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音节比较级程度副词的词汇化机制与动因r——以“×加”类为例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加”类双音节比较级程度副词来源于跨层结构[更/益/愈(Adv)+加(V)+NP].汉代最早出现该类跨层结构的连用现象.魏晋六朝时期,[更/益/愈(Adv)+加(V)]经重新分析发生词汇化,促使内部边界消失,语义融合,形成双音节程度副词“更加、益加、愈加”,并且其语法功能拓展,构成[更加/益加/愈加(Adv)+AP/VP]的语法结构.受语言类推机制的影响,“越加”在明代产生.“×加”类双音节比较级程度副词的成词机制是经跨层结构的重新分析和[(×)加+VP/AP]结构的类推作用实现,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推动,包括共同语义基础感染,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主观性因素影响,语言精细化与经济性原则的要求等,根本动因是现实语用因素的驱使.
其他文献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有着鲜明的学习词典的特点,在词目上从严选词,挑选具有学习价值的语文词语;在义项编排上遵循义频优先的原则,同时照顾词性、认知、逻辑顺序;在义项组织上突出词性的作用,以符合学习习惯;释义上更为浅近,便于理解.张志毅先生对学习词典做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这一研究的结晶和代表作.学习词典作为一种新型词典,也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内向型学习词典与外向型学习词典的区别,学习词典所收词目的等级划分等有序性问题,如何充分挖掘、整理汉语汉字内在的规律与特点.
政府会计制度给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内部控制建设质量的高低对政府财务报告的编报产生影响,是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结合财政部关于政府会计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要求,在简要介绍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治理水平.
《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异形词条目,其异形成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同音字.修订中所拟增补的异形词条目也主要是这几类.增补的作用,一是订补释义偏误,二是推溯形义源流,三是纠正立目疏失.增设异形词条目应注意坚持标准,防止过多过滥,应合理安排主附条关系,并应注意与相关词目收列情况的对比.
文章通过音韵比较,指出闽语“鲤”字的读音(如厦门/tai6/、建瓯/ti9/、石陂/di5/、永安/ti4/)包含了若干中古以前的讯息.具体来说,闽语这个词的声母读舌龈塞音而不读流音,指向早期汉语的复辅音声母;而韵母则反映了之韵、咍韵未分的状态.
地方高校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在其育人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起着正向作用.学生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在选拔、培养学生党员干部方面下足功夫,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构建由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行为与能力素质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员干部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衡阳市GTE学院大学生党员干部质量评价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党员干部
互联网媒介搭建的评论场域打破了传统“学界”“业界”的专业壁垒,让不同年龄阶层的个体拥有意见发声的方式与渠道,让文艺评论从“庙堂”延伸至“江湖”.又因其缺乏一定的“审美维度”和“评价准则”,网络文艺评论有时也会落入“虚张声势”和“娱乐至死”的尴尬境地.如何将“学术”与“网感”共振,形成既有“高度”又有“效度”,既能“明目”又能“养心”的网络文艺评论,是本文思考的问题意识.
《汉俄合璧韵编》是在俄国汉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辞书,对后来俄罗斯汉语词典的编纂体系及编纂实践均影响巨大.文章基于词典学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词典的结构和编写体例进行了描写,并归纳其在注音、出条、释义等方面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中国大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以英语水平相似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声思维、刺激回忆采访和调查问卷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对3类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有所区别,且应试型阅读习惯是影响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辅助型阅读策略的重要因素.
《甘宁青恒言录》是西北地区语言、文化、民俗、风情研究的珍贵史料,全书收录词条537个.其中,《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录者394个,占73.4%,收录者仅143个,占26.6%;已收录的词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为《汉语方言大词典》进行佐证补遗.历代文献中收录的方言资料不少,他们具有极高的新材料价值,可以为辞书编纂、修订提供新材料和新视角.
湘南土话主要分布在郴州和永州两个地区,文章以郴州地区为例探讨湘南土话的方言性质.郴州土话的梗摄字普遍含有多种读音层次,从不同方言点梗摄与其他阳声韵摄的分合关系看,郴州土话的早期层次既有客赣方言的类型,也有湘语、官话方言的类型,而“与山咸摄合流型”鲜明地带有江西中西部方言特征.从早期层次推测,郴州土话起初是由客赣方言大规模渗透到湘南地区后与当地原有土话融合,经过发展变化后,又混有湘语特征和官话方言特征形成的混合型方言.从变化趋势来看,郴州土话正在向官话方言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