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再检讨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学者为何把书法归为『美术/艺术』这一问题.他们以为书法的艺术本质是『妙想』『托意写诚』『形式』等,是基于西方哲学理论并融合中国『意象』美学的判断;书法与绘画在近代『美术』上的亲缘关系在于『线条』这一关捩.
其他文献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边塞屯田策》奏稿册,是王铎充满独特个人气质之作.此册为明朝末年王铎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时,写给崇祯皇帝的奏折草稿.虽无意于书法,但笔墨流畅、功力深厚.此奏稿认为屯田是『祖宗之良法』,并详细论述了边塞屯田、寓兵于农的重要性.
庚子秋月,万里桥西,浣花溪畔,由成都杜甫草堂刘洪馆长介识,我观赏了刘云泉先生的书画,对其人与艺术有所了解.rn刘云泉先生用浓郁的四川话与我交流,虽不能完全听得懂,但他作品的真意已感动了我.其书,筑基于『二爨』而出入汉魏,虽粗服乱头却拙中见巧,烂漫天真,意蕴委婉.
期刊
本文通过对方以智藏理学于经学、会通三教的思想对其书法艺术观高度的指导作用,初步对其书学历程及作品进行一个大致分期,旨在探讨他的书法思想与书法艺术实践的价值取向,以期对方以智书画艺术的研究有所裨益.
『用笔』在唐代成为重要书学概念,表现在『笔法传授』『笔法玄妙』两方面,本文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用笔』观念在晋唐时期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认为,『用笔』观念在唐代的成熟与晋唐时期书法对形而上境界的追求和心性修身方式的普及有着密切的联系.
恽寿平(一六三三—一六九〇),字正叔,号南田,是清初著名的文人画家,在书史上亦有名声.目前所见其书迹不仅有画跋,还有大量尺牍和诗文的墨迹或碑刻,书体涵盖楷书、行书与章草.本文以实物材料为主,辅以文献资料,重点论析恽寿平书法的阶段性风格、溯源与特质,并通过梳理恽氏书法理论,探讨他对书法经典的接受以及自我风格的构建.
苏庚春和刘九庵都是有名的书画鉴定家.其中苏庚春三通未刊信札,涉及文物展览、书画鉴定、征集及文物出境等诸多史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同时,作为饱览名家翰墨的鉴定家,他们的墨迹反映出二十世纪学人书法的底色.为此,三通信札在文献价值和书法美学等方面,都是值得关注的.
本文以河东卫氏家族为例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承方式和特点,从河东卫氏家族书法理论与书体的继承来看魏晋时代书法理论的继承与变化,继而从后人评价来展示世人审美倾向的变化以及卫氏家族书法的主要风格特征在不同时期下世人的看法.
本文通过对真伪混杂传世文献的梳理,探讨了卫夫人与王羲之师承说由来及衍化的经纬,揭示了唐中期笔法传承谱系的构建与师承说盛行的价值内涵.通过对文献的检讨,还原了较为清晰的历史场景,追溯出师承说形成的真实目的,阐释了笔法传承谱系的构建对维系笔法『正统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吴湖帆《丑簃日记》中一九三七年这一特殊年份,详细解读吴湖帆先生是年与同好于沪上审校碑帖、品鉴书画的心得记录.其对宋拓《宝晋斋帖》等详实的校雠;对『吴恽』风格传续的细致考辨;与马衡、叶恭绰等人的丹青往还,奠定了其在海上艺坛坚实的地位.
《正始石经》古文与卫觊书风有别,书博士宗法锺繇、胡昭,而未学及卫氏.通过分析论证,卫觊所擅古法与时风相左,并且卫氏一族与荀勖之间有政治矛盾,致使卫门书风未得到官方推行.这一时期卫氏家族亦受到官学时风的影响,吸收和借鉴了锺繇书法,全面拓宽了书风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