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是上帝的模仿者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y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法政思想家,施米特的纳粹经历成了施米特研究中强大的驱动力之一。同样的判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家海德格尔。有趣的是,在纳粹掌权之后,正是海德格尔写信给施米特,邀请他加入纳粹党。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这一级别的思想家应该位列人类精神世界最高贵的代表者行列,但他们与之为伍、为之服务的却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最卑劣的政权之一。这究竟是出于他们人格的卑劣——比如在加入纳粹之后,那些流亡海外但一度崇敬施米特的德国知识人,就怒斥施米特代表了德国知识人的懦弱和道德堕落——还是出于其学说内在的逻辑?这需要解释。
  关于希特勒的暴行,施米特自己也曾说:“在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不言而喻的是,人类有义务对希特勒和他的共犯们犯下的‘不可名状的罪’(aelus infandum)予以惩罚。这种惩罚应当是独一无二的,其效果应该震撼人心。”所谓“不可名状的罪”也可以被称为自然的罪,在法学家的用语中,它表示即使人类的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这类行为也是可以惩罚的;因为它们的邪恶程度超出了人类的极限,对它们可以不适用“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可见,在施米特的笔下,希特勒政权所犯下的暴行也是多么灭绝人性。
  不过,这个说法出自施米特一九四五年所写的一份刑事辩护备忘录。备忘录是受人之托,为一位被美军羁押的德国工业家写的,原本打算提交给国际军事法庭。这位工业家从报纸获悉,杰克逊大法官打算把金融、经济、工业领域中的特定人员,也包括在国际军事法庭的战犯审判计划之中,涉及的罪名是“蓄谋进行侵略战争”。由于此时的德国已经战败,而且在这份备忘录中施米特的角色是他主顾的辩护人,所以其中的各种说辞不免带有策略的意味,从而未必能够代表施米特自己的真实看法。但是,它的辩护策略所依据的理由,除了狭义的法律根据之外,最终诉诸一个政治原理:为政法世界奠基的是“保护一服从”关系。这一原理在施米特的政法理论中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而它的引入也使施米特的这份辩护词在临近结尾之时,几乎成了对于战胜者的控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假设,这份备忘录多少暗含着施米特对其纳粹经历的自我辩护。
  施米特承认,希特勒和他的决策圈应该受罚。历史研究和施米特本人最终未被盟军当局起诉的事实都证明,施米特虽有纳粹德国的“桂冠法学家”之名,却根本不是纳粹决策圈的一员。相反,施米特离这个决策圈很远。他在备忘录中详尽地探讨了可能构成希特勒共犯的人员类别,以证明他的主顾不在其列。他自己同样如此。对首恶之人及其共犯之外的人们来说,生活在邪恶政权之下、服从邪恶法律的行为,在法律上无罪,也不该承受超法律的惩罚。他的逻辑是:假如为了要遵守更高的法——无论你称之为“自然法”还是国际社会的法——从而要反抗当局、反抗国家法,而这更高的法却没有能力为反抗者提供保护,那么人们就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去服从这种更高的法,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去反抗邪恶的当局;未能服从这种更高的法的行为,事后,也不能被科以惩罚,否则就有失公正。任何权力,如果不能提供保护,就无权要求服从。当然,“保护一服从”关系是双向的。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若不服从权力,权力也无义务提供保护。但是,在德国战败之前,国际社会的法根本就没有能力对生活在纳粹政权之下的德国人提供保护。没有保护的能力、欠缺提供保护的可能性,要求予以服从这件事情,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保护一服从”关系的前提下,施米特的批判是雄辩的。
  施米特把“保护一服从”关系视为霍布斯最核心的教导,而人们有时也把他本人称为“二十世纪的霍布斯”。在此,关于“保护一服从”关系是否足够为政治法律世界奠基的问题,我们权且存而不论。具有启发意义的是,“保护一服从”公式要求你的保护者就是那个具有绝对优势、能够伤害你的人。若非强大到具有伤害你的能力,又怎么有能力保护你呢?正像霍布斯所说的:“一个人如果认为别人没有力量帮助或伤害自己,就不会服从他。”(《利维坦》第十章)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霍布斯那里,“保护一服从”契约出现在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当征服者能够杀死被征服者而他没有杀死他,被征服者因此以对征服者的服从为报偿的时候,“保护一服从”关系便成立了。所以,“服从”的理由在这里有些模棱两可:理论上说,毫无疑问,服从的根据在于提供保护;然而,这个理由却很难同对主权者暴力的单纯“畏惧”或“恐惧”撇清关系。换句话说,“保护一服从”關系其实同时意味着“威胁一屈从”的关系,甚至以后者这种暴力关系为前提。所以,如果对“保护一服从”理论咏味再三,就不免会使人想到:施米特通过他的政法思想建构起来的那个威严的保护者,是个有着另一副恐怖面具的双面神。就像他自己早年曾经写下的箴言:“魔鬼不是上帝的对立面;他只是上帝的卑劣、恶毒的模仿品。”(《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一九一八年)


  在“保护一服从”或“威胁一屈从”的背后,是人对暴死的恐惧和求自保的动机。但是,即便一九四五年的这份备忘录真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视为施米特的自我辩护,它所能解决的也只是“法律责任”问题,而人们对一位在政治上“沦陷”的思想家所期望的那种解释,要比这多得多。本德斯基(Joseph W.Bendersky)的研究就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解释。与多数研究者从施米特的论著来解释其政治经历不同,本德斯基试图“系统地检视他的生活和政治活动”,以便通过其政治活动来反观施米特的思想。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一位对自己的生命安危特别敏感。甚至过于敏感的施米特,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一个因为追求职业成就而进行政治投机,但在政治过程中不断失算的施米特。自我保存和政治投机相互牵扯,难解难分,有时伴随着那些事后看来不免天真的幻想。
  最大的失算当然就是施米特对纳粹运动所具有的力量的错判。一九三二年,施米特还在对一位学院同事说,不出半年希特勒铁定玩儿完(他当然更不会想到,这位同事日后会在党内揭发他的反党言论)。很快,他就发现他估计错了。等到纳粹掌权,他的恐惧促使他调整自己的立场,以适应既成事实。但这种“适应”却又不仅仅是“屈从”,其中还不乏投机的算盘,虽然他的投机根本不是出自权力欲的投机。他设想,成为体制内的党人法学家或许能够为他赢得一种特别有利的位置,来发展一种新的法律理论,为这场“年轻”的纳粹运动提供一个有力的法律框架。既然纳粹也是英美自由主义的敌人,那么借助敌人的敌人来发展新的理论以取代自由主义,看上去也不失为现实的权宜之计。所以,在一九三三年四月海德格尔写信邀请他入党一周之后,这位习惯于与党派政治保持距离的法学家,打破自己一贯的作风,加入了一个他之前厌恶并反对的政党。这就不是单纯的自我保存动机所能解释的了。正如本德斯基的解释所表明的,同样是一等一的法学家,诸如拉德布鲁赫,既没有选择流亡,也没有向党靠拢以求恩宠。他们选择自我边缘化,选择“内心的流亡”。所以,施米特的入党,确实需要比单纯的自我保存更多的理由。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们家特别穷,穷到没有钱买一身好看的衣服,一双结实的鞋子。有一次,我在跳皮筋时,有个伙伴说我的鞋都露脚趾头了,还穿,难看死了。  听了那句话,我的脸忽的一下红了。但我还是无比倔强地怼了一句:“碍着你什么事了?”  回到家后,我并没有向父母要新鞋子,因为我知道他们没钱买。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掉下了眼泪,我还是会偷偷羡慕起别人的衣服、鞋子,并想象着自己穿上的样子。  后来,我读了大学,
怀念老上海的风情,是不可以遗漏弄堂的。  闲来无事时,你可以在上海逛逛弄堂,感受一下属于上海的美与风情。上海的弄堂形形种种,石库门里弄是上海弄堂里最气派的一种,有着深宅大院的遗韵,将森严壁垒沉淀在一扇门一堵墙上。进去后,院子是浅的,客堂也是浅的,三两步便走过去,一道木楼梯在头顶,直抵楼上的闺阁,二楼临了街,窗户自然流露出了风情。  在上海城市街道灯光辉煌时,弄堂里通常只在拐角上有一盏灯,带着最寻常
摘要:一名学生因肥胖,动作缓慢,班上的集体活动几乎不参加;手指臃肿,写字困难,于是就不写,考试每次都不及格。对于缺陷儿童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尽可能地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靠近学生,多交流,获得他的信任;引导全班学生尊重他、帮助他、温暖他。其次,应该有“等”的耐心,因材施教,为其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使其获得更大的转变。  关键词:尊重;因材施教;树立信心;特殊儿童  中图
民国黄克强先生,八指将军。辛亥黄花岗之役,清军一枪击断他右手食指、中指,书上常见,尽人皆知的事。  春到乱翻书。郑逸梅一九二九年出版的《茶熟香温录》记载《黄克强之友》事,称克强先生有一僧装友人,乃党中健者,黄尝设宴接风,“时天气酷热,电风机捷转如飞,先生稍有醉意,偶不慎,挥手触风扇,削去小指半截,飞血洒衣”,“先生以余血滴酒中,举觞吞饮,笑曰他日黄某为国流血,视此指矣”。  什么时候的事?没明说,
《东方明珠》教学设计    一、看图激趣  出示图(白天的图)并提问: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你想去参观吗?  设计点评:新大纲指出,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直观到抽象,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尝试探索一条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的模式:看图激趣——指导自学——点拨提高——实践强化。在教学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针对“看图激趣
《拉比的猫》(LeChatdu  Rabbin),作者尤安·史法(Joann  Sfar),二○○二年出版第一册单  行本,当年即获法国“漫画同业  评委会大奖”,二○○六年被译介  成英文,又在美国获得“艾斯纳  最佳外国作品奖”。十五年来,这  一系列作品风靡世界,已出版六  册单行本,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  可以说是一套名副其实的长销书。  由漫画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很成功,  二○一二年上映后
苏芳莉(1977.05-),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学科带头人、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站长、辽宁省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常务副站长、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学1年。 现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水利部及辽宁省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辽河国家公园立法起草组组长。  辽宁省“興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
〔关键词〕闪光卡制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闪光卡之由来  身为百年名校,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育人理念先进,学生素质上佳。而且,学校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业进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一直格外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就在我校成功召开。  为大力推行赏识教育,我校20
胡晖,湖南省娄底市涟源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省首届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娄底市纪委、宣传部、妇联特聘“家庭教育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娄底市“百场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进校园”讲师,娄底市女童权益保护“百场巡讲进校园”讲师,涟源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涟源市家庭教育研究會会长。曾多次获湖南省教学比武一等奖,连续多年获“梁稳根园丁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晨曦刚镀亮山谷,女人醒来。她爬起身,穿好衣服,打开手电筒,扫一眼呼噜噜打鼾的男人,扯过被角盖严实孩子。女人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子,挑起水桶,“吱扭”推开院门出去。空气甜丝丝,女人张嘴大口呼吸。沿河滩里的小路,女人来到山泉旁,草丛上的露水吻湿女人的裤脚。山泉在一块巨石下,清洌透澈。女人舀满水桶,“吱呀、吱呀”扁担一路欢歌,女人扭动轻盈的身子回家。  厨房的电灯亮了,女人捅开炉子。拣五六颗红枣放在炉盖上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