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ISD,通常被翻译为危机事件压力转化,主要是指通过结构化的访谈对危机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危机者转化危机带来的压力及各类可能和隐藏的心理阴影.CISD一般被运用于突发事件后受影响人群的心理干预,通常以小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后来也逐渐被运用于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在本个案中,心理教师运用CISD对一名自杀未遂的女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晤谈过程中遵循CISD的七个阶段,整体效果良好.
【机 构】
:
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江门 529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ISD,通常被翻译为危机事件压力转化,主要是指通过结构化的访谈对危机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危机者转化危机带来的压力及各类可能和隐藏的心理阴影.CISD一般被运用于突发事件后受影响人群的心理干预,通常以小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后来也逐渐被运用于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在本个案中,心理教师运用CISD对一名自杀未遂的女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晤谈过程中遵循CISD的七个阶段,整体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抑郁学生比例增加,无须住院治疗转介就医的抑郁症学生通常都会回到校园继续学习生活,但他们经常出现情绪波动,仍然需要心理教师的跟踪帮助,甚至是危机干预.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可以采取“一体双锥”模型来有效干预转介返校抑郁症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为抑郁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心理护航体系.
[剧情简介]rn高中生如玉觉得自己身材不好、成绩差、不善言辞,一直以来都很自卑,很害怕听到别人的评价.一次偶然的机会,如玉可以选择变成镜中那个完美的自己.在完美自我的诱惑与真实自我的自洽之间,如玉究竟会如何抉择?
一位来自重组家庭的初一女生,自述失眠加重,她母亲经常给予说教,母子关系紧张;觉得自己不被父母喜欢,不被家庭成员接纳,有被抛弃的感觉,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心理老师通过空椅子技术、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辅以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引导来访学生发现成功的“例外”,帮助学生驳斥并放下不合理信念,重燃对生活的信心.同时与家长积极沟通,家校合作,辅导后学生的心理状况逐渐稳定.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学生的数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相应地,越来越多的学校面临青少年抑郁的处理与跟进问题.以一个重度抑郁和轻度双相情感障碍个案的辅导与跟进为例,分析并总结了辅导和跟进抑郁症学生时可使用的一些技巧和策略:(1)陪伴和倾听;(2)持续储备有关抑郁症的知识;(3)建立联系,做一个支持者,持续关注;(4)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是应对抑郁症有效的心理技术;(5)建立和心理医生的良好沟通渠道,一起帮助学生.此外,还有两点注意事项:(1)要避免二次伤害;(2)有些话绝对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言语行为,它们伴随着语言交流而出现,对言语内容进行补充.非言语行为是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必不可少的沟通要素,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理解非言语行为内涵的特性,适当分析来访者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不一致时的深层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让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巧在时机、巧在策略、巧在程度.
目前,校园危机事件频发,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影响着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识别校园心理危机信号、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成为构建平安校园的重要工作.那么,当所面临的危机个案是匿名对象,该如何干预?以校园匿名轻生信件的干预过程为例,阐述了该类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