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歌词中写道:“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寥寥数语,说出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过,此“不小”所指为何,又何以“不小”,往往无人追问或言不及义。曾经看过一本书——《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首章中,称儿童为“探索者”“思想家”“艺术家”“梦想家”“游戏者”“成人之父”……并以大量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的言论阐释这些说法。其实,在我日常的英语课堂中,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跳脱的思维引发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我们这些好奇心不再、想象逐渐萎缩的成年人无法达到和逾越的,让人感叹果真“先生”仅仅为“先出生的人”。作为老师,每节授课的过程不也正是向孩子们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吗?面对善良、单纯、聪明、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们,即便是有些预设好的课堂流程和环节,也会因为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联想和行动,有着突如其来的变化和精彩的意外生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试着将其合理转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以使我的课堂更加饱满和精彩。
一节四年级《英语》的单词课,第五单元My clothes,主要目标是学习服装的单词“pants,skirt,hat,dress”以及句子“I like that……”我在教学到dress(连衣裙)时,要求学生们用“I like that……”造句。全班同学中,开始只有女同学发言,这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突然,有个男同学——诚举手发言了,全班同学哄笑,诚也有些许的不好意思。我也感到有些好奇,便带着疑惑,鼓励地点了诚起来发言:“Right, cheng,Please tell me , What do you say for us? Do you want to try it?”哪知道,诚给我的回答让我刮目相看、大加赞赏,“I don’t like that dress, but my sister likes that purple dress.”听到如此睿智而又圆满的回答,我不禁佩服起这个才十来岁的学生来,没想到这孩子的语言运用和思维拓展能力这么强,出人意料,也让我感叹其实孩子的脑袋里真的是待挖掘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惊喜。随后,同学们都纷纷地向诚投去了钦佩的目光,并且他们也纷纷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合情合理的句型,如“I don’t like those blue pants.”“I guess, my mother doesn’t like that red skirt. Maybe , she likes that orange skirt.”……讨论氛围尤为热烈,而且激起了一波波男女生对话练习的高潮。
这节单词课,最后学生们都是在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语境拓展中完成的。学生们真正做到了语言运用的趣味化和生活化。课后反思,我感受颇多,这个没有“预约”的精彩,何尝不是孩子们自己用智慧去“点亮”课堂的体现呢?作为老师,作为课堂的建构者,给予自己的警醒就是应该多花心思在每天的教学中,多观察孩子、多思考、多读书,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才能“hold”住千变万化的课堂和聪明伶俐的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儿童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无思考的状态下学习,要敢于鼓励孩子们‘超大纲’。”看到这番话,对自己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育前辈、专家的点拨,总结出了几个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调控好课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及时归纳总结;虚心向同行学习,经常听课,每天反思,每天读书,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智慧。
只要课堂存在,没有“预约”的精彩就必定伴随左右,无处不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观、教学行为加以反思,从经验中学习和得到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努力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这样才能足以应对每一次没有“预约”的精彩,活化每一节充满灵性的课堂。
好老师的教育哲学就是看一朵花,要把自己也变成那一朵花;看一棵树,要把自己也变成那一棵树……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
一节四年级《英语》的单词课,第五单元My clothes,主要目标是学习服装的单词“pants,skirt,hat,dress”以及句子“I like that……”我在教学到dress(连衣裙)时,要求学生们用“I like that……”造句。全班同学中,开始只有女同学发言,这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突然,有个男同学——诚举手发言了,全班同学哄笑,诚也有些许的不好意思。我也感到有些好奇,便带着疑惑,鼓励地点了诚起来发言:“Right, cheng,Please tell me , What do you say for us? Do you want to try it?”哪知道,诚给我的回答让我刮目相看、大加赞赏,“I don’t like that dress, but my sister likes that purple dress.”听到如此睿智而又圆满的回答,我不禁佩服起这个才十来岁的学生来,没想到这孩子的语言运用和思维拓展能力这么强,出人意料,也让我感叹其实孩子的脑袋里真的是待挖掘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惊喜。随后,同学们都纷纷地向诚投去了钦佩的目光,并且他们也纷纷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合情合理的句型,如“I don’t like those blue pants.”“I guess, my mother doesn’t like that red skirt. Maybe , she likes that orange skirt.”……讨论氛围尤为热烈,而且激起了一波波男女生对话练习的高潮。
这节单词课,最后学生们都是在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语境拓展中完成的。学生们真正做到了语言运用的趣味化和生活化。课后反思,我感受颇多,这个没有“预约”的精彩,何尝不是孩子们自己用智慧去“点亮”课堂的体现呢?作为老师,作为课堂的建构者,给予自己的警醒就是应该多花心思在每天的教学中,多观察孩子、多思考、多读书,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才能“hold”住千变万化的课堂和聪明伶俐的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儿童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无思考的状态下学习,要敢于鼓励孩子们‘超大纲’。”看到这番话,对自己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育前辈、专家的点拨,总结出了几个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调控好课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及时归纳总结;虚心向同行学习,经常听课,每天反思,每天读书,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智慧。
只要课堂存在,没有“预约”的精彩就必定伴随左右,无处不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观、教学行为加以反思,从经验中学习和得到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努力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这样才能足以应对每一次没有“预约”的精彩,活化每一节充满灵性的课堂。
好老师的教育哲学就是看一朵花,要把自己也变成那一朵花;看一棵树,要把自己也变成那一棵树……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