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习基础 激发学习灵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灵性是学习的追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创学数学。
  [关键词]学习基础;学习灵性;平面图形;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06-02
  教学案例:
  一、巧用学习素材,加速激活
  1.重温回顾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1: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知识。
  师: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出它们吗?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
  生3:我带来的盒子是正方体。
  生4:乒乓球是球体,老师的茶杯是圆柱形的。
  师:学具盒中也有一些物体,你能向同伴介绍一下吗?(学生相互介绍)
  生5:(举起学具盒中的三棱柱)这是什么啊?
  生6:这是三角体,它的面都是三角形。
  生7:不对,我在《数学小灵通》中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它叫三棱柱。
  【思考:“温故而知新。”课始以回忆为引,以寻找为本,以对话为魂,引发学生思考,使枯燥的复习变得富有趣味。】
  2.操作感悟
  师:(投影出示长方体积木)拿出和屏幕上一样的学具,摸一摸它,说说自己的感觉。
  生8:它的面摸起来平平的。
  生9:它的面摸起来滑滑的。
  【思考:用触摸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长方体的棱、面、顶点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学生的交流汇报使长方体的特征得到了展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感悟。同时,简单的活动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灵性,凸显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借助学习迁移,加速连接
  师:再找找,哪里摸得平平的?你们认识它吗?
  生10:它是长方形。
  师:真了不起!用学具再指一指、说一说。
  生11:我的长方体中有6个长方形。
  生12:长方体中有4个长方形,还有2个正方形。
  师:哦!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13:它和长方形很像,但又不像。大家看,它的4条边一样长。
  师:找找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看谁找得最多。(学生寻找后交流汇报,略)
  师:很好!那你们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制作一个正方形吗?
  【思考:学生进入课堂前不是一张白纸,在实际生活中对长方形、正方形已有初步感知。因此,教学中设计“说说触摸的面”“找图形”等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制作正方形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活动,深化理解
  1.围图形
  师:在钉子板上围出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略)
  2.画图形
  師:请在不同的卡片上画出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自主画图形,并讨论画得是否正确)
  3.找图形
  师:拿出信封里的图形,并把它的名称大声地说出来。(学生一边拿图形,一边大声地说出图形的名称并相互评价)
  4.拼图形
  师:生活中很多图案都是由几种图形拼成的,你能用学具来试一试吗?(学生小组合作拼图,如下)师:请评价你们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拼图都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
  【思考: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练习,无疑能深化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促进学生的经验积累。特别是最后的拼图环节,将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蕴,打破了单一练习的桎梏。同时,这样教学能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学习,强化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四基”的培养,即数学教学不仅要夯实双基,更要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又要把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智慧、情趣、灵性。
  1.丰富感知,激发学习灵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教师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首先,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重视学生的感知,引领学生进行摸、说、议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
  2.体验过程,激发学习活力
  知识的习得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强化和不断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经验重组、提炼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合作中感悟、在运用中深化。案例中设计摸、说、围、画、做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感悟。同时,活动能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这样他们的灵性就会得到激发,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3.引领反思,催生学习创新
  反思是学习的核心要素,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催生创新学习。案例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具体的实物、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实现学习的内化、升华。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其次,利用合作交流让学生分享思考的过程,诱发他们去创新、去求异;再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这样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引领学生反思、催生学习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数学教学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同时,教师要科学地开发教学资源,准确把握学生生理、心理层面的需求,科学预设,灵活掌控,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有灵性的基础。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摘 要]2010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权威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优质公办园资源普遍匮乏、民办园收费高、无证黑园混乱等方面。来自媒体、专家与民众的各方意见均一致认为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是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关键,而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也证实了以政府为主导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与快速发展的基本路径。 
[摘要]提问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好的提问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遵循提问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双边交流互动,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提问艺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65
[摘 要]教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总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让学生解读文本。这样不仅没能提升学生文本解读的水平,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降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材文本解读的模式,提升文本解读的趣味性,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对话作者、对话自己,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路径  [中图分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英语学习内容与故事形式进行深度整合,能够迎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内在需求,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愉快体验,开辟英语高效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故事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3802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拖延教学时间节点,吊足学生胃口;在探究活动前,欲擒故纵,先遂了学生心愿,让其单独行动,使其失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指导,师生共克难关,使探究活动得以继续;在探究活动后,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分享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
[摘 要]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运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这是一种创新思考学习方式。将设计思维融入STEAM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深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该研究以STEAM课程“伞”为例,围绕设计思维与STEAM教育的理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出发,结合“伞”课程教学实践,借鉴设计思维方法,构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课程教
[摘 要]叛逆心理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见惯不怪的“正常”现象。逆反期的孩子情绪起伏大,心理变化剧烈。为引导高段年级学生平稳度过逆反期,减少师生、亲子冲突,教师可从“调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调适学校教育方法”“调正家庭教育方式”及“调动群体‘正能量’因素”四个方面,引导他们由逆反思维改为正常思维和创造思维。  [关键词]逆反心理;有效调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渗透数学常识,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常识 认识方向 数学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34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才能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常识,拉
[摘 要]情知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又重情意,以情促知,以知动情,情知相互交融,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展示汇报课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一种课程资源,目的在于用情感手段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注重情知互动。这需要教师结合活动主题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地运用,基于学生视角立场探寻“原点”,立足学生精神场域打造“圆点”,朝着学生素养发展的方向追溯“远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中央政府是学前教育宏观政策的决策者,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方向引导和整体性规划的作用,而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地方区域性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在学前教育政策供给上已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促使并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了法制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但已有政策法规一般出台年代较为久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无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