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的故事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所任教的大学里,摄影是美术系的选修项目,一个学年过后,大部分的学生就会回到主修的路上,很少会像这阵子这么投入。当老师的总是想多给学生一点,因此,每学期的最后一堂课,我总是在台北家里上,藉此向他们传达一些比较生活面的东西。孩子们也很能把握机会,平时爱请假的,这时也都出现了。30多位同学把我家的客厅、餐厅挤得满满的。
  我要他们尽量提问,内容不限摄影,什么都可以问。有个女孩问:“老师,您的梦想是什么?”在回答之前,我先讲了最近的一段经验,因为我明白她想寻找的,其实是自己的梦想;会这么问我,应该是想找一点参考。
  前不久,我的黑胶唱盘上的那支唱臂,有一根比头发还细的尼龙线断了。它的功能是系住一个小小的吊锤,让唱臂平衡,不至于往圆心偏移。其实,用不用这个小吊锤,影响不是那么大,可是知道什么坏了,心里总是不踏实。于是,我便带着尼龙线与那半颗花生米大小的吊锤,到一家已经光顾了将近40年的音响店修理。
  这家店的老板小刘,在台北音响界是位特立独行的人物,对音响器材的知识有如一本小百科。然而,他却从不卖发烧友追逐的昂贵器材,对名气大的厂牌,抗拒到了固执的地步。每回我告诉他,在哪儿听到或看到什么好玩意儿,他的表情差不多就是“嗤之以鼻”。
  在小刘看来,整个录音工业的黄金时期已过,只有在那些年代所生产的器材、零件才能用。所以,他费尽心力,遍收在那个年代里生产的真空管及电子零件,自己组装、贩售。每部音响都像是他的孩子,就算是卖出几十年了,他也记得那位买主和每个唱机、喇叭、前击、后击的细节。
  他的小店面坐落在公园旁,还没结婚时,晚上就歇在店面天花板上的半层楼里,四周都是零组件。好些年没来了,推开店门,内部陈设还是那样,让我吃惊的却是,小刘变了。他本来就清瘦,整个人现在又缩了一半,陷在一张座椅当中,显然是病得不轻。看到我,他高兴得笑了,笑容从没这样清澈、灿烂过。
  向来默默在一旁递零件、印象中好像没听过她讲话的小刘太太,正坐在旁边小板凳上帮他捶腿。怎么啦?我问得紧张,他答得轻松,说是胃癌旧疾复发,正在做化疗,全身肌肉无处不疼。“没什么,”他说,“医师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该吃药的时候吃药,该治疗的时候治疗,不去医院的时候就在店里顾着,只有跟这个病好好相处了,要不然,日子难过。”
  患了病的小刘,仿佛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唯一的挂念就是这几十年来辛辛苦苦收藏的组件。太太不懂,两个女儿没兴趣,同业中也没人觉得有啥价值。听了他的话,我感慨万千。年轻时,我们一再地追求,一再地拥有,累积下的一大堆宝贝,到头来反成了不好处理的难题。
  见我掏出那个小吊锤,小刘马上把唱臂的型号、唱机的机种都准确地说出来,再起身从满屋子的零件中找出我需要的东西;几分钟就解决了我的问题。那天,我们难得地聊了好一会儿,小刘还放音乐给我听。他挺清楚我爱听什么,因为早期我的黑胶唱片几乎都是跟他买的。
  当贝多芬大公三重奏从他的自制音箱中清晰温暖地传出来时,我诧异了!这不是卡萨尔斯拉大提琴的那个版本吗?怎么录得这么好!原来,现在有了新的技术,可以把从前录音母带的杂质消除,效果堪与现在的发烧片比拟。我以为那是卡萨尔斯在30年代末于德国波昂贝多芬馆音乐厅举行的那场历史性的实况录音;应该没有比那次更好的了。小刘却说不是,是几年后又录的版本。
  这张唱片,一下子把我跟贝多芬与卡萨尔斯的距离拉到了前所未有的贴近。认识这么久,每回见面都是谈音响,直到如今,我才知道固执的、呆板的小刘对音乐涉入如此之深,而且还是个道道地地的卡萨尔斯迷,大师的所有录音版本他都收集了。
  那天,出于减轻他库藏品的心意,我跟他买了一样平时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洗唱片机。我相信用自己的双手洗唱片,比什么都可靠;何况这个洗唱片机还价格不菲。没想到,回家一使用就让我发现,手洗的效果与它根本没得比。关键在于,这台机器的最后一道清洁手续是用吸的,把唱片沟槽中残留的微量清洁液和灰尘吸得一丝不漏,让张张旧唱片的音质仿佛新买的那样剔透。
  过了两天,我再去帮儿子买一部;推开店门,同样看见小刘坐在那把椅子上,蹲在那儿帮他捶腿的却不是小刘太太,而是一位曾在这儿见过几次的音响爱好者。我跟那位顾客不熟,但无法不被眼前的这一幕撼动。做买卖可以做到老板、顾客仿佛成了亲人,世间的动人画面,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小刘还以为我又有什么东西坏了,听到我想再买一台洗唱片机,表情仿佛是心窝在刹那间融化了一角。
  我告诉跟了我一年的这班同学,老师已经60岁了,不会再梦想更有名、更有钱或是拥有更多。而天下也没有更快乐这回事,快乐就是快乐,没什么“更”不“更”的。我倒是希望,如果哪天生病了,能够像小刘那样老实认命、与病共处:而要是有朋友病了,我也能蹲在地上帮他捶腿。
其他文献
一九九八年“两会”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应吉林代表之邀,欣然写下《为所作七绝二首》,全文如下: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三次到吉林,旧地重游,倍感亲切。恰逢雾凇奇景,满城冰挂,欣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背诵课文。早在60年代,我当学生时就非常喜爱;80年代当教师,执教此文时,为学生示范背诵,从“庆历四年春”到“吾谁与归”,常常
象,《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像,《说文》:“像,象电。从人,从象,象亦声。”相,《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象”与“像”
有了责任,可以找到水;没有责任,即使有水,大家仍会渴死——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多的正面评价总是多于负面评价,比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社会生活法则中,人多的力量更为强大,
罗马尼亚决定大力发展首都的地铁交通,在2010年前使布加勒斯特的地铁运行里程增加50%,以缓解日趋拥挤的地面交通。据罗新社报道,在下个世纪的头10年中,布加勒斯特主要街道公
“恃才傲物”一词,语出《南史·萧子显传》:“及(萧子显)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日骄。’”萧子显何许人也,恕我孤陋寡闻。不过对与其同时代的谢灵运,我倒比较熟悉些
理科老师若不示范做习题,那一定像人咬了狗,成为新闻;而语文老师不写下水作文,却像狗咬了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并不引人注意。其实,静心一想,二者只有特征的不同,并无本质的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典故,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画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
星占师占卜的话,巨蟹3月上中旬的运程一定是邂逅BIG MEN。“两会”上,某日半小时之内,迎面先后邂逅了薄熙来、吴定富。不过邂逅的地点一点也不浪漫——电梯间。重庆分组审议
在湛江美丽的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玛珥湖畔,坐落着由中央纪委、广东省纪委和湛江市纪委联手精心打造的一方廉政教育基地——清风林。 In Zhanjiang beautiful World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