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工业工程专业师生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工业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需求,提出基于微信的工业工程专业师生协同教学模式.先结合师生教学需求及其与微信功能的支持关系,设计了所提模式的教学方案.而后利用SWOT法对所提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建议.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应用推广上的问题,对此可考虑精心设计微信推送内容和建立有效的师生教学互评机制,这为推进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 专业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与企业招聘人才的契合点, 也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随着“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行业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专业人才供给跟不上行业需求,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变化。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办学,双方深度合作,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调整、
依托五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太阳能光伏材料及应用专业选修课,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多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团队实践包括虚拟作品的创新设计、太阳能电池作品的制作、微课视频的制作等创新实践形式,为专业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高职高专教学中,英语是基础课程且是必修课程.但是当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英语没有激情,更不能在工作中应用这一语言.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领域培养目标的改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面临改革,英语教学更加关注实用性,也就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英语.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摆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态度,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教学出发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水解法准备了一种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药物递送系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立德树人、育人的作用.把专业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爱国思想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完善课程思政元素,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把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思想理论、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报效祖国,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崇高目标.培养学生在安全人机方面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从事专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道德和安全生产
就业问题作为“六稳”之首,一直被广泛关注,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重点.五年制高职护生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受就业市场供给侧结构变化影响,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研究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就业特点,提出就业能力提升方案,对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实效性、解决就业问题极其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应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但是目前的高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1+X”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因此高校只有改变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
新招录人员转变身份、初入职场,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尤为重要.根据前期培训需求调研,通过学情分析入手,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建立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
以我国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当前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如何通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来进行信息课程的建设.以此促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能够得到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理念能够不断与社会接轨.
目的: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探索急救素养融入专业培养目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102名师范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制问卷及访谈进行调研.结果:仅有5.88%的学生接触过急救培训,且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率较低,分别为心肺复苏39.22%、包扎39.22%、海姆立克41.18%、止血46.41%,急救常识的正确率也仅为39.71%;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为一门选修课的2个课时.结论:师范生急救素养缺乏,建议开展多元、系统、规范、常态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以提高小学教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