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旧里多伦路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76155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伦路位于上海的虹口区,修建于1911年——1920年,在理论上隶属华界,但却是当时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本是以清朝光绪帝曾授予“进士”称号的英国传教士、伦敦圣教书会总部干事窦乐安(John Litt Darroch)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按照上海以地名做路名的习惯,改名多伦路,取自内蒙古多伦县。
  多伦路很短,全长550米,宽10——13米,呈L字型,东起四川北路,向西折北再与四川北路(1945年以前称北四川路)交汇。背靠内环高架、轻轨3号线,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动静相间一里有余。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是上海繁华的街道太多,相比较而言,这里少了些喧闹,多了分静谧,特别是多了一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意境。
  一个多世纪以来,多伦路及周边区域,从一个侧面集中显现了上海百年历史印迹和文化缩影。那些栩栩如生的街头铜像向你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那些故居遗址向你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
  
  闹中取静的花园城堡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是各式洋楼。这里的建筑多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发达之后建造的别墅,后又被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占据。多伦路250号曾是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寓所,即“孔公馆”。1924年建造,伊斯兰风格的券柱和阿拉伯式纹样雕刻,以及彩色贴面,形成独具特色的伊斯兰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国民党军事家白崇禧曾居住在多伦路210号,这是一座红砖白瓦清新淡雅的西式小别墅,而台湾作家白先勇也曾在小时候短暂居住此处。另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式别墅称为“汤公馆”,曾先后是国民党军官汤恩伯和陈仪的住所。继续往前走,还可看到南洋廊式风格的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以及上海唯一一座中式风格基督教堂鸿德堂等等。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大多独栋成院,草木环绕,又坐落于闹市背后的小巷之中,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境。
  而真正称得上花园城堡的,还要数多伦路66号的“薛公馆”。该建筑约1920年建造,外观为青砖砌筑,小楼虽只有两层却筑于高高的地基之上,主体部分是外廊式建筑,形式上受英国乔治王朝时期风格的影响,入口门廊为新古典主义样式。官邸有好大的庭院,院中植被茂盛,簇拥着高处的建筑。历经时间的冲刷,小楼的外表已经有些斑驳陈旧,反而更显露一种沧桑的美。据说官邸主人“薛氏”曾为晚晴官吏,与袁世凯关系甚密,后来开始经商,做绸缎生意。抗战时期,这里又被日军霸占,成为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现如今为十余家居民住户。
  
  左联作家的文学气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伦路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左翼知识分子最活跃的地区。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窦乐安路(如今的多伦路)233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王造时等知识分子曾经居住在多伦路和附近的景云里。丁玲、沙汀、瞿秋白等一大批左翼作家也一度在多伦路附近的虹口地区居住和创作。
  行走在多伦路上,最能带你感受到这种文学气息的便是路边的青铜雕塑了。当年鲁迅笔下的左联五烈士,多么栩栩如生,印象深刻。如今在这里,你可以一一找到他们的雕像。穿长袍戴眼镜的瘦弱身影,表情里却透着刚强和坚毅。也可见一座女性雕塑,短发,布鞋,新女性装扮,穿着20世纪20年代典型的倒大袖旗袍,表情带着温婉和坚韧,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君。在一座咖啡屋前,我们终于找到鲁迅的雕像,他和两个文学青年,围坐在花园边,大家表情严肃,仿佛正讨论着救国救民之大计。有趣的是,四张凉椅中,有一张是空的,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坐下来和作家们一起共商大计。
  
  井然有序的弄堂文化
  
  当年的多伦路虽为半租界,但亦不乏海上旧式里弄和海派建筑。老上海人,天生知道怎样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从伸出窗外的万国旗,到街边店铺琳琅满目的摆设,不管多拥挤,都可以井然有序。自从1998年,虹口区政府将多伦路改造为集旅游和文物保护为一体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沿街便开辟了很多名人画廊、艺术陶瓷、文房四宝、古玩市场、石库门客栈等。这些店铺往往门面很小,却无不内涵丰富。走进一家小书店,门口昭然写着“寻寻觅觅几十回,不如到此访一家”。卖的都是旧书,从地板堆到屋顶,密密麻麻,如果你是爱书之人,必能找到心仪之物,说不定就是那本你寻遍各大书店都找不到的绝版。另一家“鸿德书房”则更有海派风格,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玻璃上还写着“耶稣爱你”四个字,看来与旁边的基督教堂鸿德堂是一家。
  远远看到老上海女明星的海报,以及各种老照片,便知是承载着老上海文化的古玩店,名曰“文博堂”。走进店内,正有两个日本人在挑选茶具。红木博古架上,茶壶、杯盘、各类工艺美术品摆得满满。店主好客,不慌不忙地沏一壶功夫茶,招呼客人。
  沿街一条小弄堂,三层的排楼,不知道它已历经了多少风雨,总之满眼沧桑。阴暗、狭窄,可能底楼见不到阳光,已有些是无人居住的了。这样的旧里弄,在上海几乎已经拆得所剩无几了,只有在这里,它才被保留了下来。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居住在这样的小楼里了,不知道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是否也会怀念它?
  
  无处不在的租界情调
  
  多伦路属当年孤岛时期的日租界,鲁迅笔下的“且介亭”,就在离此不远的山阴路上。走在这里,你很容易感受到租界遗留下来的小资情调,如今依旧在弥漫。且不说随处可见的画廊和雕塑,以及各式茶楼和咖啡馆,单说公啡咖啡馆(遗址)和鸿德堂,便是上海其他街道所无法毗及的。
  著名的公啡咖啡馆是左联成立之前成员们多次聚集筹划的所在,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的摇篮。1928年鲁迅在《革命咖啡店》中也曾提及。如今虽然已被翻新过,但仍保留了当年的风情。咖啡馆旁边是咸亨酒店,可惜我们经过的时候,酒店正在装修,原来酒店门口的孔乙己雕塑,也已不知去向。
  鸿德堂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原来由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创办,原名思娄堂。1925年,思娄堂北迁到多伦路重建,改名为鸿德堂,以纪念已去世的传教士、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George F. Fitch, 1845-1923)。恰逢1920-1930年代,上海和全中国的基督教兴起本色运动,流行建造中国传统样式的教堂。它采用重檐四方攒尖顶的钟楼,青砖外墙,仿木结构的红色列柱和彩绘,是上海现存的唯一中国传统风格的基督教堂。如今的鸿德堂每星期日上午举行礼拜一次,有500多人参加,此外每周有祷告会、唱诗班活动。
  街尾一座充满时尚气息的现代建筑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得知周海婴早期摄影展——历史的“暗室”正在展览中,无奈去时已是傍晚,错过了开放时间,只能从外面感受一些艺术气息了。
  走完这一路,天色已晚,再回头时,夜色下的多伦路又换了另一副景象。画廊和古玩店们渐渐暗下来,酒吧、茶楼和咖啡馆鲜活起来。游客渐渐少了,居住在附近的当地人开始多了,散步的散步,遛狗的遛狗,好不悠闲惬意。卖水果和蔬菜的小贩占领了街边,还有各种小零食,小笼包热气腾腾地端了出来。夜上海已经降临,香飘四溢的街边美食和酒吧里的灯红酒绿吸引着各色人群。
  
  TIPS
  交通 不管你在上海任何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到达多伦路,公交21、18、70路可以直达,或者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在东宝兴路站下。自驾最好不要停在多伦路上,一旦开进去,能否找到停车位要靠运气了。建议车沿四川北路开,很多小巷提供停车服务,比如溧阳路、长春路。费用不低,10元每小时。 美食 你可以选择街边小食,如小笼包、烧烤等,也可以选择酒吧里的简餐和甜点。但是如果你走出多伦路,进入四川北路商业区,那里有现代大上海的繁华,数不尽的各色菜肴和特色餐厅任你选。
其他文献
之前对成都的印象一直很淡薄,当我的双脚一步步接近这片土地,沿途的青山绿水已经俘虏了我的心,置身在成都的怀抱,身处烟火红尘,却恍若世外桃源。世上总有这样的地方,让人去了,就不忍离开,让人未曾离开,已然怀念。  早就听说成都人喜欢喝茶,真正到了成都,才知晓茶文化在耍都的盛行不是虚名。看那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喝茶的阵容让人叹为观止。  有句谚语这样形容成都的茶馆:天上的太阳少,地上的茶馆多。天气好的时候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53平方公里,拥有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园内有著名的“九洞十二峰”。九洞是:天王洞、九环洞、延寿洞、阴阳洞、华严洞、金刚洞、朝阳洞、西方洞、云水洞;十二峰是:紫金岭、观音峰、啸月峰、回龙峰、毗卢峰、锦秀峰、象王峰、望海峰、天柱峰、骆驼峰、茶罗峰、狮子峰,以及“兜率寺”为首的七十二禅院。公园的植物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03科、363属、625种,20个变种变型
普通箱子,打开来,闪了我的眼  薛村平说,他有一百多方古砚。进了他家门,四面寻摸,书架、立柜、多宝阁,连同书案,摆有不少玩意儿,都是文玩,就是不见砚台。那么多砚,会收藏在哪?居然是只极普通的大木箱子,打开来,都是用一层层报纸包裹,一方方往外拿,一件件各种包装打开,我惊呆了。那些砚,闪了我的眼。我见过一些收藏家收藏的古砚,去过砚都肇庆,走访过端砚生产专业村,在黄山老屯转过歙砚店,易水砚、紫石砚的故乡
壶流河畔八百古堡,是以古代王城和蔚州城为核心分布的。迄今三千七百多年的蔚县,早在殷商时期,曾是“代国”的领地。“代国”是比“战国七雄”还要老的古国,约建于公元前201年。蔚县在中国历史地图上标作蔚州,隶属大明宣府,为古燕云十六州之一。毛泽东曾有评价:“燕云十六州,蔚县是一州,是个大州。”  塞北第一古国  据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载:“代地本瞿、姜姓之国,周末强大,在七国前称王。”这就是说,“
2014年12月1日,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王粤一行前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进行调研,并与联大副校长兼旅游学院院长黄先开及教师进行了座谈。  王粤副主任表示,市旅游委与联大旅游学院在很多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进一步深化政府和旅游院校的合作,发挥学院人才集中、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共同为北京旅游 市场的市场研究、宣传促销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她还介绍了目前的旅游形势。  联大旅游学院院长黄先开在讲话中
尺八引发的命运转折  竹乐器谁都见过,竹板、竹笛、竹箫、芦笙、现今大婶大妈大叔族们在公园里聚群吹的葫芦丝,再想还能想出些。但参观过国家大剧院王巍的竹乐器展,谁都会明白,我们对竹乐器和竹乐文化的了解实在是太浅显太有限了。王巍和著名林学家江泽慧合著的厚厚的《竹乐器的世界》,若您读过,就更觉对竹乐世界的孤陋寡闻。这本书告诉我们,按照世界公认的乐器分类法,竹乐器至少可以分为气鸣乐器、弦鸣乐器、体鸣乐器、膜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教授题名的“中卫御苑福膳”,坐落在百望山脚下风景秀美的药用植物园内,四周被上千种药用植物环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中医花文化氛围。餐厅以古色古香的中式装潢为主,宽敞、明亮、宁静,用餐氛围惬意舒适,私密性也很有保障。  中卫御苑福膳已经开业经营十年,始终坚持“药食同源、营养科学”的健康理念,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新鲜的中药材为主料,选用天然、无公害
剧院 小博物馆 住宿=酒店  皮影主题酒店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大门,而是大门旁橱窗里老旧的藤条箱、黄橙橙的麦穗、青灰色的大瓦雕、土黄色的陶罐和憨态可掬的陕北农村帅娃陶人。我和陕北沒什么渊源,只是在延河边溜达过,上过宝塔山,看过安塞锣鼓,站在青化砭的山包上俯瞰过彭德怀指挥青化砭战役的战场,吃过一星期的陕北小米,喝过一星期朱德井的井水。却像老陕北人似的被橱窗里的几样物件唤起了亲切的回忆,一股浓浓的乡情油
非经一个民族漫长的发展、积淀和承传,是难以形成这种民间文化的,尤其是具文化特性、地域性和唯一性为一体的贵州苗族“祭尤节”。  “祭尤节”的渊源  “祭尤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苗族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苗族子孙追寻祖先记忆、回溯生命历程的仪式。祭尤苗语叫“农尤”,“农”意为“祭”或“吃”,“尤”为人名,族名。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丑日,苗族同胞就会聚在一起,共同祭奠苗族古歌传颂中的祖先
走进雄县中医院侯诊大厅,这里熙熙攘攘,诊室门口已被拿着挂号牌的患者们挤得水泄不通。“听说今天有北京的名老中医来,我们5点多就来挂号了。”“这机会对我们来说太难得,我这腿脚去北京看病很不方便。”“去北京看病太贵了,人又多!”在这等候看病的患者们对记者倾诉。雄县中医院院长杜敏说:“这个活动受到了百姓的好评。把北京的名老中医请到家门口,让雄县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省下了他们的路费、挂号费,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