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习作回归“儿童本位”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人的情感、思想乃至精神、风范的一种表达,是最具人文性的学习内容之一。但现实生活中,习作教学却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习作教学的现实困境
  1.修剪过度,缺乏生命个性。在儿童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少不了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如何定位这两个“陪跑者”角色?对儿童习作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小学生习作篇幅很长,其中不乏成人的语言与思想,处处呈现大人按照自己意愿、审美标准进行的修剪;有的习作语言精炼、段落精简、构思巧妙,远远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正常水平。真是我们的学生超常吗?回答是否定的。懂得教学的人都知道,学生习作语言的发展,需要亲历生活、积累语言、积淀情感,更需要教师和家长欣赏、赞美、鼓励、肯定和期待。这是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越俎代庖,更不是教者一厢情愿的修剪与付出。否则,即使将一片片稚嫩的习作修改成一个个精美的盆景,也体现不出学生生命的个性美。
  2.杂乱无序,呈现原生态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还有一种现象也让人担忧: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学生习作尚处于无序化、原生态阶段。主要表现为:语言匮乏,口头语使用过多,条理紊乱,缺少适度的规范引领。究其原因,主要是规范语言的积累、遣词造句的方法、文章表达的技能技巧,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所以,写出来的习作“语文”味淡薄。
  3.“假、大、空”泛滥。写作内驱力不足。习作教学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真实的、亲历的、打动别人的习作,往往首先打动了作者本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为习作“无米下锅”而发愁,总是“为了习作而习作”,生搬硬套一些看来的、听来的,甚至子虚乌有的题材,使习作生涩难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调研,题目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调研结果表明:56%的学生选择了上、放学途中的突发事件(车祸、拾到东西等);30%的学生取材为家庭生活中父母照顾生病的儿女(其中较多题材为半夜里,刮风下雨,父母送自己上医院);还有一部分是下雨天,校园里,老师或者同学把雨具借给我,而自己却淋成了“落汤鸡”的故事。读着这一篇篇表面上文从字顺的习作,我努力找寻着文字背后的“真我”。在一个个缺少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写的真是一颗颗跳动的“真我”心吗?没有自我的亲历,没有真切的体验,再流畅、生动的描述都是没有生命的过场戏。由此可见,调动学生亲历生活、用心体验的积极性,增强习作的内驱力已是刻不容缓了。
  二、习作教学的迫切呼唤
  1.让习作成为一棵自由成长的树。习作是有科学规律的自然的过程,教者与家长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不要过早介入或过多压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在学生语言积累不多、表达尚显稚嫩的时候,不要过早地逼迫他们“习作”,以免泯失了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徒增许多厌恶、恐惧之情,习作之树也就会早早夭折。
  2.让习作获得适度、规范的引导和习得。“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他们会主动地从成人的口中学到生活中日常的语言,还会从电视、电脑等媒体中习得生动地表达,更能从书本上学到规范的、恰当的书面语言。阅读和习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书面表达的方法,学习规范、简洁、生动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笔写下来,与他人真诚地对话,从而表现自我、提升自我。
  3.让习作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真实映照。真实、生动、情真意切是习作的生命力所在。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有欢笑,有眼泪;有遭遇挫折的艰难跋涉,更有风雨过后的灿烂阳光。习作,就是人生足迹的记录;习作,更是心理成长的里程碑。因此,教者要做学生习作生活的引路人,引导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记录生活,书写成长,找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比如第一次走进校园,第一次动手操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体验成功,都可以尽情书写。当学生开始用眼看世界、用心悟真情的时候,写作之门就在悄悄地打开,那一股股清冽的源头活水就会细细地、悄无声息地在学生笔下尽情流淌。
  三、推进体验习作教学的几点策略
  1.关注生命立场,炼就独立“自我心”。教学唯有关照每一个生命的立场,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习作中,是否有“真我”参与,决定着习作的生命所在。 例如,六年级的一个习作主题是从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人手,展开一次调查,我让学生结合调查的数据,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习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反观生活,找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设计调查问卷,并修改打印出来;第二阶段,分小组开展调查,将采集来的真实数据统计汇总;第三阶段,将小组汇总的数据进行班级展示,并交流对数据背后情况的思考和看法、建议;第四阶段,撰写调查报告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班级学生选择的话题有:“体育活动”“上网情况”“课外阅读”“喜爱的水果”等,在来自生活实际的真实数据背后,有的小组发现同学们喜爱运动的人数很多,可是运动内容单一,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有的发现上网时间偏长,且上网内容集中在聊天、游戏的占多数,建议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丰富学习内容而努力;也有的从学校食堂的水果情况进行调查,对改进食堂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基于实际,关注生命,这次习作让同学们在亲历中体验,在思考中成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感悟生活真谛,磨出真诚“朴实心”。习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此,学生要坦然面对,用心感悟,将最真切的、最朴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例文:《可怕的长绳》(作者:李陆一)
  今天活动课,老师照常带我们去操场跳长绳,我却积极要求甩绳,知道为什么吗?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不会跳,连续被绳子甩到鼻子、眼角、脸庞,不仅疼,而且被数落,真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可大家却兴致勃勃地跳,真想不通这么多人爱跳绳,一个个脚都跳酸了。有什么好的?要是跑步啊,跳高啊,我都可以。这时张老师说:“那边的四个,过来跳啦!”龚怡、后雯亭两个胆小鬼乖乖过去之后,哎呀,一个被甩掉了眼镜,一个被绳子打得鼻子发青。张老师又喊:“李陆一、沈琳琳过来跳!”我只好豁出去了。只见我闭着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闯关,回头一看,耶!我过了!“喂,你没跳就过了呀!”张老师说。啊,什么,我没跳就过了啊?惹得同学们一阵大笑。唉!跳绳这样难!回到草坪,沈琳琳拍着我的肩说:“居然没被甩到,天才!”我什么时候才会跳长绳呢?
  这篇习作最打动人心的是,因为曾经的“被蛇咬”,引发了今天的“怕井绳”。而小作者正是坦然面对心底里最真实的“害怕”,才将这种感受写得淋漓尽致。
  3.巧辟生态视角,回归柔润“感恩心”。如何让学生习作更具人文情趣,洋溢浓浓的人情味?这就需要作者以生态的视角来审视生活,聆听内心深处最柔软处的声音,然后用最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他人的这份体谅、感动记录下来,使习作走向温婉、生动,闪现人性之美。
  一位小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爷爷在生活中节省的小事,习作并没有特别闪亮处。但仔细品读,才发现小作者对吃用节俭的爷爷的态度不是仅停留在褒奖上,更多的是不可思议。他认为节俭固然好,可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适度吃好、用好些,也是可以的。所以,文章最后,小作者希望爷爷有一些小小的变通,这是基于生活,又基于小作者对爷爷的孝敬之情。这样的表达,和一味的夸赞爷爷相比,更加柔润,富有人情味,文章因此也更能打动读者了!
  (作者单位:太仓市浏河镇明德小学)
其他文献
2004年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寒红梨。经连续6年观察,证明该品种适合在辽宁省朝阳地区栽培;寒红梨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260.0g,最大单果重490.0g,成熟时果实底色
一、聊聊我们的调查专题  师:最近以来,我们班同学都在积极地参加一项调查活动。大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小小专题,认真设计了调查问卷,比较广泛地展开各种形式的调查。老师看到大家的投入,真感动!今天我们将会在一起交流、学习怎样把自己所作的调查写成一份报告。先说说,你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调查的是同学们喜爱的颜色这个有趣的问题。在调查中,我注意了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处理不同事情的时候,心里感受的色彩会
“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而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情感来建构。如何通过教师的智慧引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呢?笔者就此淡点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构建乐学的课堂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构建乐学的课堂。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体会掌声的深刻含义,在读完小英的变化后,我饱含深情地说:“多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因此,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多种情境对话形式,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阅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  1.运用精彩图片——设
[题记]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轻轻一问,成了人类共同的寻根情结。当这遥远的叩问再次从心底拨响,此时,让我们试着回答:我们是苏派教学中的水滴,从历史的学派文化渊源中走来,向儿童生命成长的大海奔去。一路上,我们还将吸纳时代的风霜雨雪,我们还将汇聚他流的玉露琼浆,一路奔流一路充实丰赡,一路奔流一路成长繁茂……  从教十多年来,有循着先辈经验理解追随的经历,也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  一、读书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忻法。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加深对文木的理解。  1 在轻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透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从而领略言语表达之秘妙。  一、抓关键词语。移花接木。体会“一字千金”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替换字词、调换语序、删减字词等方法进行比较,在新语言环境的反衬下,能清晰地展示原词的作用和含义,使学生体会词语的精准与巧妙。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
语文姓“语”,这本是理所应当的认识,教师应以课文为例子,关注构成语文最本质的元素,引导学生在语文大观园中体悟语言秘妙、习得言语智慧。但在实际操作中,缤纷的语文园地却让我们不知舍取,原本简单的事变得纷繁、复杂。  课堂扫描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识字2》:学生先自学生字,再在小组内相互说说漓江景物的名称、形状;其间,教师还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好风光”,播放少数民族的对歌,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
摘要:众所周知,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土壤湿度、光照、气候等。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应变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的各项资源优势,使冬小麦达到稳产、高产的生产目的,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期;基本苗;施肥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