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雕塑所面临的文化特性的危机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雕塑在我国的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是近几年的事。它是在公众生活的环境中创造的具有艺术氛围的雕塑。它是一种新型的雕塑语言,它已脱离了以前传统雕塑那种孤立形态所形成的空间环境。现代公共雕塑、环境、人建立起一种新的综合公共艺术环境,使人们参与其中并感受到现生活的审美情趣。
  公共雕塑在我国的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是近几年的事。它是在公众生活的环境中创造的具有艺术氛围的雕塑。它是一种新型的雕塑语言,它已脱离了以前传统雕塑那种孤立形态所形成的空间环境。现代公共雕塑、环境、人建立起一种新的综合公共艺术环境,使人们参与其中并感受到现生活的审美情趣。目的就是通过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共雕塑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强劲的发展势头堪与世界公共雕塑发展态势大体趋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如此大型和大量的雕塑出现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在建筑物的室内外,绕道的边角或广场,走廊或楼梯口,林荫路和购物中心,花园……都能看到它们的存在。这反映出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也折射出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文明的提高(由于公共雕塑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里的公共雕塑主要指城市的公共雕塑)。但是,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如许多国外的公共雕塑被原封不动的搬到我们国家;青岛有了红色的《五月的风》,在宁夏的一个小县城的十字路上,居然也有一座孙子辈的《五月的风》;上海的电视塔《东方明珠》自建成后,在全国各地很快也有了儿子辈、孙子辈的小“东方明珠”;北方出现的一些雕塑在江南不断的复制、抑或南方出现的雕塑在江北不断的复制再复制……公共雕塑集人文的人性化的东西于一体,它不像一般商品那样可以成批量的生产,这种放置四海皆可的雕塑,已丧失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这不可能不说是公共雕塑发展的一个悲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是,我国现代公共雕塑的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使得一些雕塑家创作时盲目向西方看齐,丧失自身的文化传统民族特色;同时,我们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的来说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雕塑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没有充分注重城市的历史传统
  城市是人类发展的最伟大的作品。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着不同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而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有隐藏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即使是一座崭新城市,在它的脚下也自然地浸染过历史先民们的血汗也一定有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的历史故事,抑或本身也许正是一片著名战役的古战场……因此,其历史传统的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而在雕塑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城雕历史在中国大约只有百年左右,这就是中国的古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缺少对城雕艺术欣赏与创造历史积淀。所以,人们还习惯用旧观念和旧意识来对待现在城市公共雕塑中的新问题,这相对于古希腊、古罗马人来说,中国人显示出审美素养的贫困与忧患意识的缺乏。
  充分把握一座城市的历史因素,是进行城市公共雕塑的设计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罗马的《母狼》、哥本哈根的《杰芬喷泉》、新加坡市的《狮鱼》、广州的《五羊》等,都是以城市形成的传说创作的公告雕塑这些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不但能很好的融入环境,而且成了城市的一种标志和文化的象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某地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有一个准确的、历史的定位。
  2、地域因素也是公共雕塑建设中的重要因素
  在公共雕塑创作中不考虑某地城市文化中的地域因素,是不可能产生优秀作品的。而地域因素恰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莫不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有何种情形的地理地貌,便有何种符合该地区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城市建筑。尤其是在历史过程的作用下,古今中外的城市面貌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它们正是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在后人观念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还应看到,地域特色对当地人们审美心理的巨大影响。地处南北不同城市的人们对待造型美的理解存在着巨大差异或者是迥然不同。北方环境的广漠与南方环境的纤弱密集对人们审美心理的形成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北方人更显豪放、大气,而南方则是更加精致、小巧。因此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公共雕塑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3、中国城建事业的盲目发展,使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这必然误导了公共雕塑的良性发展
  “拆旧换新”似乎是大多数城建决策者的基本思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大都如此!老房子、老街道、老院子、老城墙等等,几乎一个命运:拆!岂不知,拆掉一座古物便是抹掉一段历史,我们还有多少历史没有被拆掉呢?物质文明固然重要,但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是非常的必要。难道今后的中国历史仅存在于文字的描述之中吗?由此产生的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已危及到人类文明和发展。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带来的危机今天尤其明显。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问题。
  现在,中国城市多在无知匠人手中改观,故一向的趋势是不顾历史及艺术的价值使得中国不同地域的城市性格与文化特征已消失的近无差别了。梁思成先生曾非常具体地概括道:“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不合中国的身份”,“而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事实似乎被梁先生不幸而言中。但是如何借鉴国外解决城市文化之间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使中国的雕塑建设能够与原有城市文化之间保持有机互存、相映生辉的良性关系,是对当今城市发展的决策人与城雕设计者的历史考验。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已消失了文化特色的城市正在迅速的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与环境下从事公共雕塑的设计,对雕塑家来说确实是严肃而艰难的课题。
  4、受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概念模式的影响
  我们一些雕塑家在创作时,往往就从公众认同的概念形态出发去进行设计创作。如圆球意味着太阳,象征永恒;和月亮、星星组合,就意味着日新月异,象征着甲方腾飞;再如三角形、曲线形,意味着运动发展,茁壮成长……如此纯粹的概念和形态的对照联想,使得一大批概念化雕塑似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更有甚者,一些雕塑公司成批量的生产这种雕塑出售。这种雕塑放置在环境中,会强迫公众去关注接受,就如环境污染一样,毫无美感的枯燥乏味的概念雕塑是一种视觉污染,是对公众的“审美强奸”,是一堆实实在在的“文化垃圾”。
  城市公共雕塑作为城市环境艺术的一种典型代表,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有都市文化积累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艺术形成。它以其独有的材质、结构、体量及三维度视点,让人们不论从远处还是近处都能感受到它的气势和活力。它一旦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便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个要素和文化氛围,并长久的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的每一个人。一件好的公共雕塑,并不是在于你把形体、空间处理的如何巧妙,技法如何的娴熟,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看到你的作品便能感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感受到一种情感意识的震撼或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因此,作为概念雕塑,其目的仅仅是为了突破观众视觉上的秩序,引起人们的注意,我觉得这样公共雕塑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巨大感染力。
  5、地方领导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这也是公共雕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过去都是政府部门、业主提出要求,过分的干预,艺术家只能听命和迎合,这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动艺术规律,往往就事论事或者急功近利,这就脱离了城市雕塑要作为一个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设计的客观规律。作为艺术家来说,往往接到“活”,就一味的迎合招标方的要求,做出了一批“菜雕”。最后使得雕塑成了领导意识的一种体现,带有强烈的说教色彩,这就使得雕塑高高在上,恰恰与公共雕塑所要求的增加作品的亲和力,拉近公众与环境的距离相反。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完全不要艺术家创作,而是以他们的好恶,对其它地方现有雕塑的复制或照搬……
  我们所讲的公共艺术不是领导意识的一种显现,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她适合现代大众的心理需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系统。因此,公众在城市公共雕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中,不应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要主动的参与进去,充分发挥民主的特性。
  所以,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公共艺术家所掌握的艺术因素和手段要比其他单纯的艺术家丰富的多。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加快可,而中国的雕塑走下底座进入环境,并没有多长时间,也没有积累下多少经验可借鉴,这是需要雕塑家自己去探索、提高并完善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如果熟悉了建筑、园林以及相关文化修养上的综合因素,在处理雕塑与文化、环境等的关系上就会得心应手,少走一些弯路。关注文化进行设计,并不是泯灭艺术家的个性,而是培养、启发、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手段。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们正在科学的决策,正在按照艺术规律办事,好多城市要树立有一定品位、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城市形象,也在反思过去的盲目与失败,以平衡、运转、稳定、独具风格的城市建设、来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环境,这种现象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更多的艺术家、雕塑家也参与进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公共雕塑事业会步入正轨,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不同的高职学校,物理的课时安排是不一样的,不过总的说来,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物理课总是显得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拿我们学校来说,要在仅有的几十节课时中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会让不少的学生由刚开始的感觉物理难学慢慢过渡到厌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一直以来都是职校物理老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末期,这个时期学生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我发现,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不均衡的现象存在:  现象一: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市教育局近日公布了2011年小学特色班(生)招生计划,9所小学获批,招生总数为270人,面对的是今年秋季要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011年厦门市岛内高、初中招收特长生的学校超过10
随着时尚类运动项目的扩展,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健身项目--健身瑜珈,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一股健身热潮,悄悄地走进大学校园,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健身瑜珈能够塑身健体,调节身心,
分析高校实验教学中网络模拟实验的优化模式,对B/S结构的模拟实验由传统的计算机连接方式进行改良。引用VLAN的配置方法,对具备有三层协议的交换机进行配置以达到优化网络的目的。对模拟实验的网络优化进行设置以及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对策。  近几年,高校不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增加了很多实验设施,但硬件的配套有时不能够跟上学生的需求,特别是经济类、文科类学生,他们的实验多是运用计算机完
截止目前,国内除香港外,内地共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天津、成都、佛山、西安、重庆、杭州、沈阳、苏州、武汉等十余个城市办起了各具特色的地铁报。在已获批运营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等五部门召开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会议,就此拉开新闻媒体“走转改”活动热潮。活动之初,中央电视台派出200多路、600多人次
学校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长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工作开展的具体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可以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要针对学校干部现状,找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理清工作思路,有计划地推动这项工作。  一、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无声号令   学校干
语文是一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环保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是一门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科,与环境有关的内容相当广泛。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密切关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应从青少年抓起,把
【搜狐数码】在经历了大量的信息曝光之后,LG新一代的旗舰手机G3终于和我们见面了。作为一款拥有诸多引人注目特性的智能手机,国外媒体对其的评价究竟如何?以下是科技网站Poc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公共交通各类工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着.随着现代社会对道路桥梁建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领域急需研发或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全面提升道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