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知互动:展示汇报课的价值体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知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又重情意,以情促知,以知动情,情知相互交融,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展示汇报课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一种课程资源,目的在于用情感手段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注重情知互动。这需要教师结合活动主题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地运用,基于学生视角立场探寻“原点”,立足学生精神场域打造“圆点”,朝着学生素养发展的方向追溯“远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情知互动;价值体现;展示汇报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82-02
  2017年9月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化了新型课程形态的建构,集中体现了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指导教师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学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展示汇报课呈现活动成果,以达到对主题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评价、提升等目的。那么,如何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汇报课的作用?下面,本文以“走进三国”主题实践活动展示汇报课为例进行探索。
  一、展示汇报课的现状
  1.有预设,缺生成
  查一下资料、写一份倡议、编一段舞蹈、排一张小报、唱一首歌曲等,这样的展示大多是课前预设的,热热闹闹的场面背后,缺少展示过程中的生成,导致学生如演员,展示如演戏。
  2.有结果,缺成果
  尽管汇报的形式有所变化,但汇报的内容无须实践、调查、访问、观察。这样的汇报课较注重有形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无形结果的提高和交流。
  3.有学生,缺主体
  汇报形式缺少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缺少双边互动。只有学生参与设计、实施、评价的课堂,才会拥有无限精彩。
  4.有教师,缺指导
  学生在展示、交流后得到哪些认识,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哪些感悟体验,教师不关心。在一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缺少目的性和策略性,对学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过度干预。
  二、展示汇报课的意义解析
  展示汇报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只有基于情知互动、深度学习的价值目标,才能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主题研究的意义。这就需要重新定位成果汇报课的流程,即总结——交流——反思——评价——提升,从而建构理想的展示汇报课堂模式。展示汇报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研究活动和研究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产生新的课题。
  三、展示汇报课的指导策略
  所谓情知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又重情意,以情促知,以知动情,情知相互交融,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成果展示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一种课程资源,更应用情感手段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注重情知互动。这需要教师从儿童本位出发,结合活动主题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地运用:一要指導学生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选择恰当的成果展示形式;二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汇报会、辩论会、交流会、小型展览会等形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思辨中得到发展。
  1.基于学生视角立场探寻“原点”
  展示汇报课的内容应基于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研究的起点。
  如“走进三国”主题活动的开展,缘于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后,学生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在学生讨论各小组名字时,教师可以一窥其内心的稚嫩与朴素。菜鸟、悟空、火焰、鲑鱼、蒲公英、八仙……每一个名字都是学生童心的诗意表达。
  于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制作三国歇后语书签、三国故事卡片、三国主题小报……同时,我们还广开资源,拓展活动形式:请历史教师开设三国知识讲座,请美术教师教授蛋壳人物脸谱画的绘画技能,请数学教师讲解思维导图在研究中的妙用……主题探究的经历是快乐的,其过程是难忘的。从知识课堂走向情知互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也是从学生视角的“原点”强化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思维的发散训练,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落脚点”。
  2.立足学生精神场域打造“圆点”
  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现状等,构成了他们丰富的精神场域。展示汇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表现和展示欲望,注意把握汇报过程的“关节”,打通展示过程的“脉络”,确保有效呈现学生的研究成果。
  成果汇报,既是学生现有知识与技能的展示过程,又是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过程。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要求他们汲取老师或同学好的建议,完善现有成果,深化研究,把乏善可陈的展示过程变成充满情智氛围和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成果汇报不是理论课程,而是展示的舞台、自我表现的秀场。提升课堂的高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这才是成果汇报的真正目的。课堂教学如下:
  师:同学们,汇报结束,相信大家听了同学或老师的建议,一定会有新的想法。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想一想如何再研究或再加工。
  一组:我们准备组合书签,画出好看的线条。
  二组:我们准备把卡片贴在教室的展板上。
  三组:我们准备用脸谱编设“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四组:我们准备从思维导图里找出一些知识点,用“我演你猜”的小游戏考考大家。
  五组:我们准备帮助××同学再分析一下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表演。
  六组:我们想借用鲑鱼小队的思维导图,画《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
  展示汇报的内容是预设的,也是开放性的,更富有儿童性、生活性和变化性。
  3.朝着儿童素养发展的方向追溯“远点”
  无论教师和学生选用何种形式组织成果展示,都不该是单纯的资料罗列或展示表演,应存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展示方式的契合度、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的操作性、结果的实效性等,均是评判展示汇报质量的重要依据。成果展示要通过自我评价、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落实每个环节。学生要对自身的展示实效进行总结,并能在同伴、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中受到激励,得到启发,主动向课外延续,朝着发展素养的方向追溯“远点”。
  从生态的视角来看,临时组建的学习小组就是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生态区,那如何聚集小组的力量,兼顾汇报展示各环节的有效评价?我精心设计了与三国主题紧密契合的评价方法:将一张三国地图粘贴在黑板上,周围放置6面彩色小旗,分别代表6个小组;通往地图的途中各有8个兵器手绘图标,学生每拔旗前进一步,奖励一枚图标。课堂上,各小队兴味盎然,教学效果良好。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综合课程。在“走进三国”主题研究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三国歇后语、三国人物、三国故事为研究对象,以书签卡片制作、蛋壳绘画、思维导图、课本剧表演、三国历史真相比较等形式,经历了对知识与技能从整体认识到内化提升的过程,所以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课外活动。
  展示汇报课不仅包括学生在教学中习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更包含在得到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掌握,师生、生生观点的碰撞以及学生的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诠释着新的意义:问题解决即外驱动力,实践过程即内涵成长,汇报交流即再度生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展示汇报课要做到情知互动,为学生与自我、外界之间的良性互动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打开学生开放成长的时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活的教育”。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着,犹如春天的微风扑面而来,给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带来了希望,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常态课中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常态课就是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自己运用超于现实的智慧和能力,来为学生呈现看似平常但不平庸的课堂教学。  一、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常态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不注重学生启发性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前
[摘 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一切事物中所蕴含的美,不仅需要用肉眼观察,更要用心眼去审视。美术欣赏教学旨在优化学生审美的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欣赏教学,引导学生从识形到赏质,最终实现寄情,引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遨游。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兴趣;方法;境界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2010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权威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优质公办园资源普遍匮乏、民办园收费高、无证黑园混乱等方面。来自媒体、专家与民众的各方意见均一致认为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是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关键,而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也证实了以政府为主导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与快速发展的基本路径。 
[摘要]提问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好的提问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遵循提问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双边交流互动,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提问艺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65
[摘 要]教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总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让学生解读文本。这样不仅没能提升学生文本解读的水平,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降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材文本解读的模式,提升文本解读的趣味性,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对话作者、对话自己,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路径  [中图分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英语学习内容与故事形式进行深度整合,能够迎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内在需求,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愉快体验,开辟英语高效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故事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3802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拖延教学时间节点,吊足学生胃口;在探究活动前,欲擒故纵,先遂了学生心愿,让其单独行动,使其失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指导,师生共克难关,使探究活动得以继续;在探究活动后,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分享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
[摘 要]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运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这是一种创新思考学习方式。将设计思维融入STEAM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深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该研究以STEAM课程“伞”为例,围绕设计思维与STEAM教育的理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出发,结合“伞”课程教学实践,借鉴设计思维方法,构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课程教
[摘 要]叛逆心理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见惯不怪的“正常”现象。逆反期的孩子情绪起伏大,心理变化剧烈。为引导高段年级学生平稳度过逆反期,减少师生、亲子冲突,教师可从“调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调适学校教育方法”“调正家庭教育方式”及“调动群体‘正能量’因素”四个方面,引导他们由逆反思维改为正常思维和创造思维。  [关键词]逆反心理;有效调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渗透数学常识,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常识 认识方向 数学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34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才能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常识,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