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浸设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浸设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新教材强调交际和对话,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设浸设训练,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尽可能地使学生处于英语的氛围中;浸设法要求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运用浸设法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机会,有利于语言的学习;浸设法要求课程设计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在浸设式训练中,应充分利用歌曲、歌谣、游戏及图画的运用。我们应使浸设法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關键词】浸设法;创设浸设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付霞,敦煌市第二中学。
  浸设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尤其是新教材的教学中,浸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初中英语新教材强调交际和对话。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用英语进行交谈的机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设浸设训练,每一课都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尽可能地使学生处于英语的氛围中,教室内应张贴或摆放英语墙报、英文图片、标记、杂志等,墙壁上应展示词汇图片等,教室内的物品宜用大卡片标出相应的英语名称。还要注意不要流于形式,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应及时更换以上卡片内容,并积极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身处教室便有种置身于英语文化之中的感觉,这种做法给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勇气。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会融入英语学习中。
  二、运用浸设法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机会,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1.新教材强调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活动,频繁地让学生参与一对一和小组活动,并要求他们自编英语对话。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歌曲以及角色表演等,供学生用于交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激发学生用英语做出个人评论性反应的活动。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英语交谈,讲的越多,其语言能力提高也就越快。
  2.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英语教学,少说汉语,不必强调翻译,过分强调翻译势必妨碍学生自发地运用外语,我们的目标最终是让学生免除不断翻译其母语的过程,让学生们试着直接用英语构建思想,直接用语言表达。
  3.教师应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交谈,应极力表扬和鼓励敢于“冒险”张口说的学生。不必时时纠错,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来帮助学生使用新词语。应鼓励学生创造各自的的问答和对话,并对学生所做的冒险给予表扬。
  三、浸设法要求课程设计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1.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提供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复杂的语言,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2.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区食品店购物的对话是,可事先准备牛奶、橘汁、梨汁、香蕉、苹果、面包等,上课时把它们陈列出来,讲台便变成了食品店,教室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
  T:Can I help you?
  S:Could I have some bottles of orange/milk/pear?
  T:OK!How many would you like?
  S:Two.How much are they?
  T:Seven yuan.Is that all?
  S:Yes.
  T:Here you are.
  S:Thank you.
  表演一遍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单词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新的内容。再如学习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都可采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在浸设式训练中,应充分利用歌曲与游戏
  例如在学习第一册Unit3 Body and feelings 通过学唱歌曲“Head,shoulders,knees,toes”并加上一些动作,使学生在歌曲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些词汇。在教学月份名称时,学生很难记住这些词汇,通过歌曲“The months of a year”,学生同样容易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可恰当运用游戏教学法。比如在复习词汇时,就可采用故事接力、猜画游戏、拼读游戏、呼相同词游戏、排兵布阵等多种游戏方式。在复习动词时,可采用Simon说话,掷猜问题这些动作游戏。这些游戏的适时应用,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轻松掌握当堂内容。
  总之,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浸设法,使它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主动学习,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相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王蔷,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贾冠杰,马寅初,姜宁.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然而,许多英语学习者发现记忆词汇后,很快就会遗忘,导致词汇记忆成了英语学习的拦路虎。本文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间隔重复等记忆保持理论,提出了词汇的间隔记忆法,并将其用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词汇记忆方法。  【关键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间隔重复;中学英语;词汇记忆  【作者简介】王宁,东吴外师附属越溪实验中学
距今6000多年前,兴凯湖北岸就有先民居住,他们在此开创了世界罕见的“新开流文化”,即新石器渔猎文化。在后来的岁月中,许多东北渔猎民族在兴凯湖畔崛起,如肃慎、靺鞨、女真等。而兴凯湖地区的全面开发,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端的。    兴凯湖的历史是一幅浩瀚长卷。它是东北古代民族肃慎、靺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后来清朝满族人的“龙兴之地”,从顺治年间起,兴凯湖附近就被“封禁”,禁止任何人入内耕作、渔猎。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智慧教育视角,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智慧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丁静(1981-),女,安徽砀山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安徽文达信息工程
亿万年前的海底火山爆发,将印尼科莫多岛托出了海面,在随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科莫多岛凭借其封闭的地理环境,成为了地球上一个隔绝而又离奇的地方,它的生态系统自成一体——海面下安睡着健康完美的珊瑚,在珊瑚们斑斓的躯体上,几乎没有留下人类的痕迹;年复一年地在珊瑚丛上“飞翔”的,是奇幻的“魔鬼鱼”;岛上密林中窥视着外界的,是噬人的“科莫多龙”;还有那山水辉映、幽影憧憧的小岛地貌……那些寻找并登上科莫多岛的人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核心要素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在这四个方面中,读可以说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实际教学,论述了如何利用主题语境的教学理念来优化小学英语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祖亮,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趋于模式化:读前活动、读中活动以及读后活动。读前活动扫清阅读中的单词和句型障碍,读中活动采
【摘要】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需要老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升级,对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老师更需要做好阅读教学,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思维导图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英语老师就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以此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读后续写深受高中英语教师的喜爱,这一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还要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补充续写。在阅读和续写练习的结合教学下,不仅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自身运用英语进
西昌作为四川省凉山州的首府,其名字更多的是和卫星发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还有什么为人所熟知的,那一定是彝族火把节。火把节在彝语里叫做“都则”,代表祭火的意思,它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于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西昌被称为全世界唯一能玩火的城市,指的就是火把节。在火把节的夜晚,西昌由火把和篝火围成了火的海洋。所有人都像火一样的热
【摘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在分析当代专家学者已有的中英语言跨文化敏感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今大学生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跨文化敏感度问题的看法,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采样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关注跨文化敏感度问题的重要性,最终尝试对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外文化融合相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尝试,逐渐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包容力和文化
【摘要】语言使用过程中,言语行为、方式和策略在特定的语境下被复制传播,从而成为“语用模因”。本文在模因论视域下研究教师语用模因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性,拓宽了模因论的研究领域,对于深化教师话语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關键词】模因论;教师话语;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笈文婷(1982.12-),女,汉族,安徽亳州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话语分析、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