg vs 14.8(12.0,16.6) g/kg]、生后2周[15.5(11.4,19.8) g/kg vs 20.0(12.1,24.0) g/kg]的蛋白质累积损失低于EUGR组(P<0.05),在其余各阶段的日均热卡、蛋白质摄入量及累积损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IUGR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非IUGR组(34.9% vs 56.7%),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发生率则高于非IUGR组(54.0% vs 24.2%、25.4% vs 7.5%),新生儿窒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胆汁淤积症和孕母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EUGR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11.3% vs 0%)和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31.0% vs 14.3%)高于非EUGR组(P<0.05),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胆汁淤积症和孕母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UGR早产儿发生EUGR的风险远高于非IUGR者;导致非IUGR早产儿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包括:日均体重增长速度、最低体重出现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开始喂养时间、禁食时间、机械通气治疗、营养摄入与累积损失、疾病等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寻求简便、快捷、准确的方法监测新生儿的心输出量,提高NICU中危重症患儿的血流动力学诊治水平。方法同时采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lty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 uscom,USCOM)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测量20例健康足月儿及29例早产儿生后28 d内的心输出量,对测量结果使用Bland-Altman分析法比较两种方
期刊
目的比较E2A-PBX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北京儿童医院2003方案(BCH-03组)及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2008方案组(CCLG-08组)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初治的59例E2A-PBX1+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BCH-03组37例,CCLG-08组22例。分析两组患儿的初诊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复发时间、无复发生存(RFS)、无事件生存(EF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鼻空肠置管和空肠营养治疗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至2012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和外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或者急性轻症胰腺炎但经口喂养不耐受,进行STONGkid营养风险筛查,存在高度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干预者22例,男9例,女13例,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急性轻症胰腺炎9例。年龄5~15岁,平均(9.1±2.8)岁。对所有的入选患儿通过人体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床边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在八一儿童医院NICU内采取机械通气下肌松剂麻醉后,床边进行激光治疗的103例RO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3例严重ROP患儿共199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随访最短5个月),其中Ⅰ区病变39例76只眼(38.2%),Ⅱ区病变64例123只眼(61
目的研究一例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LKB1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DNA测序分别检测LKB1基因大片段缺失、碱基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同时采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验证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位点对编码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具有典型的皮肤黏膜黑斑、多发胃肠道错构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对其影像学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外科收治NEC患儿211例,对其影像学进行总结,分析患儿影像学指标与临床表现及手术的关系。结果211例中,腹部X线平片无明显变化的40例(19.0%),腹部X线平片动态好转的47例(22.3%),腹部X线平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