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幸福的语文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具有生命的灵性,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靠关爱、激励、唤醒,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涵咏,披文入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个体,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这极富灵性和创造力的两个个体共同经营课堂,共同影响和帮助,那么幸福就不在是一种追求,而是正在进行时的享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时时处处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幸福。
  一、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把我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同学们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
  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话”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我分配课文中人物的角色,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角色,另外有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各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各种人物不同的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军神》时采用此法,刘伯承、沃克医生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感到书上的人物立体起来,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二、创造诗意课堂,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春光明媚的语文课堂上,我和学生们吟咏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志南的《绝句》这两首咏春的千古名诗,真是如沐春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多么绝妙的诗句!“‘杏花雨’作何理解呢?”顷刻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片刻后,一个学生从容答道:“‘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放时下的雨。”又一学生答道:“在和风细雨中,开得早的杏花散落,在空中漫舞,如同下着一场花瓣雨,当然就是‘杏花雨’了。”多么奇妙的感悟!多么独特的理解……此时的课堂,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智慧的声音在流淌。
  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诗意语文”的境界吧!是的,诗意语文应该是一种尊重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文本是作者心灵自由的产物,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诗意语文要让教室里的孩子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感悟、去品味、去想象,从而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心灵世界,让两种生命息息相通。
  三、突现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美读中享受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进行示范朗读背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通过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 、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读中突现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
  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篇篇课文,段段文字,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让他们的心胸慢慢被一种叫做享受的东西填满。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漫步其中,不仅享受文章中显现的美、蕴含的情,更重要的是享受着探索语文真谛的乐。伴着淙淙的流水声与动听的乐曲,朗读一段《鼎湖山听泉》,你心中自有一丝惬意;欣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五彩池的神奇风光,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诵,你心中自有一些快意;目睹着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动画演示,品味着老师精美的诵读,你心中自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师生,若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课堂中的趣意和美的存在,便会成为幸福的存在者。追寻幸福语文,创造幸福课堂,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这种幸福的栖居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倾心追求和殷切召唤!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其他文献
一、把听、说、读、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外语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日的,这是外语教学观念的升华。外语教师应该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挣脱考试的束缚,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  (—)听力的培养  听是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一个聋子是永远讲不出话来的。亚历山大(L.G.A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借就觉得不
也许“酒”对于当时的李白只意味着一种需要,一种写诗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斗争的需要。所以在他的诗中,他的人生中“酒”便幻化成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整个文学史的长河中一直流淌到了今天。从古到今,李白其人其诗,在中国文学史中都是备受古今中外学人关注的。同时有关对于他的评论也多如牛毛,从他所在的时代一直到今天都随处可见。鄙人不才,就着一时的兴致,试着从李白的“酒”中探寻出一点什么痕迹,以求其全。  其实,在中
【摘 要】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 趣味性教学    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感受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音乐
摘要: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去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在识字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激发兴趣 识字方法 寻找规律 教材延伸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
我县唯一的一所中小学教师和行政干部继续教育基地是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学校根据榆林市有关文件精神,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成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也是子洲县教科研、教师学习、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继续教育中心。  “阳光师训”是我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惠师”工程。牢记“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宗旨,遵循“面向农村、送教上门、实践创新、免费培训”的原则,根据“以往研修培训的基础——开启课类
教师节前,又收到了小华(化名)的贺卡,十年来所有的节假我都能收到他的祝福和问候。他是我印象最深的学生之一,是我教学中第一个取得最完美结局的例子,也是让我最早关注学生的心理,促使我选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学习心理知识的原因。小华现在是一镇卫生院的牙医,先进工作者。九三年我接手他们班时,原班主任特别指出,小华成绩一般,但品行不良,从三年级开始每天惹祸,大大小小,如哪天没有发生偏差,那就是他没有来上学,到
【摘要】本文是基于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讨论教学目标的内涵、制定依据和目标分类,以及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及原则。在我校校长的带领下,我和我们学校的一些教师在学习相关文章的基础上讨论、总结出我们的做法,以便大家在以后的的教学中借鉴,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体现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目标 制定策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仍占据主导位置,份量过多、出题过细、管理过死,形式单一等弊端,已无法适应新课程育人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课题作业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可行性。  【关键词】政治课题作业 学习方式 发展能力    课堂作业是一种由教师布置给学生在课上或课余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具有固定性、统一性、
【摘要】本文将对形成性评价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对比、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如何在职校文秘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等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文秘教学 对比 应用    一.前言    在职校学生毕业推荐上,面对市场,我们存在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毕业生?过去,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该学生是否优秀,除了统一考试,难道还有什么更权威的评价方式吗?因此,对习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动机中现实而活跃的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大脑最活跃,能启动人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兴趣能抑制学习疲劳和困苦,保持精力旺盛,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要转化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有兴趣才有智力培养和发展,兴趣培养很重要,能促进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最为活跃。学生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