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自然灵性 写胸中丘壑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花江早年也称粟沫江,青年书法家高庆春在他书法作品的落款处就曾书:时客古粟沫江之南岸,酷暑难耐,挥汗书以消暑。高庆春从艺术表现的需要出发,以传统文化中的文字符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书写胸中之丘壑。他虽初选择先秦时代的诸多书体,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简帛书,文字的象形意识减弱,逐渐成为不辨原形的符号。高庆春认为。这种抽象概念的线条都是古代先民无意识的创作,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点画中的表现,这种自然的造型效果符合他的心性,让他心向往之,并由此出发,遍观历代碑刻、书迹。他志在将金文的金石感与毛笔的书写笔意间踏出一条路来,并身体力行这一主张。在创作金文《劝学篇》的提款处写道 余习书刻印十余载。上至钟鼎彝器,下至明清诸家无不朝夕研摹,寒暑不辍,未敢有一日懈怠。让他如此情痴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展事活动,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心灵印迹的过程。从凝重的金女到生动的楚简,在他的笔下形成了另一番风景,尤其是楚简线条的夸张运用,形成了随势而生的笔墨意象,作品自然有致,栩栩如生。这种不经意的选择,形成了古风卓然的审美意境。“诗书皆雅言”,庆春在书写与治印中很重视文学内容的选择,总是用不同的墨趣、书体、风格来表达出不同的诗境,作品中既有先哲们的妙语箴言。又有意境隽永的题画诗,既有王维“坐看云起”的禅意,又有苏轼“行遍天下”的豪放,更有石涛古木深岩结万山的意境。这些不但体现了他娴熟的笔墨技巧,也从书写的文学内容上渗透了他的思想和个性以及他对书法作品意境的理解和追求。
  艺术家创造了艺术,艺术也造就了艺术家,书如其人。庆春给人的印象是平和沉稳,敏于事而讷于言。但如遇知己,言语中常常伴有睿智和机敏,让人回味不已。他深知书法艺术的魅力首先要以情动人,他在临摹之时,审美的关照点在乎情而不在乎形。在创作中,将古人的笔情墨趣加以艺术的概括。用现代笔墨叙说古典情怀,完成了古典与现代的对话。无论从早期的金文、章草,还是近期所书的楚简。今草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不断探索的意识。在创新的思潮下,高庆春的作品不但得到传统功夫型书家的认同,更被一些有现代意识的书家同仁称道,而他自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了书法创作的前沿。
  高庆春的作品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怀旧与创新并不是一对绝对的对立。任何所谓的传统都不能恢复,只能是现代的再生,传统与现代在很多时候是互相渗透,互相缠绕的关系,正如阅世已深的成人才会欣赏到儿童的天真。任何一次对传统的回顾.都恰恰证明人们有了某种现代的立场和视角,都离不开现代的选择与重构。吐故纳新,群相砥砺,将时代精神灌注于对传统的分析与构成中,则呈我们这一代书家所思考的问题,也是重建书学的新起点,高庆春正在做着这一思考和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作者读毕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顿觉震撼。作者首先大略回顾了此书内容与观点,然后对书中的疑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文化 ,权力与国家》 脉络 疑惑    在读过的历史书籍中,印象殊为深刻的有两本,一本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本是手头的这本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如果说前一本书主要是以其全新的书写历史的方法让我目瞪口呆的话,那么后一本书则更多的是以其实证风格和观点的
赵锟,1969年出生,祖籍安徽。现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吴门书道馆馆长。作品10余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展并获奖。出版了《书法技法导学教程·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顺赤壁赋》《徐渭自书诗册》《线之精灵一草书的学习与鉴赏》四本教学专著。合著《书法艺术鉴赏十八讲》。  草书的特点是用笔极具变化,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无限的意蕴。好的草书作品能以其独特的形式之美和深邃的内涵,与欣赏者心神融通,使欣
从媒介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主持人的传播活动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信息载体,通过电子媒介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主持人在媒介活动中的信息有三个层面:外观信息、结构信息、内涵信息。外观信息反映的是传播主体的外表特征,是人际感性交流时的第一直观的判断。结构信息反映的是传播主体有意识或潜意识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和过程,也是传播者性情、才情内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他人理解传播者自身内涵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内涵信息是传播
摘 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自我探询与开拓。鲁迅的反思意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从反思国民性、反思社会和反思自我这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关键词: 鲁迅 反思 国民性 社会 自我    在百舸争流的现代文学史上,应当说,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现实的深刻反思,一出
笔者因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有幸在多个高校图书馆古籍室借阅图书、参观学习,虽然借阅往往只看半天书,参观也是走马观花,但日积月累,对各高校古籍室,多少留下一些印象。总的感觉是多数高校的古籍室,不管其馆藏多少,特色如何,都能尽其所能,热情接待,为读者借阋和研究提供方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少数学校的古籍室,我也看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待馆藏古籍的态度以及管理的方法,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今简单总结一些所
摘要: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追寻母爱的过程,进而揭示追寻母爱与重建黑人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小说 女性主义理论 追寻母爱 黑人文化    有人说,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在托尼·莫里森看来,女人是文化的载体,而母亲则是传承文化的桥梁。母爱是莫里森小说的主题之一,黑人
截至201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3日)已发表76周年。继毛泽东之后,习近平是第二个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两年后,他又发表了《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由此足见两代领导人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
电影作为某种类似福柯所谓的异托邦的事物,在后者特有的真实与虚构的辩证法中,揭秘了电影对现实的变形、指涉和某种程度的改造。[1]正是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发现影片《叶问4》在功夫片的传统中,讲述了一种新的主体认同故事,而这又与以《流浪地球》《战狼》等为代表的新近影片产生了共鸣,即它们共同揭示出当下中国电影乃至现实中国在文化身份重建上的努力。不过,相较前两部电影,《叶问4》的独特性也很明显。一方面,它在“
摘 要: 本文借助风格翻译理论,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进行文本分析和比较,从叙述翻译、对话翻译和翻译体三方面,分析两个译本在再现原作风格方面的得失,以期给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一点启示。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风格翻译 《傲慢与偏见》 中译本 比较    1.导言    风格翻译是翻译者,尤其是文学翻译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尽管对于风格能否翻译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是,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风格能够如何翻
摘要:近年来,随着河南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是,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河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MBTI可以有效地帮助评估旅游专业学生的性格类型,继而更好地实施针对性教育。这也预示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关键词:M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