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野下的大学扩招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险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我国高等教育光辉路程的背后,许多潜在和现实的风险,像大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质量下降,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慢慢地凸显出来。扩招引起的风险已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一项主要任务。
  关键词风险社会 大学扩招 扩招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已接近3000万,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成果对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欣喜这些辉煌成果的同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大学扩招的风险正在形成呢?而本文主要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来浅析大学扩招现象及扩招引起的各种风险。
  1 风险的解读
  后现代社会学家贝克将风险看作是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在他的《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修正》等著作中,贝克将风险界定为:“一种应对现代化本身诱致而带来的灾难与不安全的系统方法。与以前的危险不同的是,风险是具有威胁性的现代化力量以及现代化造成的对全球化怀疑所引发的结果。它们在政治上具有反思性。”在其后来的著作中,贝克进一步指出,风险是“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未来后果的现代方式”。①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风险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就是风险。②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经济、政治、文化等也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大学扩招正是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缓解升学压力,刺激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而采取的举措。但因扩招引起的一系列风险,经过十多年的积聚,如今已显现出来。而风险的形成就是由这种潜在的可能性转变为显现的事实的过程。
  2 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解析大学扩招
  不可否认的是假如没有大学扩招,今天我们很多的同学是不可能进入大学殿堂的。扩招为他们开启了通往高等学府的窗户,使他们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滋润。同时,大学扩招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超过了15%,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享受到高等教育。而根据贝克对风险的解释,风险社会就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当我们去努力控制某种风险的时候,这种行动的结果必然会产生新的风险。大学扩招本身是为了缓解升学压力和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以及刺激经济发展而采取措施。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做事情都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当我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个“度”时,就会面临着风险的代价。如今无限制的大学扩招的确使一部分学生享受到了实惠,可因扩招而产生的各种风险情形是每一个学生都无法逃避的。
  2.1 扩招带来的产业化风险
  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由免费就读,慢慢地过渡到自己交学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教育负担的风险从政府和纳税人身上转移到了学生及其家长上。这对家庭经济富裕的人来说,这点费用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城市贫困户来说,高等教育一年的费用几乎等于甚至超过其一年的全部收入。而为了子女的未来,这些家长又不得不掏这份钱出来,学生及家长的负担与压力是可想而知。这些政府也认识到,给予困难学生优惠政策——助学贷款。到头来还是要家长们拿钱出来供子女读书,资金风险重新回到他们的身上。这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进一步的债务风险:就业压力和还债压力两大新的风险正在成为大学毕业生的生活风险。这一切也预示着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产业似乎已经正在慢慢形成,大学扩招使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③如今很多高校教育方向偏离国家创办高等教育的初衷,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风险也慢慢突显出来。大学似乎渐渐以育人为本发展到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扩大学校规模,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门、办公大楼,借以实现学校在教育评估中升级换代。由学院升大学,由大学升“211”重点院校,由“211”院校升“985”院校,各种与教育宗旨关系不大的活动已经占据大学工作的主题。
  2.2 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风险
  2.2.1 师资力量下降
  (1)大学扩招对于师资力量也造成了多方面的风险:大学招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数量要求,大学不断地招聘教师。在此种背景下,很多没有专业才干的教师抓住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这些不具备专业才干的教师根本没法传授给学生本身所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果许多大学生几年下来对自己的专业一头雾水。他们不仅没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2)在教师数量增多的同时,很多高校的待遇跟不上去,越来越多在学术领域有建树的教师,选择跳槽去待遇高的高校。久而久之,这些普通高校的整体教师质量下滑。高校教师质量下降,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这些高校的大学生。
  (3)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经济和社会的匹配一开始就存在协调不畅的问题。扩招以来,这种匹配的不合理性更加凸出。其主要表现;一方面许多专业的招收数量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新增加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接轨。这必然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度增加,生活压力加大。④
  2.2.2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大学扩招力度的加大,各大学不断地降低入学门槛,以便于招到足够的学生人数。这样很多本来达不到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学生,也混迹在大学生潮流之中。他们加入到大学生中,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平均质量,而且把一些不良的习惯带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本来很优秀的学生由于受到他们的蛊惑和诱导,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他们在学校里养成的不良行为,最终将在他们走上社会后继续产生效应,这也必将进一步加剧我国社会的不诚信意识,毒害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青年。⑤
  2.3 扩招引起的就业困难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就业的现实摆在了他们面前:“找工作太难了,更不用说找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毕业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失业。尽管《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实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环境,但国家提供的这些就业措施的作用似乎也不是很大。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已经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转向民营、私营企业。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这些企业抓住时机拼命地压低工资,降低待遇。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以员工销售业绩作为评比的公司,连员工的底薪都没有保障,即员工做不出业绩就没有工资。大学扩招在就业方面带来的风险已经显现出来,由此产生的结果如下:
  第一,在面对巨大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放弃高考的机会。他们选择了提前进入社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去适应社会。2009年春天,重庆市数万名考生放弃高考,这一现象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放弃高考的原因很简单:一,若是考不上名校,考上一般学校,毕业后就业也很困难,且收入也较低,与不上大学没啥区别;二,提前进入社会即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多少赚些钱来减轻父母负担。而高等教育似乎已成为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
  第二,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致使就业困难,很多高校的学生毕业会后回到家中待业。他们面对着亲友、邻居等关于其工作的询问。要么选择撒谎,要么选择逃避。据调查很多待业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感觉自己活的好累,活的没有尊严。不少学生甚至做出了极端的行为。2009年1月石家庄学院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刘伟因不堪忍受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个臭水池中自溺而亡。这一惨痛的的悲剧警示我们,就业压力已经严重摧残着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防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做出各种极端行为的风险正在形成。
  第三,大学毕业生在家待业,学无所用,无形中给其家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能帮子女找份好的工作,家长们到处奔波。在这期间,他们不仅要处处送礼金,而且还要拉下脸面去求这个主任,那个领导。此时此刻,又有谁考虑过这些家长们的尊严呢?他们面临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如今不仅待业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充满抱怨,学生家长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假如这些情绪不能被很好地疏导,它可能冲破现有的“安全阀制度”,潜在的风险将变成现实的社会冲突,这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⑥
  3 风险社会下——应对大学扩招的举措
  3.1 政府在大学扩招中的作为
  面对目前大学不断扩招与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问题,我们的政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当然关键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首先,从目前的形势看,减缓大学扩招,适度控制大学扩招规模,使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与社会的需要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已刻不容缓。既让社会中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又要使社会的形势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其次,在教育投入力度上,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比较低。据调查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⑦从以上数据看一看出,我国的教育支出在国际上还是处于低层次的,未来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倾斜度。
  再次,政府对高校活动的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一是要关心扩招后大学的师资力量,严格把关教师职称的升迁;二是要严格审查大学扩招后开设的专业,对于与附近大学雷同或相同的专业不予审批。同时对那些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勒令该高校取消它们;三是政府在加大对高校财政支出的同时,要适度加大对高校资金利用的监管,对于高校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应一律叫停。尤其对于一些“垃圾工程”更要严惩不贷,决不能姑息养奸。2005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震撼消息:山东省某普通高校西校区南校门工程竟然花费了3000多万元人民币,该大门也一举夺得“中国第一大校门”称号,试想一下要是我们的政府监督到位的话,这一壮举怎么会出现呢?2007年山东省烟台市某高校南区刚刚建成半年的综合教学楼除一楼外各楼层大厅的地板砖均裂了缝。更让师生们感到糟糕的是几乎所有厕所的天花板均有坠落现象。像这样的“工程”竟然都逃过了我们政府质监部门的慧眼,这里面存在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⑧
  从其他的途径着手缓解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政府可以推行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的政策。自从江苏等省为解决农村问题招聘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基层干部以来,各省陆续出台政策来安排大学大学生去基层工作。200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固化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途径,这标志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这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带动基层素质的提高。
  3.2 高校应该扮演的角色
  首先,面对当今大学扩招的大环境,我们的高校不应该为了扩大招生规模而一味的降低入学门槛。其实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早走上社会闯荡几年对他们更是一种好的选择。毕竟高等教育不是面向一般人的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学生需要本身的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大学在扩招的前提下,要适当的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一下,专业的设置是否与社会的需求挂钩。对于那些就业率低的专业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这也是控制由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风险的有效途径。再次,对于教育资金的利用上,一方面要大力招聘专业技能人才,并给与其优越的待遇,借以带动高校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加大科研项目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垃圾工程”建设。暂时不需要的项目要缓建,而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项目可选择不建或停建。⑨我们的高校应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开设专业,合理配置师资,制定大学学费。大学在让更多的学子享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应把大学生就业风险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指南针。
  4 结语
  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要遵循教育发展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同时又要与社会的需求相协调。它是建立在教育外部的真实需要与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不是人力可以随便妄为的,更不是盲目的。教育可以适度超前,但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规律允许范围内。否则,就会造成要么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要么社会难以承受,就业难的风险加大。目前实际情况是:由于“大学扩招”的步伐太快,导致我们的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如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风险社会的本质就在于这种社会的不确定性和由此导致的社会复杂性史无前例地增加。由此,酿造和形成了大面积的社会风险。⑩如今大学扩招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风险,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减少因大学扩招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使大学扩招与社会的承受能力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注释
  ①[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60-66.
  ②钱雪飞.安东尼·吉登斯社会风险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4(4):12-15.
  ③胡金木.我国高等教育十年扩招之路的回望[J].教育学术月刊,2009(9) .
  ④粟多树.回顾与反思:我国大学扩招十周年[J].学术视野,2009(7).
  ⑤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09(2).
  ⑥潘懋元.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和展望[J].探索与争鸣,2009(2):4-6.
  ⑦李建忠.中央教科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⑧冯志宏.风险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建[J].学术研究,2007(4):90-91.
  ⑨夏玉珍,吴娅丹.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时代[J].甘肃社会科学,2007(1):20-24.
  ⑩冯建军.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尊重教育规律[J].探索与争鸣,2009(2):53-56.
其他文献
介绍"三步走"教学的涵义,探索在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维护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步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
本文阐述了创新型组织的概念与特征,从六个层面分析了创新型组织构建的条件,包括企业家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采用恰当的领导风格、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合理的
国有建筑企业如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党组织主体责任如何有效落实的问题,本文细分析了当前国有建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意义,并进一步从难点和原因上进行逐一剖析,并提出相关
目的:用雄性Wistar大鼠前列腺组织抗原蛋白诱导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方法:取5只雄性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前列腺组织,按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0mg
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园要为文明礼仪教育创设宽松的校园环境,在日常管理和生活过
<正>未来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全面竞争。第三方满意度评议、万人评议政府、政府效能评议等形式,都是人民评判政府绩效的有益尝试。营商环境本质上指的是政府的管制环境,它既
社会工作实习既是实务取向的也是教育取向的,实习过程涉及学院、机构、学生、督导教师四方参与主体。明晰参与各方的角色和责任是有效达成专业实习目标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团学组织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肩负着新的任务,传统的运作模式不能满足时代所赋予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团学工作领域、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寻中求
【摘 要】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其中途径很多,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时效性更长久,效果更好。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尝试:读课外美文、每日一讲、编辑手抄报、看新闻联播、举行语文能力竞赛。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83-02  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能
摘要中小学教育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人力资源竞争,还是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竞争,都表现出如火如荼的竞争态势。因此,正确认识竞争与发展的关系,建立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机制、动力机制和政府主导机制,是规范中小学竞争市场并促进中小学和谐共生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 市场竞争 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凸显特征,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各行各业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