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体育场地现状对课内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大量的身体练习,而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与条件作保证,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专门设备及运动服装等。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学生主要在教室里单纯从书本上学习掌握知识。学生单靠看书、听讲是不能学会运动技能的,更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健康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能像人们一般锻炼身体那样,对体育场地可以因地制宜而活动健身。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不足,并且体育场地的不足对体育教学有较大影响,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安排,致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1.体育场地不足对课程时间安排科学性的影响。许多学者研究揭示:人体的机体能力状态是变化的。每天8时-12时,14时-17时是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的时间,若在此时间里进行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时-5时,12时-14时则处于相对最低态,如果在此时间里从事体育运动,易出现疲劳,且“负荷量”过大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多年来,人们习惯上认为锻炼身体以早晨为最佳,其次是黄昏,因为那时的空气最新鲜。研究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每天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日出前,一个为傍晚。特别是冬季,早晨和傍晚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近乎停止。什么时间的空气最洁净?实验研究证明,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3点左右为两个相对最佳期。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如果没有安排在适合的上课时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体育课的质量就没法保证,无法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2.体育场地不足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影响。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体育工作者从更新观念入手,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开设了更多的体育学习内容,但很多学校都没有达到教学需求的这类场地,另外,有的学校有这类的场地,但因学生人数多,造成场地不足因而无法顺利进行,从而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3.体育场地不足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选项体育课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是学生最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因此上课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热烈的情绪和获得知识、技术的渴望,愿意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能集中,学习自觉主动。同时,选项教学一般都是由具有专项特长的体育教师任教,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一技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某专项运动知识和技术,形成一技之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在选项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必须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实践证明,参加选项学习的学生,各项运动素质不仅不低于其他学生,而且与专项有关的运动素质,还远远高于其他学生。但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或只能少开设几个项目,这样就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不同体育兴趣的要求。有的学校因为体育场地缺乏,只有田径场和篮球场,跟本就没法开设选项体育课,只能开设普通体育课。自开设选项体育课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素质也提高很大。此外,由于学生多,场地少,使练习密度大大降低,一些学生无法掌握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
4.体育场地不足对学生安全的影响。安全是指免受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学校体育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展开的,所以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工作,但由于现在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其他各种原因,伤害事故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安定因素。这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和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体育场地现状对课外体育教学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及其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活动的领域。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重要的补充。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课外体育活动认为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从时间上看,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实践体育;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体育课是个学习的过程,课外体育活动是实践的过程。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定程度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依据。
学校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也是能否坚持终身锻炼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育锻炼进行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锻炼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进入的终身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但仅靠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对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不够的。因此,要做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除在体育课中逐步培养外,还应通过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排序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不足,对体育不感兴趣,无适合体育项目,有伤病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由此可见,体育场地不足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场地不足与学生的需求的矛盾加剧,这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学校体育场馆的类型结构不够合理,室内场地较少,这势必影响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还有,近几年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也很少,这显然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多样化兴趣特点。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组织体育竞赛的多少,体育竞赛的形式,也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如果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如果学校对体育重视不够,投入少,开展体育活动竞赛又少,这样,无形中就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育场地不足不仅仅影响学生锻炼身体,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还给学校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三、体育场地现状对课余训练的影响
课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推动学校群体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代表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通过这些有天赋的学生运动员的竞技魅力,作为学校的体育骨干分子,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课余运动训练有助于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现代化社会品质,丰富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放不足,上档次的体育场地和室内运动场地偏少,现有的场地很多都是一些简易的设施,且年久失修,附属配套设施不全。学校没有标准的场地器材,训练只能在简易的场地上进行,在不标准的场地器材上练习。然而比赛是在标准的场馆中和标准的器材上进行的,这些场地器材环境的改变,造成不少学生在比赛时表现失常,影响了成绩和名次。以足球为例,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足球场,有的学校的足球场地在尺寸上偏小,是小型足球场地,只能进行七人制或九人制足球比赛,而正式比赛往往是十一人制比赛,学生对这样空间、距离、人数的变化很难适应;由于足球是学生最为喜欢的项目之一,很多学校的足球场过度使用,足球场上的草地早已变成黄土地,而在比赛时,足球场上的草地是非常好的,足球反弹的高度、角度及球滚动的速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技、战术水平就发挥不出来,造成比赛失常。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首先担负着体育教学的任务,这也是最主要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运动员训练、教职员工的体育活动等任务,此外,还肩负着向社会开放,满足周围社区人群的体育锻炼需求的任务。但由于目前学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在完成这些任务时难免捉襟见肘。
面对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现状,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从总体上增加体育场地的数量,根据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建议改善体育场地的条件,并加快建设体育配套设施,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新兴体育项目的场地建设。如攀岩、沙滩排球等,从而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足够的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 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杨子)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大量的身体练习,而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与条件作保证,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专门设备及运动服装等。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学生主要在教室里单纯从书本上学习掌握知识。学生单靠看书、听讲是不能学会运动技能的,更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健康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能像人们一般锻炼身体那样,对体育场地可以因地制宜而活动健身。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不足,并且体育场地的不足对体育教学有较大影响,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安排,致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1.体育场地不足对课程时间安排科学性的影响。许多学者研究揭示:人体的机体能力状态是变化的。每天8时-12时,14时-17时是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的时间,若在此时间里进行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时-5时,12时-14时则处于相对最低态,如果在此时间里从事体育运动,易出现疲劳,且“负荷量”过大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多年来,人们习惯上认为锻炼身体以早晨为最佳,其次是黄昏,因为那时的空气最新鲜。研究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每天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日出前,一个为傍晚。特别是冬季,早晨和傍晚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近乎停止。什么时间的空气最洁净?实验研究证明,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3点左右为两个相对最佳期。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如果没有安排在适合的上课时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体育课的质量就没法保证,无法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2.体育场地不足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影响。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体育工作者从更新观念入手,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开设了更多的体育学习内容,但很多学校都没有达到教学需求的这类场地,另外,有的学校有这类的场地,但因学生人数多,造成场地不足因而无法顺利进行,从而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3.体育场地不足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选项体育课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是学生最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因此上课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热烈的情绪和获得知识、技术的渴望,愿意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能集中,学习自觉主动。同时,选项教学一般都是由具有专项特长的体育教师任教,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一技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某专项运动知识和技术,形成一技之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在选项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必须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实践证明,参加选项学习的学生,各项运动素质不仅不低于其他学生,而且与专项有关的运动素质,还远远高于其他学生。但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或只能少开设几个项目,这样就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不同体育兴趣的要求。有的学校因为体育场地缺乏,只有田径场和篮球场,跟本就没法开设选项体育课,只能开设普通体育课。自开设选项体育课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素质也提高很大。此外,由于学生多,场地少,使练习密度大大降低,一些学生无法掌握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
4.体育场地不足对学生安全的影响。安全是指免受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学校体育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展开的,所以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工作,但由于现在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其他各种原因,伤害事故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安定因素。这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和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体育场地现状对课外体育教学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及其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活动的领域。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重要的补充。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课外体育活动认为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从时间上看,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实践体育;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体育课是个学习的过程,课外体育活动是实践的过程。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定程度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依据。
学校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也是能否坚持终身锻炼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育锻炼进行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锻炼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进入的终身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但仅靠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对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不够的。因此,要做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除在体育课中逐步培养外,还应通过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排序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不足,对体育不感兴趣,无适合体育项目,有伤病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由此可见,体育场地不足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场地不足与学生的需求的矛盾加剧,这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学校体育场馆的类型结构不够合理,室内场地较少,这势必影响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还有,近几年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也很少,这显然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多样化兴趣特点。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组织体育竞赛的多少,体育竞赛的形式,也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如果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如果学校对体育重视不够,投入少,开展体育活动竞赛又少,这样,无形中就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育场地不足不仅仅影响学生锻炼身体,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还给学校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三、体育场地现状对课余训练的影响
课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推动学校群体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代表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通过这些有天赋的学生运动员的竞技魅力,作为学校的体育骨干分子,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课余运动训练有助于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现代化社会品质,丰富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放不足,上档次的体育场地和室内运动场地偏少,现有的场地很多都是一些简易的设施,且年久失修,附属配套设施不全。学校没有标准的场地器材,训练只能在简易的场地上进行,在不标准的场地器材上练习。然而比赛是在标准的场馆中和标准的器材上进行的,这些场地器材环境的改变,造成不少学生在比赛时表现失常,影响了成绩和名次。以足球为例,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足球场,有的学校的足球场地在尺寸上偏小,是小型足球场地,只能进行七人制或九人制足球比赛,而正式比赛往往是十一人制比赛,学生对这样空间、距离、人数的变化很难适应;由于足球是学生最为喜欢的项目之一,很多学校的足球场过度使用,足球场上的草地早已变成黄土地,而在比赛时,足球场上的草地是非常好的,足球反弹的高度、角度及球滚动的速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技、战术水平就发挥不出来,造成比赛失常。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首先担负着体育教学的任务,这也是最主要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运动员训练、教职员工的体育活动等任务,此外,还肩负着向社会开放,满足周围社区人群的体育锻炼需求的任务。但由于目前学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在完成这些任务时难免捉襟见肘。
面对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现状,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从总体上增加体育场地的数量,根据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建议改善体育场地的条件,并加快建设体育配套设施,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新兴体育项目的场地建设。如攀岩、沙滩排球等,从而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足够的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 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