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注册年度报道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美国心律学会(HRS)在其专业网站上发布了2008年美国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注册年度报道。该报道对2006年至2009年美国ICD注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HRS认为,美国ICD注册是ICD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将提高对ICD患者的治疗水平。该注册也可能成为对ICD治疗结果、医师操作以及保险赔付进行全面审视的焦点。我国目前在卫生部领导下,正在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病例网上申报工作,包括心脏起搏器和ICD病例。现将2008年美国ICD注册年度报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左心室导线采用经心脏静脉血管径路植入或开胸直接缝合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心功能、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评分、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指标的变化,评价CRT的临床疗效,测试起搏参数并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AV间期和VV间期。结果21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反复心悸1个月余,美托洛尔或普罗帕酮治疗无效。体格检查: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13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交界性早搏与交界性逸搏、室性早搏(室早)等;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最慢心率45次/min,最快心率216次/min,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最长〉4h,清醒时以心动过速为主,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热、咳嗽伴气短1周”入院。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3℃咳嗽、咳黄痰、活动时气短伴夜间不能平卧,无双下肢水肿和尿量减少。平时体力活动略受限,快步行走时出现气短,无胸痛、后背痛以及上肢放射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QRS时限198ms(图1)。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满意。发现蛋白尿3年。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及心外膜标测部位电恢复性质在诱发猪心室颤动(室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长白猪7、大,记录心电图的同时用10极单极电极记录心外膜动作电位,构建激动恢复间期(ARI)和QT间期恢复曲线。评价心外膜局部ARI和体表心电图电恢复性质同室颤阈值间的父系。结果局部ARI恢复曲线坡度与QT间期恢复曲线坡度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5,P=0.018)。窀颤阈值同右心室心尖部ARI恢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起搏器,植入导线通常都是经上腔静脉途径。如导线无法到达上腔静脉,选择开胸途径植入心外膜电极是一种选择,但患者往往不愿接受开胸手术。此时,经股静脉或髂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是一种有效的备选方法。笔者在新加坡学习期间,见证经髂静脉途径植入ICD和起搏器各1例。
目的评价一种递进式消融法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3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年龄(54.8±11.4)岁,病程(36.5±9.8)个月。按以下顺序进行递进式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达肺静脉电学隔离,左心房顶部和二尖瓣环峡部线性消融,心房碎裂电位消融,针对房颤转变的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行Carto激动标测结合拖带技术以明确其机制,并力求通过消融终止。结果递进式消融法使88.2
在新四军的将领中,项英是争议最大的。项英任新四军副军长只有三年,关于他在新四军期间是非功过的争论,时间超过了三十年。  我读过许多关于项英功过的争论文章,如果加上关于皖南事变的争论,多达近百篇。虽然有些文章言辞激烈,甚至互相指责,其实仔细剖析,还是有许多方面的共识。例如,都认为项英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多次大罢工英勇无畏,后来任中央苏区党政军领导职务,对反“围剿”作战和人
期刊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2010”将于2010年8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组委会衷心地邀请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和科研的医务工作者参加本次盛会。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创新·转化·促健康”。欢迎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和科研的医务工作者积极投稿:凡在2010年6月20日前未公开发表过的心脏病学基础、内科、外科、影像、预防和护理等有关学科的论文均可投稿。
目的研究使用旋转成像技术进行术中实时重建和融合左心房三维图像(3-dimensional rotational angiogram of leftatrium,3DRAL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6例拟接受导管消融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部患者消融术前完成CT扫描,术中进行左心房的旋转成像,完成左心房图像的实时三维重建,并融合到实时X线影像中指导房颤消融。结果3DRALA在44例患者上重建
自从1937年Mahaim束室纤维(希氏束到心室肌的异常连接组织)被报道以来,不同解剖部位的Mahaim纤维,如结室纤维(连接房室结和心室肌)、结束纤维(连接房室结和右束支)陆续被发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外科手术和经射频导管消融证实所谓的Mahaim旁路中绝大多数是右心房分支纤维(atriofascicular fibers,即旁路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游离壁近心尖处右束支远端)和右心房室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