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探究不能“由己推人”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专注于”粘胶条”这个动作,并没有注意小胶条与厚重纸箱之间的关系。而这一过程,恰恰引发了教师对于书架粘不结实的担心,这正是教师“由己推人”的观察思路。当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之间产生了不平衡,幼儿会通过“同化”或“顺应”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只有出现不平衡时,儿童才有机会成长和发展。”因此,面对幼儿自主的探究游戏,教师需要从自己的观察中后退一步,以“某种方式区分自己与自己的思想是必要的”,不能用一己的眼光和标准来考量孩子。
  尊重自主探究的内在速度,引导要在观察中顺势而为
  游戏中,孩子们关注的是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到下一阶段才会发现、解决新的问题。孩子始终是在按着自己的速度来探究和改变着一切。我相信,在后續的搬运书架或者使用书架时,从自己的体验和其他人的质疑中,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就会意识到书架出了问题。作为教师,要在观察中理解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思考轨迹,感受孩子视角的一切奇妙所在。
  回归游戏的本质,更要看重游戏态度和学习品质的养成
  把废旧纸盒变成一个立体成型的书架,对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每一步都需要创造性地聚焦智慧、通力合作、全心投入、坚持不懈。相对于我们成人关注的“怎样增加书架的结实程度”“怎样进一步完美结果”,我们更应该看重孩子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选择能承担责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全心投入和积极参与。这些态度和品质才是感动我们的核心。
  关注探究的过程,让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创造
  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因为这个过程是未知的、不确定性的,反而更能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每一个制作的细节都在设计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和变化。这一经历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双手和心智之间强烈的友谊,领悟到改变事物和被事物改变的喜悦”。即使很小的年纪,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证明自我的存在和意义。
  孩子游戏的过程“不是传递所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知道的知识的过程”“通过探索,师生共同清扫疆界,从而既转变疆界也转变自己”。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原因性的,而是转变性的。因此,当我们帮助孩子在彼此的思维成果之间进行协调时,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发生作用。
其他文献
过去,凭着印象,我和很多老师一样,认为涵涵是班里的“捣蛋王”,注意力不集中,规则意识也比较淡薄。但是,随着持续观察和定期记录、反思,我发现,我眼睛里的涵涵变了,也许不是涵涵变了,而是我看他的视角变了,我更懂他了。我记录的系列故事,也通过不同人的解读,对我理解涵涵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意义。  房子、孩子、暴风雨  时间:2014年3月20日  背景:平时,涵涵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很多老师认为,
为了改进教研方式,我们曾对幼儿园老师做过一个小调研,问题只有一个:“你喜欢教研吗?请把理由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几十位老师,给出的答案(见下表)出奇的一致。可以看出,“有用”是决定教师对教研喜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  教师给出的喜欢 /不喜欢教研的理由列表  过渡环节的组织也可以成为科研课题  某新建幼儿园工作年限在1~2年的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一天,保教主任在巡班时发现,各班过渡环节的组织
活动源起还得从一位大眼睛的小女孩祎祎说起。  “怎么了?不高兴了?”  “我想我妈了。”  “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妈妈吗?”  “我妈不让我跟她睡觉!”  “为什么啊?”  “让我自己睡一屋,我就想跟她睡!”  “妈妈是在培养你的独立性,很多小朋友都自己睡呀!”  “哼!”祎祎转身走了……  我这样劝看来不太合她心意。祎祎家新添了一个小弟弟,才四五个月大,经常看到祎祎妈妈带着小弟弟来接祎祎。所以,我大
芬兰幼儿园里的“自由”“慢”生活  如果是第一次进入芬兰幼儿园,许多人肯定会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自由”所震撼。首先,教师是自由的。他们拥有极大的教学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材料,园长基本不进教室听课、不检查教学进度。其次,幼儿是自由的。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游戏、交往、探究,可以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方式、同伴,从不被教师催着从一个环节匆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倘若用“自由”且“慢”来形容芬兰幼
在六一活动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后,决定开一次化装舞会。小朋友们各显身手,根据舞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特长,成立了很多小组,比如宣传组、主持组、妆发造型组、现场服务组、道具制作组以及安保组。可晓波虽然和我一起参观了一遍所有的小组,但他还是没想好做些什么。我有点担心,毕竟这是一次集体活动,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有收获、有成长。如果强行分配任务,恐怕有违尊重儿童的教育之道;但是如果一味顺应,难道真的
开学初,我园的建构区大致呈现出这样的景象:幼儿拿着积木敲敲打打,扔得满地都是,建构到一定的高度哗啦一下把积木推倒……建构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我们,对于建构活动又有多少真正的理解与认识呢?应该怎样支持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发展?  基于这样的现状,结合如何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园本教研活动。 
每一个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孩子们的礼物。有一年的教师节,中一班的孩子送给我一支他们亲手用彩纸制作的小花,上面还有一个二维码,扫过二维码,那里有孩子手捧鲜花祝游妈妈节日快乐的祝福。孩子们送花给我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快乐,他们盯着我的眼睛看呀看呀,看我的笑,看我的美,那一刻,我知道孩子们把心交给了我。过了两天,我走在楼道里,送花给我的一个小男孩儿突然拦住了我,问:“游妈妈,那花还在你的办公室里吗?”“我说
航航的黑白画  在一次《七色花》教育戏剧的活动中,我们请孩子们想象一下故事的主角珍妮要去的陌生地方是什么样子,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用水彩笔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场景,只有航航小朋友整幅画用黑色水彩笔,画出了布满小窗户的黑色高楼。航航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航航说:“珍妮來到外国森林里天已经黑了,那里面有老虎,还有坏人住的6层楼房,坏人的楼房旁边就是监狱。这时珍妮心情很
动画片《三个和尚》是孩子们十分熟悉与喜爱的。我们尝试通过综合主题活动“三个和尚”,培养大班孩子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责任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幼小衔接中涉及的社会交往、生活能力以及学习品质等多方面内容。调查:我最喜欢的情节  开始,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前期经验调查表,了解孩子们最喜欢哪个和尚、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否知道和尚不愿意打水的原因和如何帮助三个和尚顺利打水。孩子们通过绘画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
我园建于1989年,在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园所文化——“做好群星教育,让每颗星星都闪烁出自己的光”,即把教师和幼儿都看作是夜空中独一无二的星星。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颗启明星,用爱心和专业照亮幼儿的人生之路;每一名幼儿都是一颗新星,在教师的支持和引领下,闪闪发光。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园探索通过理念引领、价值唤醒、研究体验等举措,由外而内、潜移默化地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