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这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热爱,其不仅能够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也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本文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乡村旅游事业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旅游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背景下如果将乡村旅游做好做大,使当地人民真正受益,同时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当地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对于提高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能够有效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短板。
  (二)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1.加快乡村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旅游体验也更加向往新的环境及方式,因此,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新热潮[2]。乡村游客的增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乡村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游客体验为出发点,需要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引进更为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模式,使农作物更具观赏性,并增加游客参与环节,使游客能够真正融入其中,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以此提高乡村知名度和吸引力,这也从某些方面加快了乡村产业升级,促使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结构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除了参与农作物观赏、采摘和农耕等活动,村民还可以对乡村旅游周边产业进行开发,如民宿、音乐节、采摘节等。
  2.提高村民收入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仅仅依赖土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收入微薄,很难切实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对乡村进行旅游开发,确保不影响村民正常的农事活动的同时增加一份收入,丰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首先,村民可以得到经济补偿。乡村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并且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企业进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涉及规划占地等,由此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损失政府、企业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村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其次,可以拉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的[3]。在我国很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乡村,即使农副产品获得了丰收,也因为销路不畅难以顺利变现,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将全国各地的游客吸引到当地,对于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最后,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村民在就业上有了更多选择,不仅局限于农作物的种植,还能够利于农闲时节投入到旅游相关的服务业中,从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同时,当地村民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增加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眼界和思想也会更加开阔,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影响村风村貌,实现乡村振兴。
  3.加快乡村文明化进程
  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首先需要对乡村道路进行修缮,确保交通便利,完善乡村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这些会关系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因此,乡村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必然会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并对乡村景区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完善乡村基础建设,改善乡村卫生环境,进而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此外,乡村旅游项目主要以当地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为卖点进行开发,使外地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游客不仅能够欣赏乡村的自然美景,也能够感受当地淳朴的人文气息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对当地村民积极保护自身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当地古树、古建筑进行保护,能够促进乡村文明化进程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不够合理
  近年来,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少乡村通过旅游开发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也因此引起很多乡村进行效仿,但是不少乡村在进行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时未经过充分地分析研究,盲目模仿,大肆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由于规划不合理,不仅未获得预期的经济受益还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的破坏,与旅游项目开发初衷背道而驰。首先,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不合理容易造成项目开发过程的“头重脚轻”,前期投入资金过多造成后期资金不足而草草收尾或者项目被搁浅,对于乡村本身来说,如果对资金使用未进行科学规划,不了解旅游项目开发所需要进行的投资而盲目对外开放,即使前期通过广告吸引了部分游客,后期也会因为游客体验差而无法形成口碑,难以保证后续旅游项目的持续性;其次,不少乡村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缺乏统一管理,盲目模仿热门旅游景点造成旅游品牌不突出,由于一些乡村领导并不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缺乏旅游开发方面的经验,最终开发出的旅游项目缺乏自身特色,乡村定位不清晰,乡村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盲目开挖开建反而造成資源浪费,也无法成功凭借乡村旅游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4]。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因为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开发过度、盲目开发等对当地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少乡村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当地植被乱砍滥伐、私自拆建等,不考虑政府规划而盲目进行,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资金链断裂、影响旅游项目品牌形象等。此外,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时不少村民在景区随意设置摊位,商品价格也远远高于市面价格,不仅造成了景区拥堵,还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不仅不符合乡村振兴策略,同时游客体验度也较差,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村落,一旦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如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很容易造成过度开发,旅游景点商业化气息严重,原有的古村落和文化底蕴荡然无存,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三)相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不少地区缺乏特色和自身品牌,出现网红景点泛滥的现象,这与管理者旅游项目开发经验不足,自身素质不够高有一定的关系,最终造成乡村旅游项目只是风光一时,过后变得冷冷清清,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没有实现通过乡村旅游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更无法为村民增加收入。除了乡村旅游管理者自身经验不足,乡村领导和村民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对乡村旅游提出科学建议,单纯依靠政府指导,使不少乡村地区无法形成自身特色。另外,由于村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少村民并不具备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作为服务性行业,村民服务意识不足,并且没有相关人员对村民进行岗前培训,即使村民参与旅游事业相关的工作也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对游客的旅游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方面都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改革路径


  (一)明确乡村旅游定位,打造个性品牌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十分迅猛,但是整体来看乡村旅游定位不够明确,各地区旅游品牌没有特色,因此,规划建设者在进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时,首先需要对乡村旅游的定位进行明确,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等进行充分调研,对乡村历史及风俗习惯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作为旅游项目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个性品牌。例如,在我国安徽宏村,其充分保留了古村落的形态,以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点,打造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不仅保护了古村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旅游项目开发规划者在开发之处就应当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和村落形态,使游客能够体验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二)开发旅游周边产业,完善旅游产业链
  游客选择乡村旅游通常以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为主,想要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还需要积极开发旅游周边产业,对旅游产业链进行完善[5]。例如,除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从游客体验度出发做好周边服务。对于山村地区,其山地形势复杂,游客对山地不够了解,可能需要当地村民作为导游来陪同爬山,对于大面积的景点,行走不便的老人或者孩子可能有交通工具的需求等,以此作为切入点增加旅行社、交通、民宿、购物等相关产业,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增加村民收益,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三)采用“旅游+”促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业提出了“旅游+”的发展思路,其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民宿、养生等旅游特色服务。以“旅游+”为引领,打造集约化、复合型的现代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旅游业不仅是对当地环境的改造,其属于综合性产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其潜在的价值,旅游业具有新兴产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因此,管理者和当地乡村领导及村民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将乡村旅游发展为智慧型的旅游产业,对当地农副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并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地区品牌,提高知名度,拓宽銷售路径,或者因地制宜开设农家乐、田地迷宫等特色项目,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释放乡村旅游新潜能,实现村民增收、乡村振兴。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乡村旅游项目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乡村旅游景点遍地开花,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乡村旅游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因此,需要积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将乡村旅游产业做好做大。首先,乡村相关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对具有旅游专业知识或者服务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招聘到当地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改革以及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一支专业性强、经验丰富、懂管理的经营团队,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指导,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对当地村民的专业培训,对当地村民来说,每个人都代表着当地,游客会通过一个人的品行对一个地区产生总体的印象,因此,需要对村民进行培训,提高村民服务意识,对于在景区工作的服务人员,需要加强其技术培训,例如厨师烹饪技术、前台接待服务、导游景点讲解等;最后,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和考核标准,如对于景区物价进行调控,对于景区门票、船票等费用统一定价,不得出现宰客、欺客的现象,服务接待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较高的服务意识,并对此进行抽查考核,加强监督监管,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游客旅游满意度。

四、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开发能够有效改善乡村环境,同时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增收的新渠道。因此,要将乡村旅游做实做好,当地政府和企业还需要结合当地实情充分调研,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昌平.乡村旅游当以特色为本[N].昌吉日报(汉),2021-05-17(001).
  [2] 谷胜男.“文化+旅游”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机,2021,52(9):64-65.
  [3] 俞卓航,苏景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途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1(4):10-12.
  [4] 何欣禹.走向乡村振兴旅游大有可为[N].兵团日报(汉),2021-03-15(005).
  [5] 王昆欣.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N].中国旅游报,2021-03-1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方式,摸清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现状,运用SWOT模型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旅游综合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提出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即上游国家森林公园模式、中游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模式、下游国家沙漠公园模式,全域融入国家湿地公园模式,以期为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态保护;旅游产业;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运动休闲小镇发展概况,即小镇的相关概念以及目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意义。其次,运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OWT)、层次分析法等对郑州建设特色运动休闲小镇进行优缺点分析,梳理郑州市建设特色运动休闲小镇的条件优势。最后,总结分析郑州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指出各种元素
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旅游的必要手段。而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前提。目前,许多生态旅游发展仍停留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中,单一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要求。文化创意在与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融合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如文化创意融入旅游资源机制尚未完善、文化的创意性有待提升以及文化创意对游客吸引力不足。基于此,旅游业必须突出地方特
摘 要:随着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景区承载量过剩、环境和设施受到破坏、景区游客安全事件频发等现象不断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其中,游客行为与景区应对管理成为学界和业界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游客环境行为和服务行为管理、景区针对游客行为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策略以及景区内部管理提升措施,从而完善景区环境保护管理,提升游客的游览质量。  关键词:游客环境行为;游客服务行为;景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
摘 要: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资源品质较高。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但由于旅游资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也影响着丝路新疆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在携程网上甄选的40个景区入手,借助LDA主题模型研究法,针对各景区的游客的评价进行分析,提取出21个评价维度,分析丝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文化旅游;“丝绸之路”经济带;LDA主题模型 
摘 要:本文将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传承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两难的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视野下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实现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让少数民族体育“回到”同為文化遗产的茶马古道文旅产业中,探索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少数民族体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文旅融合;叠加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05;F127 文
摘 要:本文以洛陽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为背景,就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展开思考,对洛阳现有和正在建设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及国内城市发展与博物馆建设融合的经典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献等,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度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以点带面,为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提供建设性意见,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中图分类号:F299.2
摘 要:基于标准化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沙滩景区作为目前滨海旅游市场的热点,科学统一的管理标准有助于提升其旅游服务质量。鉴于此,本文从景区配套设施、娱乐项目和服务人员素养三方面分析了长三角人工沙滩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现状并提出相应提升策略,以期促进国内人工沙滩景区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人工沙滩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近年来,